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双螺杆熔融挤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EVOH/POE-g-MAH)三元共混物。固定基体HDPE与分散相的比例为70:30,考察了EVOH与POE-g-MAH含量变化时,共混物形态与力学性能、流变特性以及结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因EVOH与POE-g-MAH之间的反应,POE-gMAH能有效地调控共混物的形态和性质。随POE-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形态从颗粒状和纤维状共存向全部颗粒状过渡,分散相尺寸变小,界面黏附力增强,HDPE的韧性得以明显改善。当HDPE/EVOH/POE-g-MAH为70:20:10时,三元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高为60 kJ/m~2,是纯HDPE的4.3倍,拉伸强度保留率为92%。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冻超薄切片,四氧化锇染色制备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丁苯橡胶/高压聚乙烯(SBR/LDPE)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形态。当 LDPE用量为 5—35%时,LDPE为分散相,SBR为连续相,并随 LDPE用量的增加,分散相的区域尺寸由 0.5 μm增大到 3.0 μm,而其形态则由近似圆球形变成不规则的长条形。当 LDPB用量增大到50%时,LDPE 呈网状结构,在网络区包藏有小于0.2μm的SBR颗粒,即发生了相转变。共混温度以110±5℃为宜。二段共混与一段共混相比,共混均匀,分散相的最大区域尺寸可由 5 μm下降到小于 1μm,且相分布较密。加入助剂,能使相结构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3.
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S)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共混,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引发剂,3种不同的多官能团单体作为强化交联剂,使共混物发生强化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对多官能团单体的强化交联作用进行了分析,测试了交联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探讨了交联共混物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多官能团单体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SBS/PE-LD交联共混物的交联程度,交联SBS/PE-LD共混物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均可达100 %。  相似文献   

4.
以水为发泡剂在常规注塑机中制得具有不同材料组分的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PE-LD)共混物微孔制件,并对该制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微孔的存在能够提高PP/PE-LD材料的延展性能,而不同的PP/PE-LD组分对制件的微孔结构及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当PP含量为90 %~50 %(质量分数,下同)时,PP与PE LD两相的相容性较差,导致PP/PE-LD共混物形成泡孔更加容易,微孔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其延展性更易提高。  相似文献   

5.
使用三种功能化改性的聚乙烯作为相容剂改善EVOH/PE-HD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SEM表明,相容共混体系中形成了高度分散和牢固的界面结合,二甲苯萃取实验和IR分析证实了相容性的改善来自于EVOH与相容剂之间的化学反应。相容共混体系中EVOH作为分散相时其结晶温度明显降低,结晶速度放慢;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熔点均低于纯组分。这些均可归因于体系更好的相容性以及强烈的界面作用。相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较之简单共混体系得到明显改善,EVOH为分散相时拉伸强度提高幅度较大(50%),而在PE-HD为分散相时缺口冲击强度的增幅达到30%。  相似文献   

6.
共混工艺对SMAH增容ABS/PA6共混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H)为增容剂,研究了共混工艺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尼龙6(ABS/PA6)共混物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与PA6直接共混时相容性差;加入增容剂SMAH后,分散相尺寸变小且易均匀分散,显著改善了ABS/PA6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当ABS为连续相、PA6为分散相时,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强烈地受共混工艺的影响,(ABS/SMAH)/PA6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最小、力学性能最优;当PA6为连续相、ABS为分散相时,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基本不受共混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A6含量对PVC/PA6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VA-g-MAH为相容剂,将PVC与自制的低熔点PA6共混制备了PVC/PA6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A6含量对PVC/PA6共混物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A6含量的增加,PVC/PA6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逐渐增大,当PA6含量为10%时,共混物中分散相的分散尺寸最小为1μm;当PA6含量为50%时,共混物为两相共连续结构;当PA6含量为60%时,共混物中PA6为连续相,PVC为分散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PA6含量为1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较PVC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约50%与30%,达到了6.29kJ/m2和60MP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VC/PA6共混物的结晶温度,检测结果显示:PVC/PA6共混物呈现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多官能团单体的用量、官能团数目以及辐射剂量对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S)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共混物的强化辐射交联效应,测试了共混物的辐射交联程度、力学性能与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随辐射剂量的增加,SBS/PE-LD共混物的交联程度增加;多官能团单体的加入能够提高共混物的交联程度;相同辐射剂量时,官能团数目越多,交联程度越高;辐射剂量高于150 kGy时,多官能团单体的加入可以提高SBS/PE-LD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强化辐射交联SBS/PE LD共混物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原料,采用微层共挤出装置制备了16层的PE–HD/(EVOH/PE–HD)交替多层材料,研究了共混层中EVOH的相形态和层厚比对微层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混层中EVOH含量为50%,EVOH相从一维纤维状转变为大尺寸二维片状结构,氧气渗透系数(OPC)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此时片材中EVOH含量仅为8.1%。固定共混层EVOH含量为60%,共混层与PE–HD层的厚度比增加时片材的阻隔性能变化不大;当厚度比仅为0.141时,OPC为10–16数量级,达到超高阻隔性能要求,此时EVOH在片材中含量为8.3%。16层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与普通共混物相比大幅提高,韧性优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DSC、WAXD和SAX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分离、结晶度、片晶厚度等结晶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m-PE-LLD/PE-LD共混物中,当PE-LD含量较大时无论是熔融曲线还是降温曲线都只出现一个峰,说明两者存在共结晶,有很好的相容性。当PE-LD含量减小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升、降温曲线均出现双峰,但两峰值呈现靠近趋势,预示m-PE-LLD/PE-LD共混物中仍存在少量共结晶。WAXD数据显示,PE-LD添加到m-PE-LLD中,没有改变茂金属聚乙烯固有的晶体结构,共混物仍然保持了聚乙烯的正交晶系结构。并随着PE-LD在m-PE-LLD中添加比例的增加,共混物正交晶系增强的同时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动态硫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EVA/PE-TPV)材料,研究了交联剂用量、EVA/PE共混比和剪切速率对TPV材料的动态硫化特性、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作用使得EVA/PE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由双连续相结构转变为分散相粒径为1~2μm的"海-岛"状结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且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交联颗粒的尺寸变小,两相分布更加均匀细腻;随着共混体系中EVA含量的提高,体系的交联速率有所增加,交联颗粒的尺寸变大;适当提高剪切速率可以有效降低交联颗粒的大小,改善其分散效果,同时有利于体系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热塑性弹性体,将其与POE进行共混,制得了3种不同模量的弹性体。研究了弹性体的模量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体的模量越低,对共混物的增韧作用越好,拉伸强度越大,断裂伸长率越高,分散相的粒子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亲水改性聚丙烯(PP),并且,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制备PP/PP-g-MAH/EVOH共混物,再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硬弹性的PP/PP-g-MAH/EVOH中空纤维。然后,对共混物亲水性能、中空纤维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分析相容剂PP-g-MAH对PP/PP-g-MAH/EVOH中空纤维亲水性与硬弹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EVOH可以改善PP/PP-g-MAH/EVOH共混体系的亲水性,增容共混体系提高了共混体系的亲水性。PEMAH-0由于受到不相容的两相界面的影响,中空纤维的弹性回复率与强度显著降低,硬弹性较差。PP-g-MAH可以改善两相间相容性,细化EVOH的相岛结构,提高了PP/PP-g-MAH/EVOH中空纤维的强度与弹性回复率,使其具有较好的硬弹性。  相似文献   

14.
蔺海川  张奇  路晶  马琴  袁炜  罗发亮 《中国塑料》2021,35(12):21-26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NX8000K成核剂为添加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E-LD/NX8000K高韧高透明共混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雾度测试仪和冲击试验机等仪器对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晶体形貌、透明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PE-LD能阻碍PP结晶,使其结晶度降低,从而降低共混材料的雾度;PE-LD和PP共混能显著提升共混材料的韧性;当PE-LD的含量为50%(质量分数,下同),NX8000K成核剂含量为0.6%时,PP/PE-LD/NX8000K的雾度为16.43 %,冲击强度为77.94 kJ/m2,雾度比纯PP降低45.18 %,冲击强度提高至纯PP的1 465 %。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酮(PK)/聚酰胺66(PA66)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冲击试验机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PK/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A66含量较低时,PA66分散相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PK/PA66(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的干态冲击强度达到29.5 kJ/m2,湿态下冲击强度为纯PK的4倍,同时共混物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也明显提高;但当PA66含量较高时,PA66相区尺寸明显增大,PK/PA66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下降的趋势;PA66的引入会显著降低PK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PBS/EVOH)共混物,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 FTIR)仪、万能试验机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分别研究了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两相间的作用情况、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两相“海-岛”结构,分散相以“球状”均匀地分布于连续相中,且两相界面结合比较好;FTIR结果证实了PBS与EVOH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且氢键作用降低了PBS结晶度,从而可以加快PBS的降解过程.PBS/EVOH共混物可用于制造可降解的包装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双单体接枝物聚丙烯(PP)接枝马来酸酐(MAH)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PP-g-(MAH-co-TAIC)],并以此增容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研究了共混增容体系的相容性、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接枝物加入后,在EVOH的羟基和接枝物的酸酐基团之间发生了反应,体系的相容性因此得以改观;TAIC的加入使PP的接枝率提高了1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接枝物的加入促进了EVOH和PP之间的界面结合,减小了分散相的尺寸。流变性能测试表明,TAIC的加入抑制了PP的降解;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表明,接枝物的加入使得PP和EVOH的结晶温度得到了提高。双单体接枝物的共混体系与单一单体接枝物的共混体系相比,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阻隔性能有所提高,当共单体添加量为0.4份(质量份,下同)时,体系的阻隔性能提高了28 %。  相似文献   

18.
用悬浮法合成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g-MAN),用其增韧聚氯乙烯(PVC)树脂。研究了PVC/EPDM-g-MAN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增韧机理、相结构以及热稳定性,并与PVC/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PDM-g-MAN比CPE具有更好的增韧效率。SEM分析表明,随着EPDM-g-MAN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由裂纹支化终止转变为剪切屈服兼有空穴化。TEM分析表明,EPDM以分散相均匀分散于PVC连续相中,两相界面模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相结构由“海-岛”结构转变为近连续相结构。EPDM-g-MAN的加入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和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一系列高密度聚乙烯(PE-HD)接枝物,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衣康酸接枝PE-HD(PE-HD-g-ITA)和衣康酸-苯乙烯共聚物接枝PE-HD[PE-HD-g-(ITA-co-St)]的结构,并研究了接枝率(GR)和熔体流动速率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关系;制备了PE-HD-g-ITA增容PA6/PE-HD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引入相容剂PE-HD-g-ITA,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较纯PA6提高近1.7倍;共混体系两相界面变得模糊,分散相尺寸减小,说明相容剂能明显改善共混物两相界面间的黏结,改善体系的分散状况,两相问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提高;相容剂对共混物两相熔点(Tg)的影响不大,PA6相结晶度稍有下降,PE-HD相结晶度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DSC、振簧仪研究了聚氧化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增容剂对PVC/SBR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VC/SBR共混物中橡胶分散相的形态结构和尺寸变化。结果表明,在PVC/SBR共混物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明显改善两相的相容性,橡胶分散相尺寸随表面活性剂用量、液体石蜡用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