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8)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通过坚持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湖南省永州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开展"订单培养",以期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一、准确把握"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83-284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人员必须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实现有效衔接,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考试制度和人才录用制度四个方面探究如何突破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现象,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法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传统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从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指出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经济、政治等发展的需要,并由此提出了对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当下,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肩负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职责,应当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该文从专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入手,探索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当前专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等角度创新专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达到促进高校专业艺术教育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发布,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更好的土壤。因此,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4)
进入21世纪,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知识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主要工作和任务就是培育出综合型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基于"三创教育"理念,从"创造、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对高校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要素进行分析,构建基于"三创教育"的高校知识型人才培养机制模型,并提出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考试方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升高校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108-113
山西煤炭经济转型需要创新型人才,然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改革,构建与经济转型相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经济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改革考核制度,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区域岗位需要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对接,进一步加快山西煤炭经济转型和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司法类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职院校的特点,又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随着"一带一路"理念的深入,我国的司法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遇到了诸多的新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国的司法类高校针对当前的情况作出新的思考和改革。本文通过论述"一带一路"对司法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当前司法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以期本文能够为我国的司法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通过专业建设把校内教学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衔接起来,注重专业建设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45-4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高校法学更应紧跟法治建设的步伐,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的卓越法治人才,离不开司法实务部门和专家的法律指导,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的研究符合时代需要,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