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7)
法律法规对酒驾的控制影响的外国研究发现了多项有效法律措施;新法律生效后的控制影响较大,然后影响减低,但长期来看还有影响;反酒驾的民间组织也减少了酒驾死亡人数。我国法律法规对酒驾的规定从1955年开始,2011年入刑。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妨碍侦查的行为,受理醉驾案件占用了较多司法资源,而惩戒意义有限,仅减少了部分地区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肇事类案件数量。这是因为,我国法律法规惩处力度不足、没有针对累计犯罪的规定,交警部门一线警力有限,政府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也没有与民间组织合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刑法的谦抑性是一种原则和精神,体现了"慎刑"的思想,要求刑法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必须谨慎。近年来,醉驾行为泛滥,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交通事故,对公众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社会各界对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将从刑法谦抑性原则出发,认为醉驾行为不应该一律入罪。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8)
我国刑法处罚范围呈现扩张态势,立法者对个别新罪的添置削弱了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的效用,刑事司法资源供求失衡,这不利于对危害行为的规制。醉驾入刑的民意基础不牢靠,立法过程无法反映出此行为不为社会大多数容忍;同时,行政法规足以规制此行为,并非只有动用刑罚才能充分保护法益;对醉酒驾车行为不惜运用刑罚,会使公民自由受到不当限制,而且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无法进行客观认定和公正处断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0):252-253
虽然毒驾在社会危害性上不弱于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但在行为发生率、行为认定难度、原因行为的适罚性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毒驾入刑上要"谨慎慢行"。当前,不断加大对走私、贩卖、非法持有毒品,注射、吸食毒品等毒驾原因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注射、吸食毒品人员车辆购买、驾驶证申请等的管理力度,应成为治理毒驾问题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32-34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同于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当下我国法律规制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些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5)
交通肇事罪作为最为高发的道路交通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现行刑法对其的规制仍存在着与传统共犯理论相冲突、轻视因果关系审查、量刑情节设置不合理等诸多不足之处。文章从肇事后逃逸行为单独入罪、加强因果关系审查、完善罚金刑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交通肇事行为的规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本文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展开,阐述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特性,揭示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的现状和目前在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以提高司法效率,维持互联网行业竞争的公平和自由,促进网络生态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随着"醉驾入刑"的实施,代驾公司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但由于"酒后代驾"行业面临着监管空白,无主管单位、无准入门槛、无统一行业标准等问题,随之产生的法律纠纷会越来越多。本篇文章旨在研究我国"酒后代驾"行业法律规制,为其规范化发展提供立法上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考试的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考试作弊行为愈演愈烈,不仅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益,还损害了国家考试的公信力。虽有相关考试主管部门制定了规定及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来惩治考试作弊行为,但由于多是考纪、行政处分等行政方面的处罚,处罚力度轻,对考试作弊行为无法形成严厉打击威慑。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予以刑法规制,虽然从法律应然层面解决了法律依据问题,但在司法适用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概念、考试作弊行为的司法认定、犯罪形态的认定以及犯罪罪数的认定等方面,来探讨其适用中的问题,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规制组织考试作弊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
当今社会民事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民事虚假诉讼案件也屡禁不止。民事虚假诉讼行为是一种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社会诚信的缺失,损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危害到司法裁判的公信力。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制民事虚假诉讼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民事虚假诉讼问题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立法,更高效的利用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