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涤 /麻混纺纱的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不匀率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 ,为开发涤 /麻混纺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涤/麻混纺纱的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不匀率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为开发涤/麻混纺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纺比与涤/麻混纺纱性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蒋国华 《纺织学报》2002,23(2):41-42
探讨混纺丝与涤/麻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H值和条干不匀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一最佳混纺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6.5 tex Coolmax/涤/棉混纺色织物的纺纱和织造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关键技术要点。浆纱工艺以"高浓度,低黏度,高压浆力,重被覆,轻渗透,慢车速,小张力,小伸长"为原则;织造通过确定适当的上机张力、后梁位置和开口时间以提高织机梭口清晰度,从而改善织物布面质量,提高织机效率。对该织物的力学、舒适及弯曲性能等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5.
选用"十"字形异截面涤/棉混纺纬平针织物,经吸湿排汗功能整理后,测试织物整理前后的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透气性能和悬垂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吸湿排汗整理剂Ultraphil HSD的引入有益于含棉针织面料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等湿舒适性的提高和改善,其提高和改善效果与异截面涤/棉混纺针织物中棉含量的比例呈正...  相似文献   

6.
涤氨包缠纱是一种以涤纶长丝为外包纤维,氨纶长丝为芯线的氨纶弹力纱.文中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涤氨包缠纱的断裂强力、捻度、沸水收缩和混纺比性能做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a.相同细度的涤纶和相同细度的氨纶纺成的包缠纱,氨纶预牵伸倍数大的纱线断裂强力值高;而涤纶细度相同,氨纶预牵伸倍数相同时,纱线断裂强力并不一定随氨纶特数增加而增加.b.氨纶包缠纱的捻度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c.经初步测定涤氨包缠纱的沸水收缩率在10%左右,在织物加工过程中应予以考虑.d.涤纶细度相同时,相同预牵伸倍数的涤氨包缠纱的混纺比随氨纶特数的增加而增大;氨纶细度相同的包缠纱的混纺比随预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对6种不同规格的涤/棉混纺面料进行阻燃整理,并对阻燃整理前后面料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悬垂性能、阻燃性能和毛细效应进行测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标准化值和权系数的计算求出综合评判值,得到涤/棉混纺阻燃面料综合服用性能的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 ,对涤 /氨包缠纱的强力、伸长、捻度、沸水收缩率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 ,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吕文泉  曲志强  李鑫 《染整技术》2020,42(5):36-37,42
对棉/天丝交织物进行免烫整理,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树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对织物免烫效果的影响。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树脂CR-E用量90 g/L,催化剂CT-C用量35%(对树脂质量),170℃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高效煮练剂FZ-1于弱碱性条件下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退煮漂一浴处理.结果表明,高效煮练剂FZ-1具有良好的煮练效果.退煮漂一浴加工。其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传统三步法及碱氧一步法工艺.经试产,节能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聚酯 ∕ 聚酰胺共聚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纤维对常见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由聚酯和聚酰胺 2 种组分构成,结晶度为46.95%,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70、150、23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纤维对氢氧化钠的耐受性能较差,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 80g ∕L,温度为90 ℃,处理 60min 的条件下,纤维减量率高达97%;纤维对碳酸钠、盐酸、硫酸、过氧化氢、保险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对硝酸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赵旭光 《印染》2006,32(19):14-15
简述含氨纶涤棉纬弹织物前处理、前定形、连续染色工艺和后整理等生产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低温型分散染料染涤纶,活性染料和还原染料染棉,介绍了该品种一浴一步法、一浴二步法和二浴二步法染色工艺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对5种不同混纺比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悬垂性、刚柔性和保暖性越来越好,而耐磨性变化不明显,但顶破强力减小。  相似文献   

14.
李淼官 《印染》2006,32(17):10-12,18
针对竹/棉/涤弹力机织物的特点,优选染整工艺。前处理采用冷轧堆练漂,改善弹力织物在湿热处理过程中坯布门幅过分收缩造成的折皱和卷边;通过适度的前定形,解决成品面料纬向缩水率与弹性回复性的矛盾。前处理冷堆液碱浓度36—40g/L,双氧水用量10~12g/L;丝光碱浓度200~210g//L,车速40m/min。中深色染色选用分散染料热溶法染涤纶,活性染料套染纤维素纤维;浅色则直接用士林染料染色。  相似文献   

15.
 用自纺的五种不同混纺比的19.5tex甲壳素/棉混纺纱织成同规格的织物,测定混纺织物的强伸度、pH值、刚柔性、透湿性、透气性、导湿性等,分析混纺比对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0/90甲/棉混纺织物的经纬向强力最大,芯吸性导湿性最好,20/80甲/棉混纺织物的透湿性最好,50/50甲/棉混纺织物的抗弯刚度最大,透气性最好。混纺织物的抗弯刚度和纬向强力及导湿性与混纺比显著相关。从穿着舒适性和纱线织物性能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20/80的甲/棉混纺织物较实用,而30/70的甲/棉混纺比例各方面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烂棉仿涤棉织物染色时,浓硫酸对涤纶上的颜色影响较大,实际生产时不能完全依靠烂棉工艺来确定涤棉的染色配方,可以把仿样时布面颜色调到最好时的烂棉小样作为生产参考标样.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棉纤维集合体在压缩过程中纤维受力情况来提高棉花压缩打包的质量,结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建模思想,将具有相同圆形截面的棉纤维束按照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分布进行排列,构建新的棉纤维集合体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棉纤维集合体压缩过程分析,研究了棉纤维集合体压应力与相对密度的变化关系及棉纤维应力变化情况,分析了回潮率对棉纤维集合体压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潮率的升高,棉纤维集合体应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回潮率位于8.8%~12.3%之间时,棉纤维应力最小;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说明该棉纤维集合体模型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杨晓红  龚天晓 《印染》2005,31(6):17-18,22
对氨纶毛圈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就影响产品的弹性、克重、缩水率、尺寸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的因素作了具体分析,给出了具体工艺条件,其中预定形为 165℃×50s;定形工艺参数为 175 ~180℃×30s;车速 20~22m/min;缩水率在 5 %以内。  相似文献   

19.
张玉  谢春萍  陆如 《纺织学报》2014,35(12):52-0
为研究全聚纺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采用环锭纺、网格圈型集聚纺和全聚纺3种方法纺制28.1tex涤棉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三种混纺纱线样本,借助MOTTC B1型显微镜观察并采集样本中两种纤维的分布状况图,结合汉密尔顿(Hamilton)指数的方法分析,得到全聚纺混纺纱内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纱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指出:利用传统环锭纺纺制的涤棉混纺纱,涤纶纤维有明显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而网格圈型集聚纺,涤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较传统环锭纺弱,全聚纺相对于网格圈型集聚纺而言,涤纶纤维分布更加随机,并且涤纶纤维有向纱外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邵灵达  申晓  金肖克  田伟  祝成炎 《丝绸》2020,57(2):19-24
为了改善涤纶纤维分子缺乏亲水基团亲水性能差的问题,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并对涤纶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接触角、质量变化、单丝强度、官能团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涤纶的表面亲水性,表面接触角相比无处理之前降低58.5°,但在存放过程中涤纶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变少,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经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后,表面接触角降低46.3°,维持在85.7°左右。这些改性方式均使涤纶表面亲和作用提升,浸润性得到改善,同时对涤纶纤维质量和单丝强度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