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119-123
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融入山西优秀传统家训的教育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精心设计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场景与实践场景,通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深处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3):190-19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巨大变革,传统"课堂灌输式"思政育人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探索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型应用将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着丰富的思想精神,至今仍旧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价值在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发挥了多重功能。本文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价值的论述,就其具体践行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论文从高校思政课视角阐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为平台,增强高职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教育内容、有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5):277-278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蕴含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财富。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传承的"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待人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操、"敬业乐群"、"见利忘义"等奉献精神,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本文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缘由,之后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体现,突出在饱含情怀的主题思想以及充满志趣的项目内容,同时对极富责任的考评方式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9)
文化自信是独立存在的个人积极情感的表达。文化低效是当前存在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对文化自信的认知。本文从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出发,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改革入手,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与现实需要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探索研究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传输法律基础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法学知识进行融合,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大学生在法律素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地方文化资源独特,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试点,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教学中,重点在于增强课程本身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期达到思政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本文以对"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分析为切入点,指出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进一步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模式等多角度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可实施策略,希望能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功能与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众多,内容丰富,资源充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极为关键。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不足才能得到有效弥补与提升,更有效的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定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3)
为了提高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院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办学思路"秉承传统,立足行业,内涵发展,彰显轻纺特色"的情况,本人将思修课程与法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探索一条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修养"与"红色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将"法律基础"与"法制教育"融合在一起,从思想道德和理想信仰、法律常识和职业法律等方面来教育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广阔,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增强高职院校思修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
文章从内容、教育方法和功能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意识和法律基础进行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从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出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探讨做出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师生双方的思想与价值观在"场"中共同建构和共同发展,受"场"中多元交互力影响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场"理论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访谈式教学模式旨在构建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在探究其理论溯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场"力作用,并基于"场"理论视阈下对访谈式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分析,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7):285-286
新世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性相对较强,诸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听取该门课程。伴随着微媒体快速发展,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来讲,他们可以借助微媒体,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微媒体为主教学模式,希望帮助教师打开教学思路,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上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本文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为例,探讨了网络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思政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目前该课程教学问题较多,主要包括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内在联系相剥离及教师理论自信缺乏等。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现行大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治教育,该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庞杂、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教学方式单一都制约着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要提高大学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将法治教育教学内容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独立出来,培养专业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法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1)
亲情是人类发展永恒的温暖主题,其存在于家人之间,更存在于友情、爱情中,是大学生爱情、友情、亲情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甚为一致。教师可以在大学生亲情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精神,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题微课资源,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连成一线,共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亲情教育共同体,助力和谐文化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此门课程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涵及作用、在校大专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加强在校大专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对策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一下,希望大学生可以通过此门课程,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