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强奸罪严重侵犯了人们的人身权利,各国各地在刑事立法时基本都设有强奸罪。我国关于强奸罪的立法一直沿用1997年刑法所规定的传统强奸理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作为强奸主体、男性作为强奸对象的案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现行的关于强奸罪的立法规定已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案件,完善强奸罪的立法已经迫在眉急。我将对我国强奸罪的立法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完善强奸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181-182
说起强奸,想必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一个残暴无情的男人。但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比较恐怖的情形,即婚内强奸。婚内强奸作为一种隐蔽的暴力手段摧残着妇女的身心,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这是在当前社会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促成了婚内强奸的犯罪化,但我国法律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否可以将其定罪是目前司法实践比较核心的话题,理论界对丈夫是否能构成强奸罪这一问题也是意见不一。本文以婚内强奸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对婚内强奸行为提出一些浅陋建议,以期减少家庭暴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目前,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强奸罪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而我国传统的法律对于强奸罪不能做到完全的覆盖,从刑法学的角度分析来看,我国强奸在立法中呈现出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强奸罪的立法缺陷,从而对强奸罪的立法完善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2)
我国现行刑法中所规定的强奸罪,其主体通常仅局限于已满14周岁的男性,对象也局限于女性,即强奸行为只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性侵害,但随着社会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在生活中出现了,比如女性强奸男性、同性之间的强奸。然而立法并没有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本文笔者即对强奸罪主体及对象范围的扩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6):138-13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中一种常见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类型,犯罪对象为公众存款,其犯罪数额的认定直接影响着该罪的定罪量刑。因此,明确认定这类案件的犯罪数额,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
由于认定上的困难,刑法中的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却在司法实践中得不到的适用,导致危及飞行安全的一些暴力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惩治。本文基于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试图对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进行界定。本文明确了本罪犯罪主体和客体的范围,将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限定为过失,对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对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和严重后果的认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建议。若本罪可以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适用,必将有效地遏制愈演愈烈的"空闹"现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的整体性以及各个共犯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不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也比较困难。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鼓励犯罪行为人迷途知返,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8)
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证据是否调查全面、准确和充分直接关系到犯罪人能否受到应有的惩罚、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也表现出专业化、隐蔽化的特征,这使得司法机关在调查、认定证据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明确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调查与认定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电子证据的取得和认定方式、规范证据转化机制与规范诱惑侦查等难题,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的收集与认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强奸就是指违反妇女意志,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或者采取任何方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进行性交的行为。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性的侵犯案件越来越多,例如:"同性强奸同性"、"异性强奸异性",不过依照罪行法定的刑法原则,以上所提到的特殊性侵案件均不可以"强奸罪"论处,只能判定为猥亵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无论是罪名或者刑罚力度都相对较轻的判处。因此,将强奸罪的侵害者和被害对象扩大至一般主体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网络空间犯罪当中的中立主体犯罪帮助行为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的犯罪形态。但是由于网络空间中犯罪主体与犯罪帮助行为主体之间不需要进行约定合谋,因此无法完全使用传统司法层面的共同犯罪责任认定方式。对于后续的《刑法》制裁体系和法律规制标准建设,应当对原有犯罪责任认定中共同犯罪进行特殊情节补充,同时依托《刑法》兜底罪名形式,对中立主体实行的犯罪帮助行为进行进一步责任认定,引导网络服务提供平台坚守底线,认清共同犯罪的司法刑责,提升监管力度,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