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微生物修复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污染治理方面有着优良特性。为了获得高效降解PAHs的微生物,以荧蒽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细菌,命名为CE3。经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株CE3属于弯曲固氮菌属(Azoarcus),这是首次发现该属菌株对高分子量PAHs具有降解能力。菌株CE3除了能降解荧蒽,还能降解苯、菲、芘、荧蒽、苯并[a]蒽、3-4苯并芘和苯并[b]荧蒽,且对荧蒽和芘的降解率较高,均达到50%以上。分析各种条件对CE3菌降解荧蒽和芘的影响,发现CE3菌能在较广的温度和pH范围降解荧蒽或芘,并且添加酵母提取物、蔗糖和果糖可使CE3菌降解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行组装的烟气采集装置,研究了TiO2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光催化降解的效果.运用气质联用仪,对烟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和光对多环芳烃光降解效果随环数变化有不同的变化趋势,TiO2的量是决定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紫外辐射强度是决定高环多环芳烃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弱紫外辐射条件下,TiO2的量由3 g增加到6 g时,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提高38.7%;在固定TiO2为3 g时,紫外辐射强度增强1倍使高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提高87.2%;在强紫外辐射条件下,TiO2的使用会降低低环多环芳烃的光催化降解效率,TiO2分别为3 g和6 g时,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分别下降76.9%和72.4%;在3 g TiO2条件下,苯并[a]芘的催化降解效果最好,效率提高83.5%.  相似文献   

3.
选取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应用4种化学氧化剂降解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对比不同氧化剂的降解效果,筛选最佳氧化剂并优化氧化条件. 结果表明:采用双氧水、改性Fenton试剂、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钠均可以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其降解效率依次为:高锰酸钾(94.06%)>活化过硫酸钠(82.79%)>改性Fenton(81.15%)>双氧水(72.91%). 高锰酸钾能高效、稳定地降解16种多环芳烃,对单个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均在80%以上,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均在标准范围内. 当添加量为2.5 mol/kg、水土比为7.5、反应时间为48 h时,高锰酸钾降解多环芳烃的效率最高,达到95.96%. 化学氧化剂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高锰酸钾的降解效果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获得更为丰富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从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土壤和实验室高浓度柴油胁迫土壤中筛选出了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F-422、SF-428、SF-433和SYS-1.这4株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为67.4%~73.6%.经过16项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F-433,SF-428,SF-422和SYS-1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纯烃降解定性实验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均能够利用正十六烷、苯、菲和环己烷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菌株SF-428和SYS-1显示了对芳烃及环烷烃较强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在低温(10℃)条件下能高效降解苯胺的细菌,选取某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泥,通过驯化、分离、纯化,筛选出5株在低温条件下能高效地降解苯胺的菌种A1、A4、A7、A9、A14,采用16S rDNA测序与传统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理学特征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1,A4,A7,A9,A14在培养84h时,苯胺降解率分别为87.5%,82.9%,100%,91.5%和82.8%,当培养时间至96h时,5株菌的苯胺降解率均达到100%.其最适生长温度是15℃,在5~3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pH为7.0.经鉴定A4、A9属于Delftia.sp,A7属于Acinetobacter.sp,A1、A14属于Pseudomonas.sp.保藏并深入研究这些低温苯胺高效降解微生物,可为苯胺类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微生物资源,并且为提高污水净化效能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赭曲霉毒素A(OTA)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如何有效清除OTA污染是提升食品安全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OTA降解方式中生物降解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而生物降解研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安全降解菌株仍是稀缺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OTA降解率达75%且鉴定为食品发酵生产中常用的米曲霉菌株M30011,随后对其降解OTA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经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影响显著的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降解条件。优化后该菌对OTA降解率达94%,产酶周期由8 d缩短至3 d,缩短62.5%。该菌本身应用安全性高且优化后具有降解率高、降解周期短等特点,研究结果为该菌在食品发酵领域采用生物降解方式消除OTA污染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石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三株高效石油降解菌GX1、GX2、GX3,初步鉴定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nmonas sp.)和动胶菌属(Zoogloea sp.).同时还研究了pH值、营养物质、油质量浓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株菌在初始pH值为7-9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86.7%,72.9%,64.7%;最佳氮源为NH4NO3,氮磷比大约控制在4∶1左右时,降解效果较好.在原油初始浓度较低时,降解率随石油浓度的升高而略有提高.不同菌株耐油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附近的油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石油降解菌,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在等接种量培养条件下,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41.83%~54.87%,而混合菌降解效率高于单菌株,达到64.27%.不同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居植物柔武士菌(Raoultella planticola)具有脱烷基功能,对一些支链烃有降解效果;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既可以氧化末端烯烃,又可以降解环烷烃;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是优势菌种,不仅具有以上3种降解功能,还可以降解炔烃;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能氧化不饱和醛基.4种单菌株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不宜混合培养降解环烷烃.本研究为石油烃的降解机制和筛选功能微生物等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种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直接还田会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在还田过程中补加纤维素降解菌剂是解决其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通过平板初筛及酶活综合测定及秸秆降解率测定复筛,从腐烂秸秆、牛粪堆肥、森林土等样品中筛选到5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其中X1菌的酶活最佳,酶系组成最合理,其Cx,Cb,C1和FPA分别达到53.6 U/mL、69.7 U/mL、9.5 U/mL和11.6 U/mL,对秸秆的降解率达40.2%.进一步进行菌种组合,得到了一组秸秆降解率有明显增加的复合菌X1+X2,其降解率达到45.5%.根据X1和X2的菌落及个体形态特征,初步判定其均为青霉菌.  相似文献   

10.
高效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厂排污口采样,分离筛选出10株能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菌株,其中T-9菌株降解润滑油的能力较强,该菌株最适降解pH值为5.0,降解温度30℃,在1%~5%的NaCl中能较好生长.通过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润滑油质量浓度为10 g/L,初始pH值为5.0,180 r/min,30℃下培养7 d后,采用改进的CEC-L-33-A-93方法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的降解率为72%.采用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率为80%,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株降解甾体雌激素的克雷伯氏菌ZY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甾体雌激素的生物降解,从某避孕药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降解甾体雌激素(3-甲氧基-17β羟基-1,3,5(10),8(9)-雌甾-4-烯,简称MHE)的高效菌ZY3,根据其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Y3利用底物MHE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7℃、pH为9.0~11.0.ρ(MHE)>20 mg/L时,菌株生长受到抑制,72 h MHE最高降解率达81%.Na~+、Mg~(2+)和Ca~(2+)对菌株ZY3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Sn~(2+)、Mn~(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ZY3菌株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ZY3对甾体化合物MHE和EE2有较强的利用能力,而以苯酚、蒽、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时,菌株ZY3生长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2.
喹啉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柴油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啉是一种有毒、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氮化合物, 通过以喹啉为唯一氮源, 富集培养筛选出19 种能降解喹啉的菌株, 通过喹啉降解实验筛选出降解喹啉较好的HY9 菌株作为实验菌株, 喹啉降解曲线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 菌株生长和喹啉的降解是同步的, 并且在50 ~ 70 h , 菌株的生长和降解达到最佳状态。研究了葡萄糖和初始喹啉体积对菌株降解喹啉的影响, 确定碳源是葡萄糖, 喹啉体积分数为1.4 mL/ L。正交实验确定了温度为35 ℃、pH 值为7.0、培养时间为4 d 和摇床转速为125 r/ min, 并且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摇床转速、pH 值, 培养时间对其影响最小。柴油脱碱氮的初步实验表明, 脱除率为13 %, 比较低, 可能是油水混溶性不好所致, 设法提高油水混溶性是提高柴油碱氮脱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两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菌株MB3和MB4,它们在SDBS浓度为100 mg/L时的降解率分别为70.80%和71.67%.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琼斯氏菌属(Jonesia sp.).对它们的降解特性研究发现,MB3和MB4菌株对SDBS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为900 mg/L、1300 mg/L.通过正交实验确定MB3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6%、SDBS浓度为400 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0.35%.MB4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1.6g/L、接种量为4%、SDBS浓度为400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6.36%.将两种菌株按比例混合接种,发现混合菌株的降解率要比单一菌株的降解率高,且降解率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14.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车间排污口取样,经分离,筛选出茵株M-4,通过对该菌株茵落形态及18SrD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鉴定为链格孢属.菌株M-4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基础油结果表明,降解7d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定量分析,降解率达71.3%.对菌株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在相同接种量下,菌株M-4在含废弃蓖麻基润滑油12%的培养基中仍能较好地生长,并将其降解成污泥状,表明菌株M-4能在含油量较高的环境中良好生长,具有研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溴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施用溴氰菊酯农药的茶园土壤作为菌源,以富集驯化培养法从中分离得到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DXQ018。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析,将菌株DXQ018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研究了菌株DXQ018在不同条件下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和底物质量浓度对菌株DXQ018的生长及其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率都有影响;当培养温度为37 ℃、培养基初始pH为7、底物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菌株DXQ018对溴氰菊酯的最高降解率达到58.27%。    相似文献   

16.
从4个样品中筛选出一能够高效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混合菌系,并对其驯化培养及分离纯化,得到了7株菌株,均能够降解聚乙烯醇.通过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考察了混合菌系与单菌株降解效果的比较.结果说明混合菌系的降解效率远远大于单菌株,48h降解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泥"处置难题,从大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能降解石油烃的菌株GJ,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J为希瓦氏菌属(Shew anella sp.),将菌株GJ应用于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试验,探讨GJ对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低聚木糖是最受瞩目的一种低聚糖,它不仅具有极好的双歧杆菌增值活性,选择利用广泛,而且售价也较高。通过对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的成分测定,木聚糖质量分数都在20%以上,很适合作为产木聚糖酶菌株发酵底物。从近200份土样、腐烂的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牛胃(尤其是瘤胃)、牛粪中分离、筛选、纯化出30株能降解半纤维素并产生明显半纤维素水圈的菌株,通过测木聚糖酶和内切纤维素酶比活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比活力最高的优良菌株CY8。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pH、氮源、碳源对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最佳的碳源m(麦麸)/m(玉米秸杆)为3∶7,最佳的氮源为尿素。发酵的最佳时间为4d、温度为29℃,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发酵的最佳起始pH值分别为4.6,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