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高速工况下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性能,以某液压驱动全可变气门机构为例,采用ADINA软件对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规律及液压系统内压力波动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分析,并结合K157型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泄油相位角,气门正时机构仿真模型可实现配气相位、气门升程全可变;泄油相位角对气门运动规律影响较大,曲轴转速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较小;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大过严重影响机构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分析,可从减小运动组件质量、采用直流道、增加气门弹簧的设计刚度及预紧力等方面,提高气门机构性能。  相似文献   

2.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和液压压力的试验测量,研究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采用流通面积随气门升程可变的节流孔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分析了节流孔形状、最小节流面积和节流面积变化率等对气门落座过程的影响;采用单向阀通道降低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波动,保证了气门的平稳开启.通过对多种工况下气门落座速度的分析,得出气门最大升程对气门落座速度有重要影响,而发动机转速对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匹配有关结构参数,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可实现气门平稳开启和平稳落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分析在电控液压可变气门机构中油压和控制脉宽对气门附加升程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门晚关角度主要受控制脉宽影响,油压则影响附加升程的开启速度;影响附加升程的最大升程和附加升程波动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油压,控制脉宽对附加升程的波动率影响很小;在压力油压为3.5MPa时,附加升程波动率较小,气门工作稳定;通过对气门附加升程的运动特性分析,随着油压降低,气门加速度和速度减小,整个过程工作柔和,气门落座冲击小。  相似文献   

4.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分析实测气门升程,发现FHVVS机构的进气门开启过程可分为凸轮驱动段、液压控制段和落座节流段.在液压控制段中气门开启不受凸轮型线的控制,使进气门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明显提高.与传统配气凸轮机构相比,在气门开启持续角相同时,FHVVS系统的气门开启角面值明显提高,且转速越低角面值提高幅度越大.试验表明:点燃式发动机采用FHVVS控制负荷,大幅度缩短了进气门开启时间,并在较短的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内,提供了较大的气门开启角面值,使小负荷工况的泵气损失得到大幅度降低,尤其在小负荷、低转速时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某6缸柴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  相似文献   

6.
多缸汽油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4缸汽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通过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使进气门开启,通过开启控油阀使进气门回落,通过调节控油阀的泄油时刻改变进气门的最大升程和开启持续角。建立了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试验台架,并对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气门升程进行了试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最大气门升程在0到最大设计升程之间连续可变,进气门开启持续角在曲轴转角0°~284°之间连续可变。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按汽油机标定转速5 000r/min高速运行时,在不同气门升程下均未出现气门运动规律的"失真"现象,说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汽油机高速运行的需求。试验还发现多缸机液压气门机构存在相互干涉问题,通过改进设计控油阀结构,消除了由此导致的气门异常开启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对摆式滚子挺柱运行规律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摆式滚子挺柱对气门动力学加速度的峰谷值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系统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控制进排气门是一种新型的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在发动机上以电磁驱动气门比传统的凸轮驱动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所建立的电磁驱动气门升程仿真计算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电磁驱动气门机构,优化其各种系统参数,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对摆式滚子挺柱运动规律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摆式滚子挺柱对气门动力学加速度的峰谷值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主开发了一套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并将该机构成功地应用于汽油可控自燃(CAI)试验系统.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驱动工作压力下和不同工作介质温度下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研究发现,工作介质温度与压力对气门机构的开启、关闭性能存在影响,当工作在311~313 K气门的开启延时均值与标准差较小、而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气门动态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实测气门加速度信号中低频的趋势分量和高频机械振动干扰的处理方法。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以有效去除趋势分量,通过小波分析可以分辨并去除高频的机械振动干扰。  相似文献   

12.
液压压力波动决定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最高允许转速.当发动机转速达到或超过该最高允许转速时,液压系统内压力波动将加剧,最低压力波谷值将会达到或低于低压系统的压力值.在此情况下,液压油将不能及时得到排泄,气门运动规律已失去有效控制,气门机构对进气量也失去调节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降低气门机构运动件质量,提高液压气门机构的刚度,减小液压系统内的节流作用,合理设计配气凸轮型线,能够有效降低气门机构中液压压力波动.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设计后,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中的压力波动明显降低,最高允许转速已达5,600,r/min.  相似文献   

13.
在一台光学可视化4气门直喷汽油机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测试系统对不同最大气门升程(Maximum Valve Lift,MVL)下缸内流场的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循环分析法对不同的曲轴转角下涡流比以及高、低频湍动能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VL为1.7mm在距离上止点不同的测量面上,流动都以大尺度逆时针...  相似文献   

14.
全可变气门机构运动学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BMW的N52发动机可变升程气门机构的机械结构原理,然后对机构进行运动学方程推导,得出气门升程与凸轮转角、偏心轮转角之间的数学关系,编制了发动机全可变气门升程运动学计算程序,可以用来计算全可变气门机构的运动学问题,为以后进行动力学计算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全可变气门机构能实现发动机配气定时和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是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全可变气门技术的优越性,论述了当前应用全可变气门技术的典型机构,最后介绍了一种新型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液压气门机构可通过改变泄油初始相位角实现进气门最大升程和进气迟闭角的连续可变。  相似文献   

16.
杨振东  刘琼  胡可 《内燃机》2007,(3):22-25
详细介绍了宝马全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该系统包括Valvetronic机构和VANOS机构,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连续调节气门的正时与升程,实现发动机的无节气门负荷调节,降低了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进气门早关方式取代传统节气门来控制发动机的负荷。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节气门汽油机相比,无节气门汽油机可以显著降低中小负荷工况下的平均泵气损失压力,大幅度降低泵气损失、提高机械效率。在小于等于50%负荷工况点,发动机转速为2000 r/min时无节气门汽油机的机械效率可以提高3. 6%~10. 2%,3000 r/min时机械效率可以提高2. 8%~7. 1%。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柴油机的配气系统,研制了一套电-液驱动可变气门系统,在对该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液压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气门运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对可变气门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直喷汽油机需要更加灵活准确的气门控制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米勒循环和提高燃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一种凸轮驱动式电液可变气门机构的特点及其工作模式,并对比分析了应用不同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在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表现,可以得出:采用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  相似文献   

20.
钟亚茜 《内燃机》1999,(1):17-19
采用数学推导的方式阐述了摇臂对发动机配气系统运动精度的影响,并对摇臂误差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摇臂设计应尽量控制摇臂比i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