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行业动态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按照《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十二五”时期,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同时,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2.
邬锦  吴思睿  袁园  杨友 《重庆建筑》2021,20(5):15-18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作为重庆市绿色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在绿色建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重庆市已建成的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项目,梳理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高层、别墅以及洋房、高层混合业态等不同业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应用,总结了重庆市生态住宅小区不同业态技术体系方案.可为地产运营、建筑设计以及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指导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海住宅》2003,(4):58-70
1.1 为了加强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配合生态型城市的创建.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上海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十五”计划的精神,参考世界各国在生态住宅建设方面的标准和技术,我国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相似文献   

4.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以节约型社会为主体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成为未来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城市住宅建设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节约型社会与绿色生态住宅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总则1.1 为了配合生态城市的创建,加强上海市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上海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精神,参考世界各国在生态住宅建设方面标准和技术,以及我国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结合本市具体情况,特制订  相似文献   

6.
日本住环境     
近几年来,建设部曾提出了把“十分重视城市人民的居住问题,不断改善城市人民的居住条件”作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狠抓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的工作,抓好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和质量,确实是关心人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一件好事,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全国第一批三个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基本上已经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这三个城市住宅小区在  相似文献   

7.
由于1973年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爆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应时而生。住宅小区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成分,是个以人为本、功能集聚以及极度缺失自然因素的人工生态统一体。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也由此出现。本文将就如何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实施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住宅小区增加绿色生态植被的角度,强调了生态植被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城市自然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把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植被建设结合起来,呼吁在建设城市住宅小区的同时,把增加绿色生态植被建设作为造福后人的造福工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已经评出的绿色建筑住宅项目中有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江苏省昆山康居住宅小区三期和宁波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住宅项目,分别由江苏省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波市江北区湾头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定位为绿色生态住宅,充分采用了相关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13,(5):11
<正>一是谱好"建设曲"。坚持精致建设,不断提升建设技术水平,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城市及村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及精美住宅小区,着力打造1个住建部的"绿色小城镇"、4个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争创5个以上重庆市"巴渝杯"、"三峡杯"优质工程,2-3个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和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城乡建设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自2005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与修订标准,绿色生态小区品质不断提升。2018年完成了对原《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规程》(DBJ 50/T-039-2015)的修订,重庆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标准、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该文对修订后发布实施的《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 50/T-039-2018)进行解析,提出实施标准要求的具体建议,供行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红霞 《智能建筑》2023,(10):30-32
我国部分住宅小区“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有待完善,导致住宅小区出现一系列的设计问题。在“绿色生态”理念下,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必须要保证排水方式、排水量、水资源利用等科学、经济、合理,从而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使建筑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对整体建筑领域有极佳的促进作用,使整个建筑领域真正具有绿色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名雅苑小区是全国城市住宅优秀试点小区,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开发,广州市房地产开发设计院设计。国家建设部授予名雅苑小区物业管理的“优秀示范住宅小区”称号。最近又获建设部全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二等奖、规划设计二等奖、建筑设计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施工质量一等奖、优秀开发管理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杨三超  王丛莹 《建筑节能》2012,(3):66-69,73
随着绿色建筑、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我国政府逐渐加强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推广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但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大部分开发商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项目的建设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以绿色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这4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住宅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绿色住宅小区项目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开发》2001,(9):39-40
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 ,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结合我国国情 ,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 ;2.能源系统 ;3.水环境系统 ;4.气环境系统 ;5.声环境系统 ;6.光环境系统 ;7.热环境系统 ;8.绿化系统 ;9.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10.绿色建筑材料。《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 ,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 ,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 ,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 ,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 ,在《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本刊在此刊载《导则》的总则以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两部分内容 。  相似文献   

16.
李莹 《山西建筑》2006,32(18):18-19
对绿色生态健康住宅小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健康住宅小区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最终提高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邰惠鑫 《华中建筑》2003,21(4):81-82
从生态住宅小区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声环境建设的主要噪声因素,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规定的声环境设计的标准,提出了生态小区声环境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文兰 《居业》2022,(11):40-42
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施工质量,为住宅小区的住户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需要根据城市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本文以此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施工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促进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进而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我国民众不断提升的居住品质需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基于此,论文简单分析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路径,并结合昆明万启金色领域小区项目实例,围绕绿化建设实践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倡导节约、环保的理念,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它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大众对提升住宅品质的要求。在介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推进性建议,旨在提高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质量,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