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亲水性抗癌药物和亲油性抗癌药物的共存问题,本文采用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以姜黄素和阿霉素为模板药物,合成了负载两种抗癌药物的双层微球。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双层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由于双层可降解聚合物的引入,微球的初期药物释放得到了降低,阿霉素和姜黄素的药物释放时间分别为34 d和39 d,两种药物的总释放时间得到了延长;在21 d内载药微球进行逐步的降解。为双重载药体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己烷和水构成反相悬浮体系,Span60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出淀粉微球.采用人工肠液对所得淀粉微球进行了体外降解,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对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在消化液中的降解有一定规律,从时间上推理,其能够在结肠部位准确释药.因此,淀粉微球有望成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的理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3.
区域定位药控载体-魔芋微球的合成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化魔芋葡甘聚糖复配黄原胶,在水溶液中物理共混合成了粘度和韧性均较佳的凝胶块,进一步用干法和湿法分别制备了魔芋微球,运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不同分散剂下的魔芋微球粒径,最后以魔芋微球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初步探讨了体温下肠液和胃液中药物尼莫地平(NMP)的释放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干法制备的魔芋微球在二甲亚砜中团聚现象较少,平均粒径为6.08μm;在液体石蜡中,湿法制备了粒径小且均匀的魔芋微球,粒径为2.98μm;释药实验中,药物缓释效果明显,释放时间超过24 h以上.魔芋微球的研究为制备药物通用区域定位缓控释载体提供了新的可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含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用溶剂挥发油制取聚乳酸微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聚乳酸微球的降解,含药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量海藻酸钠微球的剪切模量,并检测在超声刺激下海藻酸钠微球的机械特性和释放特性的变化,采用传统挤压方法制备海藻酸钠微球.在稳定状态下,通过压缩实验技术和Hertz理论模型分析得到海藻酸钠微球的剪切模量.采用不同的超声刺激海藻酸钠微球,通过测量其剪切模量,观察超声刺激对微球的机械特性的影响.实验对于包埋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Higuchi模型分析其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微球的剪切模量为42.5 kPa,超声刺激对微球的剪切模量无明显影响,而其释放速率受到超声刺激时间和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稀土磁性纳米微球Dy:Fe3O4@PHEMA-Tb为载体材料,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特点的稀土磁性药物微球(MMC-PHEMA-FMPM 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制备MMC-PHEMA-FMPMs工艺条件对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固体永磁铁测试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体外磁响应性.结果表明,稀土磁性纳米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影响较大,磁响应性显著,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利福平壳聚糖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蛋白为药物载体,并测定了微球粒径,药物组分含量及载体自身结构和释药过程等主要物理性能,考察了制备工艺中的W/O型分散体系程度、投药量等物理量对形态、粒度、分布和体外降解等的作用.结果表明自制的利福平壳聚糖蛋白微球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可作为新型缓释药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超声波协同钙浸渍(U+Ca)处理对草莓果胶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果胶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U+Ca处理抑制了草莓水溶性果胶(WSP)和碱溶性果胶(SSP)含量的降低。对草莓果胶结构表征结果显示,U+Ca组的果胶酯化程度较低,促进了果胶与Ca2+的交联;且U+Ca组WSP和SSP在较大链宽范围内(≥200 nm)的频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CK)、超声波处理组(U)和钙浸渍组(Ca)。超声波协同钙浸渍处理抑制了果胶的降解。研究结果为建立果蔬的超声波协同钙浸渍保鲜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晒干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豆腐柴叶干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的色泽差异显著(P < 0.05),热风干燥叶片亮度和绿度保持最好;干燥过的豆腐柴叶与未干燥过的相比,气味差异明显(总贡献率:99.62%),干燥能消除其臭味;不同干燥方式的堆积密度、吸水指数和持油性差异显著(P < 0.05),热风干燥堆积密度最小,为0.32 g/mL,吸水指数最大,为28.14 g/g,晒干组持油性最好,为1.78 g/g;乳化特性、果胶含量差异显著(P < 0.05),冷冻干燥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最好,分别为97.68%、90.04%,果胶质量分数最高,为25.77%。该研究结果将为豆腐柴叶的干燥及其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苯胺降解菌固定化菌丝球方法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低温条件下含苯胺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采用变温驯化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低温(7℃)苯胺降解菌JH-9,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及生物质载体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JH-9属于乙酸钙不动杆菌属,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可耐受苯胺质量浓度1 000 mg/L以上,低温(7℃)下,培养52 h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苯胺去除率可达100%.以黑曲霉Y3作为生物质载体,采用同时接种霉菌和JH-9细菌的培养固定化方法比先后接种霉菌和JH-9细菌的培养固定化方法获得混合菌丝球的培养时间短,且在相同时间内可固定的细菌量大.混合菌丝球的直径、质量和体积均比空白霉菌菌丝球的大.混合菌丝球对含苯胺废水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效能,在15℃下低温培养66 h即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苯胺完全降解,固定化后的功能菌(JH -9细菌)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活性.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同时培养法.此方法将会有效解决传统载体传质效率低、固定生物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使用海藻酸钠与氯化铁制备海藻酸铁微球,然后在H2O2的存在下将其作为非均相光催化剂应用于3种偶氮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微球数量、光辐射强度和偶氮染料浓度等对染料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海藻酸铁凝胶微球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时,偶氮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可以使用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海藻酸铁微球数量的增加和光辐射强度的增大都可以显著提高偶氮染料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偶氮染料浓度的升高导致其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用热带假丝酵母菌株1322作为生物菌种,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通过高压静电液滴喷射法制成直径为300~400μm的生物微胶球。考察了生物微胶球在降解处理苯酚浓度分别为500mg/l、1000mg/l、2000mg/l溶液时及连续三批处理苯酚浓度为500mg/l溶液时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生物微胶球对含酚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且胶球机械强度高,溶胀性小,与废水容易分离等特点,为生物降解工业含酚废水提供了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以水分含量、得率、水合能力及姜辣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真空冷冻干燥生姜粉最佳工艺参数:物料厚度2 mm、预冷冻温度-36℃、干燥时间36 h.将真空冷冻干燥方法与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在生姜粉得率、含水量及感官性能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壳聚糖为基质,对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微球的载药量及累积释放度,对上述制备方法工艺中的壳聚糖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比、乳化剂Span用量、溶剂与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交联剂戊二醛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制备出了具较好缓释效果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该方法制备的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载药量为43.88%,体外累积释放度的线形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调控剂,将其加入到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体系中成功制备出表面粗糙的碳酸钙微球(粒径平均约为510nm),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动态光散射(DLS)等对碳酸钙微球颗粒进行表征。MTT实验显示碳酸钙微球毒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在终浓度〈1mg/mL时,细胞存活率都可达60%以上,显示出很低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pH值条件下碳酸钙微球的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碳酸钙微球在酸性pH下能够更快速地降解,说明碳酸钙微球能够响应酸性pH值,具有pH依赖性。将碳酸钙微球经PEI表面修饰后用于负载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证实碳酸钙微球能够有效负载质粒DNA,并可在癌细胞内成功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将碳酸钙微球作为一种安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用于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磁性Fe3O4微球的溶剂热法合成及光芬顿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Fe_3O_4微球的光芬顿性能,在200℃条件下,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较好分散性、平均粒径(200±0.5)nm的Fe_3O_4微球,并通过对其原料配比的探究进行样品优化.该合成方法所制备出的Fe_3O_4微球在Photo-Fenton降解亚甲基蓝方面有优秀的性能,降解率达95%甚至以上.此外,Fe_3O_4微球具有易回收的优点,仅利用磁场即可将其分离,且回收率超过85%甚至90%.利用回收后的Fe_3O_4微球探究其重复利用率,结果表明,重复利用过程中样品催化降解效率与第一次使用时几乎相同.本研究探究了该样品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反应条件,其中当反应体系中加入15 mL过氧化氢且为酸性环境下降解效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调控剂,将其加入到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体系中成功制备出表面粗糙的碳酸钙微球(粒径平均约为510nm),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动态光散射(DLS)等对碳酸钙微球颗粒进行表征。MTT实验显示碳酸钙微球毒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在终浓度1mg/mL时,细胞存活率都可达60%以上,显示出很低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pH值条件下碳酸钙微球的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碳酸钙微球在酸性pH下能够更快速地降解,说明碳酸钙微球能够响应酸性pH值,具有pH依赖性。将碳酸钙微球经PEI表面修饰后用于负载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证实碳酸钙微球能够有效负载质粒DNA,并可在癌细胞内成功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将碳酸钙微球作为一种安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用于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喷雾高温分解的方法制备了TiO2多孔微球和TiO2/Graphene多孔微球.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能够增强TiO2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另外,石墨烯的引入提高了TiO2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TiO2/Graphene多孔微球对亚甲基蓝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然而其对乙醛的降解和CO2的生成均显示了较低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福平壳聚糖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蛋白为药物载体,并测定了微球粒径,药物组分含量及载体自身结构释药过程等主要物理性能,考察了制备工艺中的W/O型分散体系程度、投药量等物理量对形状、粒度、分布和体外降解等的作用。结果表明自制的利福平壳聚糖蛋白微球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可作为新型缓释药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涡流空化强化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效果,研究传统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佳工艺,了解空化强化制备的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壳聚糖质量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搅拌转速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3.5 g/L,MIT浓度0.50 mmol/L,TPP质量浓度2.5 g/L,搅拌转速1 500 r/min,搅拌时间20 min,载药微球包封率为37.64%;在此基础上,涡流空化20 min,涡流空化出口压力0.3MPa时,微球的包封率达50.33%,比传统法优化后制备微球的包封率高了12.69%;涡流空化制备的载药微球在体外释放60 h后,MIT的累积释放量达78.79%.与传统离子凝胶制备方法相比,涡流空化能有效提高壳聚糖微球载药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