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9)
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条件说到相当因果关系说再到客观归责理论的过程。条件说由于其盲目扩大了因果关系范围等诸多弊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被相当因果关系说所取代。至于客观归责,是目前德国刑法学界新兴的理论,该理论迎合了刑法的谦抑性、保障人权等流行观念,逐渐被各国学者所接受和认同。本文仅就客观规则理论中的一小部分,即制造法所不容许的风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7)
在司法实践中,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缺乏一套统一有效的判断标准,尤其在具体的刑事案件中极易发生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探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于其实体法发展、司法公平正义显得格外重要。两大法系中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各种学说,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决思路,但是适用起来仍不免存有漏洞。新条件说是在条件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说,本文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简单介绍新条件说的理论基础、适用规则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规模与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法律的制定为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宪法的制定中,刑法是所有刑事责任与刑罚法律的综合。其中刑法因果关系与形式责任两者之间,主要是与刑法因果关系相关,会对刑法中的地位认定造成影响。刑法因果关系并不会对刑事责任的大小加以说明,反而是通过一种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机制运作。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刑法因果关系与形式责任两者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刑法的更好运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5)
本文对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刑法因果关系的总体角度来讨论其中的"因"与"果"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介入因素的相关特征,介入因素阻断或不阻断因果关系的情形,因而用介入因素的相关理论来总称;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了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9)
在刑法理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因果关系是人们争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有时甚至会影响法官对罪案的判定。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问题,文章依据刑法因果关系判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快递公司员工"监守自盗"的行为性质应当围绕快递的占有归属展开,因为盗窃罪是以打破原先的占有关系为客观表现,而职务侵占罪是变原先的合法占有为非法所有,故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占有归属的判断。刑法上占有归属的判断不仅取决于占有事实还应当包含占有意思。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归责原则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声音,大陆学者正对各个法律体系中的因果关系论争论不止,但刑法因果关系又极为重要,他决定了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这就给了我们对于规范性的要求,假设我们以客观性或条件说为要件,又该得到怎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
交通肇事罪作为最为高发的道路交通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现行刑法对其的规制仍存在着与传统共犯理论相冲突、轻视因果关系审查、量刑情节设置不合理等诸多不足之处。文章从肇事后逃逸行为单独入罪、加强因果关系审查、完善罚金刑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交通肇事行为的规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刑法因果关系中的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分析了纵火案和失火案中消防责任事故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在刑法当中,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可能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对于该种损害后果而言,行为人的行为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确定行为人有罪还是无罪、主犯还是从犯的重要标准,该种认定在刑法中通常称为因果关系。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存在着多种认定标准,各自既都存在着先进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取长补短弥补所采用的标准的缺陷对于刑法中的定罪以及量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