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盐酸阿霉素在纳米载体氧化石墨烯上的可控负载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探索了其在生物医学方面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通过超声、振荡等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盐酸阿霉素(GO-DXR),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等测试方法对GO负载DXR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DXR在GO上的负载量高达4.6mg/mg,DXR的释放量可通过pH值控制,说明GO与DXR之间依靠氢键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PtBA-b-PDMAEMA)和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tBA-b-PNIPAM),并采用选择性溶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具有复合壳层的核壳结构胶束(Dh=209 nm),采用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研究了胶束的结构和分布,进一步通过紫外光谱对胶束的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这种复合壳层的聚合物胶束会在壳层形成可控的药物通道,从而实现药物释放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3.
用RAFT活性可控聚合法合成了全水亲性嵌段共聚物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VP-b-PAMPS)和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VP-b-PD-MAEMA).二者在水溶液中复合即可形成聚离子复合物(PIC)胶束,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该胶束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束外形大致呈球状,粒径在155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辅酶A为模型分子,负载在胶束内进行药物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辅酶A的释放受溶液pH的影响,该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可以用作药物控释载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3,3'-二硫代二丙酸、乙酰氯、N-Boc-乙醇胺、ε-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为原料,通过分子内脱水、酰化、开环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制备了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亲水端,聚己内酯(PCL)为疏水端,中间含有二硫键链接的两亲聚合物——mPEG-SS-P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探讨胶束载药性能和氧化还原敏感性能。并通过MTT法评价了聚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PEGSS-PCL可自组装形成胶束,该胶束粒径分部均匀,外表圆整,粒径约为190 nm,其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敏感性;胶束的载药量为10. 0%,载药稳定性良好,且具有显著的药物控制释放性;此外,胶束在细胞水平表现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郭莉  景欢旺 《材料导报》2012,26(24):70-76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性内核,聚丙烯酸-b-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AA-b-PNIPAM)为亲水性外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此嵌段共聚物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度敏感段、以聚丙烯酸作为pH敏感段,具有温度、pH值双重敏感性.通过一系列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直径为200nm的胶束颗粒.以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为载体,成功负载了抗癌药物紫杉醇(PTX),模拟了这种载  相似文献   

6.
将介孔58S生物活性玻璃(m58S)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评价了其对表阿霉素的装载量和释放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m58S对亲水性药物表阿霉素的药物装载量为40%, 是普通溶胶-凝胶58S生物活性玻璃的3倍多, 并且具有更长效的缓释特性. 研究还发现释放介质的pH值对表阿霉素的释放速率有很大影响, pH值越低, 表阿霉素分子从载体材料中释放出的速率越快. 因此,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高效的药物缓释载体, 且药物释放速率受释放介质pH值影响, 有望成为药物控释型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毛细管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石韦中绿原酸、山奈酚、槲皮素含量,同时讨论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等条件对分离的影响。以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μm×70cm,有效长度60cm)为分离通道,电泳介质为20mmol/LNa2B4O7-H3BO3缓冲液(pH8.7)+4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压力进样(0.5Psi,10s),分离电压21kV,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三组分在1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在最佳分离条件下,绿原酸、槲皮素、山奈酚在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0.2μg/mL,0.4μg/mL,0.5μg/mL,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在石韦实际样品的测定中,绿原酸、槲皮素、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06.1%,109.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天然药物石韦的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