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砖混废弃物在建筑垃圾中占比较高,砖混建筑废弃物因其成分复杂以及材料强度较低等缺陷,使其难以充分回收利用。为此,提出一种以砖混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掺入适量水泥和添加剂等混合搅拌,经加压压制成型和养护得到再生砖的工艺,所制得的再生砖抗压强度符合《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 400-2012)标准强度等级MU15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对砖混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再生砖工艺在达到有效回收利用砖混废弃物改善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及组成成分、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后,提出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有利于拓宽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品种,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时提出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建胡过程中的处理模式,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零外运",有利于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提高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现代城市大量建筑废弃物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线,研制中高端再生混凝土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一方面可解决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物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匮乏问题。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多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生产的再生混凝土产品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产品质量得到各方的认可,可供相关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2012年11月1日闭幕的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将报山东省人大批准后在2013年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采购和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将为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论证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特点,提出适合于PPP模式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填埋、税收减免、再生产品和使用等政策。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广州大桥扩宽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目标,展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与管理新模式,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建筑废弃物用于包括路基回填、路面基(垫)层、CFG桩等6个再生项目中,总计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30 000 m~3。实现项目施工现场资源的充分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扩宽工程的"绿色施工",为广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悉,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8.
《广东建材》2014,(2):2-2
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 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工作将正式拉开序幕。最近从广州市建委获悉,通过公开招标,广州市首次确定了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在天河、白云、番禺和萝岗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去年6月,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方案中广州将建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加大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商品混凝土》2011,(10):17
南科大打造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建筑垃圾制成"绿色建材"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8,(11)
随着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亟待建立从建筑物设计、施工直到回收应用于建筑中的整个过程中的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出发,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绿色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另外,对于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装修垃圾,也必须建立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遴选是提高其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步骤,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分选过程及再利用途径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分类遴选方式及其对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外运、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是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手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技术手段较单一、相关工程应用案例较少,使得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依托广州南沙庆盛安置配套工程,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式、工艺流程、应用场景、主要技术措施和再生骨料配比等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这个处理站每小时可处理50吨建筑废弃物。经过这个处理站回收处理后,建筑垃圾利用率可达90%。"投资建设该处理站的吉林省乾旭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明臣说。据介绍,这个处理站是吉林省首座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它能够使建筑废弃物真正实现资源化、再生化、减量化,节约了天然资源。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及拆除工程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经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产生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博采     
各地动态河南建成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科研示范基地近日,一座占地80亩、投资5000多万元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科研示范基地在河南省郑州市投入运行。该示范基地由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了解,该公司将立足郑州,依托科研基地,筹建河南最大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整个项目投产运营后,每年将消纳建筑垃圾200多万t,可基本满足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但是与其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仍有待完善。为评价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能源的使用及碳排放过程的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模型,并以福州市某工程为例,系统地评价使用再生骨料在该工程实例中的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近日,南京市首条移动集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线在南京经济开发区正式投运。该条生产线具备日消化建筑垃圾1500t的能力,可在拆迁现场将建筑垃圾再生处理成建筑骨料等建材,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据了解,该项目通过重筛分拣的大料直接破碎,筛下的小料和杂物经过水洗工序再进入破碎机,其再生骨料经东南大学材料学院与南京市公路科研所检验,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湖北襄阳市发布襄州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再生利用建设项目(一期)总承包EPC+O中标结果公告,公告显示此项项目处理规模为建筑垃圾1600t/d(50万t/a),中标方为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2745.34万元,处理规模为建筑垃圾1600t/d(50万t/a)。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综合分选+骨料类再生建材制备+可燃物外运焚烧+惰性物资源化利用/外运填埋+金属回收利用"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发展缓慢的问题,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下游企业演化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性推导得到8种不同情况下的政府、资源化再生企业和再生产品消费者策略选择,并分析均衡点在不同演化条件下的稳定性。运用Matlab软件对符合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状态的稳定演化条件进行赋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资源化再生企业的额度越高,资源化再生企业越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再生产品消费者购买资源化再生产品的概率越大;政府补贴再生产品消费者的额度越大,资源化再生企业越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再生产品消费者购买再生产品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9.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活动。包括:将建筑废弃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建筑废弃物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十多年前德国的碎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率就达到了60%,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也达到40%,道路开挖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则高达90%。美国的建筑废弃物100%得到了综合利用。日本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日本在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