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棕废弃物及生物质三组分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利用热重分析仪(TG)对油棕废弃物和生物质的三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分析了热解特性,计算了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易于热降解而木质素难于热解;油棕废弃物的热解可以化分为:干燥、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解4个阶段;生物质的热解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油棕废弃物的活化能很低,约为60kJ/kg;升温速率对生物质影响很大,随升温速率加快,生物质热解温度升高,热解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生物质类废弃物在回转窑内的热解特性,讨论了物料种类,热解终温,加热方式,给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物料挥发份和热解终温高,加热快,粒径小,有利于燃气产率的提高以及炭产率的降低,而水分的提高会提高焦油的产率并降低炭的产率。同时,还研究了回转窑内的温升特性和热解气体的瞬态析出特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热重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佳  罗永浩  陆方  陈袆   《工业加热》2006,35(3):10-13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以氮气为载气,在室温和973K之间,以三种升温速率(10,20,30K/min)对三种生物质废弃物试样(稻秆、稻壳和白松木屑)进行热解实验。确定了起始分解温度D。采用了生物质整体热解分区、生物质化学组分热解分区、活化热解与消极热解分区等三种热解分区方法进行分析。由于三种试样化学成分的差别导致热解特性的差异。得到了三种试样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高含灰量海藻热解产物及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含灰海藻进行水洗和酸洗预处理,比较了预处理前后海藻的基本特性及在700℃时管式炉热解产物成份,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含灰海藻酸处理后,含灰量由34.9%降为12.4%,有机挥发份从56%升为64%,热值由8.89MJ/kg上升为17.65MJ/kg;高含灰量对海藻热解有明显影响作用,处理前海藻有机物有两次降解峰,而水洗和酸洗后海藻在500℃以下几乎降解完全;海藻在700℃时,热解产气率(87mL/g)低,焦油含量少(15%),经水洗和酸洗后的原料产气率高(195mL/kg),焦油得率36%;通过建立热解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原料的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TG)分析沼渣的热解特性,研究沼渣的热解动力学并计算指前因子A、焓变ΔH、吉布斯自由能ΔG、熵变ΔS等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考察温度对沼渣热解产物分布与性质的影响。其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失重阶段,其中第2阶段为主要失重阶段,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Friedman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计算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10.00、471.32和420.01 kJ/mol,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沼渣热解过程具有稳定的能量输出。沼渣热解油的产率随温度上升先增加后降低。气体产物的高位热值(HHV)从400 ℃时的6.82 MJ/Nm3增加到700 ℃时的8.54 MJ/Nm3。红外光谱(FTIR)、拉曼(Raman)光谱表明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结构的有序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木块和稻壳在回转窑内热解产物-燃气、焦油和炭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热解气体热值约10.0-15.9MJ/Nm^3,密度1.21-1.52Nm^3/kg,且随热解终温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木块炭的热值为29.0-33.9MJ/kg,稻壳炭则为17.6-20.8MJ/kg,热解终温的提高使炭中挥发份的降低,灰分增多,从而导致热值的降低;炭的C含量高于原始物料的C含量,而H、O则相反;元素残留率的计算表明,热解过程中H和O元素的脱除易于C元素。热解终温对焦油中饱和烃、芳香烃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大,饱和链烃成分主要集中为C14-C34正构烷烃和含末端双链烯烃的碳分子链,芳香烃主要为蒽(菲)、芘、萤蒽及各自衍生物的稠环芳烃。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方法研究不同升温速率下桉树枝和桉树皮的热解特性和热解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及差异机理。结果表明:桉树枝热解过程主要分为干燥、热解和碳化3个阶段,热解速率较快,气体产物释放主要集中在热解阶段进行,主要气体产物有烷烃、醇、酚、醛、羧酸、酮等多种有机气体产物和少量CO,CO2;桉树皮热解过程分为干燥、进一步干燥、热解反应、碳化及高温持续碳化5个阶段,相比桉树枝热解速率明显较低。桉树皮热解反应阶段在450550℃和650550℃和650800℃两个高温区间存在较为剧烈的碳化反应过程,主要气体产物为CO2和CO。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竹废弃物热解及热解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场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建立了详细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和核算方法,确定了热解系统中碳排放和碳减排的主要贡献源,分析了热解系统碳减排能力对多个参数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1 t竹废弃物热解的碳排放为-838.684 kg,我国竹废弃物热解的年减排量为3 830万t,年发电量为2.1×1010kW·h;整个系统中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源为生物油和合成气的燃烧发电(34.8%),碳减排最主要的贡献源为竹炭还田(34.0%);热解系统的碳减排能力对竹废弃物占比、年采伐量和热解产物产量的敏感性程度较高,敏感性系数分别为1.297,1.000和0.702;竹炭还田带来的土壤碳汇效应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综合产率为8.9%的竹炭可带来1 300万t/a的碳减排量。文章认为竹废弃物热解具有较强的碳减排能力,可以为合理利用竹废弃物生产可再生能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松塔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气体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废弃松塔为原料,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塔热解失重规律,通过管式炉热解实验,研究了松塔热解过程中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塔热解分为3个阶段,200~500℃是松塔热解的主反应区间,最大失重峰出现在338℃,热解反应过程存在两个较明显的DTG曲线肩峰,且这两个DTG曲线肩峰均与松塔抽提物有关;松塔热...  相似文献   

10.
酸水解木质素的结构及热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质纤维典型稀酸水解残渣为实验原料,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对酸水解木质素(简称AHL)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定量31P-NMR及木质素衍生化后的还原降解(DFRC)技术研究分离得到的水解残渣木质素的官能团的含量.采用TG和DTG研究AHL的热分解特性.借助Py-GC-MS分析AHL热裂解产物的主要组成.研究结果表明,AHL的热解发生在一个宽泛的温度范围内,并且DTG曲线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失重峰;AIL热裂解产物主要由木质素大分子β-0-4连接断裂所得产物及二次裂解产物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