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热环境是影响人们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在一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长沙市内选择3个典型公共空间(街道、公园和广场)进行长期热环境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不同季节3个实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4个重要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全年热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气候决定了城市热环境的基本特征,而城市物理结构是引起室外局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受植物(乔木)和水体(湘江)的影响,沿江街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空气温度显著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广场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明确湿热地区不同室外空间夏季的热环境设计要求,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水平,以广州为例,通过热环境测试和热舒适调研,获得了6处不同室外空间的热环境水平和主观热舒适评价特点。统计结果显示:开阔的广场空间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居民偏热投票最多,热感觉投票值和太阳辐射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718以上,广场空间进一步增加湿度的投票比其它空间多;遮阴区域的架空层和东西街居民偏热投票最少,热感觉投票值与空气温度或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强;小区活动场地内的热感觉投票值与各热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均较低。研究推荐遮阳和增湿作为广场空间热环境改善的最主要方法,架空层是6处室外空间中最为适宜的活动场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清华大学学生公寓夏季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对紫荆公寓4号楼居住空间进行调研并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公寓室内居住空间整体热舒适性较好,主要依赖空调调节,一定程度上受室外温湿度变化和朝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影响夏热冬暖地区老旧住区室外热舒适的关键热环境参数,以及空间形态设计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热舒适的影响规律,对广州两个典型老旧住区进行热环境实测、热舒适指标计算及回归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老旧住区平均辐射温度(MRT)具有突增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最高值段(主要在40~70℃)的特点,突增时段强烈依赖于街巷的空间形态;通风条件较差;2)MRT是引起夏热冬暖地区老旧住区夏季热不舒适的主要原因,因此是空间形态设计要素所要调节的关键热环境参数;热不舒适时段主要为12:30—15:30;3)6种形态设计参数与气象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老旧住区热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建筑空间形态因素,如SVF;乔木排序居中,表明其可有效改善热环境,但实际改造中增种乔木的位置需重点考虑;建筑材料颜色和灌木遮挡的改善效果较弱,但由于成本低、可实施性强,在老旧住区微改造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吕坤 《时代建筑》2022,(5):15-19
自然环境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包括恢复注意力、减缓压力和提升积极情绪在内的多重心理效益。然而,由于当下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属性,这使得热感觉在恢复性体验和过程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文章以办公建筑半室外空间为例,着眼于研究城市和建筑使用者的热体验与恢复性效益的关系。研究采取控制性实验,通过测量和采集前实验和后实验数据来得出心理恢复效益,以基于多感官(视觉、听觉和热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来模拟半室外环境。实验结果表明热舒适和热适应机会与实验对象获得的恢复性效益成正相关。在设计城市室外和半室外空间时,提供热愉悦体验和热适应机会不仅可以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受,对处于都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更具有广义的心理益处。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9)
城市室外热环境对居民的热舒适感受以及室外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而热环境参数则直接反映室外热环境特征。由于现代城市规模庞大,城市内部空间复杂,不同城市区域的建筑分布、植被覆盖等环境特征均会对局部区域的热环境特征产生影响,而对于环境特征对各类热环境参数的具体影响关系以及不同城市区域热环境参数间关系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该文使用武汉市城市气象站测量的热环境数据,研究了城市市内、市郊热环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城市内部环境特征对各类热环境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城市区域间热环境参数的关系,旨在探索城市室外热环境参数的分布规律,从而为改善室外热环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湿热地区城市热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户外遮阳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措施,为探析夏季户外遮阳空间下人体生理量的变化与热舒适特点,选取无遮阳、植物与高架桥遮阳三类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热环境参数与人体生理温度进行监测,并对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展开同步问卷调研。结果表明:从室内转向室外,人体生理温度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无遮阳环境各生理温度增长速率均明显高于遮阳环境;第二阶段人体逐渐适应室外环境达相对稳态后,生理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期间无遮阳环境平均皮肤温度均值为34.42℃,分别高出植物与高架桥遮阳环境1.31℃与1.49℃;热舒适投票均值为1.24,分别高出植物与高架桥遮阳环境1.09和0.91个单位。此外,无遮阳环境下人体主观投票随停留时长变化明显,1 h内TSV与TCV均增大了约0.5个单位,而有遮阳环境的投票值则表现相对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热适应模型、改良室外热舒适实验及理解城市微气候舒适感受机理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热湿工况下使用工位辐射空调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环境背景温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以及整体热感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背景环境参数超出舒适范围,但使用工位辐射空调能维持受试者的舒适状态,即背景温度稳定在28℃时,平均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低于+0.2;背景温度为30℃时,受试者热感觉仍能满足ASHRAE规范中规定的80%可接受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室外游泳场的热环境是否处于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对华南理工大学游泳场进行实测调研,测量了不同运动强度、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热感受以及物理环境参数,建立热感受与操作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得到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范围。研究表明,该游泳场遮阳棚下空间能满足大部分游泳人群的热舒适需求,并得到淋浴结束后、刚出水时和逐渐恢复时,三种运动强度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湿热地区老年人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以课题示范工程、样本量集中的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结合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状况;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老年人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评析不同类型测点空间的热环境情况与特点。结论如下:(1)湿热地区夏季老年人室外热环境中性PET值为25.60℃;台湾、香港、广州等湿热气候地区,老年人与混合年龄层中性PET值接近,人群中性PET值具有一定普适性;(2)老年人热感觉中性范围为23.79℃~27.41℃,较混合年龄层窄;老年人室外环境热舒适PET范围为22.70℃~32.53℃,老年人对偏凉感觉(PET=23.10℃)更感舒适;老年人达到90%可接受率的PET范围是22.62℃~31.15℃;(3)老年人夏季热敏感度为3.62PET(℃)/TSV,夏季老年人对室外热环境敏感度明显高于混合年龄层,因此室外热环境设计对老年人具有更大影响;(4)在适当遮荫条件(植物或建筑)下,老年人在夏季依然乐于接受室外阳光辐射;但需综合运用遮阳、通风、降温等设计策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热环境的舒适需求。以期为湿热地区室外环境适老设计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舒适指标作为表征室外空间舒适程度的主要依据,其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是影响室外热环境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了分析不同热舒适指标在中国严寒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以哈尔滨市大学校园室外空间为例,通过气象参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校园典型空间中受访者的主观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参数,并选取3个统计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作为室外热舒适指标的适用性量化指标,对比分析了标准有效温度SET~*、生理等效温度PET、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对寒地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热舒适的预测性能。PET的预测力和表现力较好,其总体预测和分类预测准确度均较高且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ET的预测值与受访者真实热感觉值相关性较强。在冬季寒地校园热环境评价时应优选PET作为预测指标,SET~*和UTCI可作为参考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室内人员心理上的差异是否能改善其自身的热感觉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设计了环境参数完全相同仅控制手段不同的心理学实验,受试者分别参加"无空调"、"免费空调"和"收费空调"工况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环境控制能力能显著改善受试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如果人员具有对"温度"的控制能力,热感觉可以整体降低0.4~0.5,热舒适度可以提高0.3~0.4;付费削弱了控制能力对受试者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改善作用,但在本实验设计的付费水平下,其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环境控制中实现节能和舒适的统一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热感觉指标确定热舒适判据的一项国际标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际标准ISO 7730-2005<热环境人类工效学--基于PMV-PPD计算确定的热舒适及局部热舒适判据的分析测定和解析>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增加的内容,包括热环境等级划分、整体热舒适长期评价、局部热不舒适、非稳态热环境与适应性等.与美国标准ANSI/ASHRAE 55-2004相比,该标准增加了热环境等级划分、整体热舒适长期评价等规定,更便于操作.该标准对于我国热舒适研究和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沛  杨彩青  王慷  张杰 《暖通空调》2021,51(5):51-58
建立了一套研究半室外空间内部水体对热湿环境影响及舒适性评价的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对半室外空间内部河道水体对热湿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自然通风工况下该环境在夏季通风设计条件下部分区域的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数可达到Ⅱ级舒适性要求,但是在河岸的角落出现热舒适性较差、仅达Ⅲ级舒适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湿热地区住区不同季节的室外热舒适特点,在湿热地区典型城市广州采用现场热环境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不同季节室外环境下人们的热感觉、热舒适、热接受度和热环境参数偏好评价。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广州住区不同季节的热舒适阈值,并对湿热地区住区的热环境设计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空调热舒适方程的仿真分析,建立了空调系统环境参数的舒适空间,确立各参数对舒适性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空调建筑房间冷负荷计算分析,验证了空调系统在热舒适环境参数空间内存在一定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上海地区人体热感觉和适应性热舒适现状,通过环境参数测量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探讨室内外气候条件、服装热阻、热感觉等关系。本文主要涉及自然通风建筑内人体热感觉和热中性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人体中性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的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可为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夏季降温性能实验对车内的热环境进行测试,对汽车空调的降温性能以及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首先通过采集车内的环境参数分析车内热环境特点,然后通过环境参数计算三种热舒适评价指标,对车内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并与乘客的主观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等效温度在瞬态工况下与乘客主观评价的投票值最接近,可以作为降温性能实验中衡量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ENVI-met对佛山某城市文化综合体的室外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14:00地块内绿地、水体和遮阳棚可明显降低世纪大街的地表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受空气风速和风向的影响较大;天蓬对世纪大街的热环境改善明显,显著降低了平均辐射温度和SET*值,保证世纪大街60%以上区域热环境在最热时段仍处于可接受范围。19:00模拟结果表明,热环境舒适区域覆盖大部分的公共文化体的室外活动区域,为傍晚时分市民活动提供了舒适的空间。对现状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方案提出热环境优化措施,以求构建更加良好的室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湿热地区室外广场环境不同季节的热舒适状况,本文在湿热地区典型城市广州的三个室外广场,通过现场热环境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热环境基础参数及热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季节几种室外广场环境中人的热感觉、热舒适、热接受度和热环境参数偏好评价。然后,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综合评析得出几种室外广场环境不同季节的中性PET及其阈值和80%可接受率对应的PET值范围,为湿热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外热环境设计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