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干栏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壮族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点,本文以龙脊古壮寨一个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数据对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壮族民居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热惰性小,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小,最大温差为2.98℃;外围护结构水蒸气渗透系数大,室内排湿能力差,当室外相对湿度达到饱和,通风效果差的卧室2室内相对湿度达到99%.架空层和阁楼空间具有保温作用,可阻碍室内散热,减少热量损失.此外,火塘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中心,采用火塘进行室内局部供暖是提高室内热舒适最有效的方式,但火塘的供暖方式使居民受热不均匀,会影响居民的热舒适感.  相似文献   

2.
怒江中游的少数民族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该地区典型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却鲜为人知。本文选取该地区2类常见的民居(干栏式房屋和石墙承重式房屋)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壁面温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用PMV-PPD指标进行了评价。其次,从技术的视角对极富地域特色的空间和材料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1)冬季夜间和早晨房屋热感觉差,白天热感觉舒适。冬季夜间需要通过增加热源或加厚被褥的方式达到人体热舒适。2)对于乡土民居,房屋上部通常采用开敞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不但不会影响室内温度,反而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3)干栏式房屋室内的火塘作为热源,可以弥补房屋密闭性差所导致的室内温度低和湿度大的问题;当房间内不再使用火塘时,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及围护结构密闭性好的房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滇西南地区佤族和傣族主要聚居点的走访调查,探索滇西南地区佤族、傣族传统民居典型特征及其与民族特点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佤族、傣族传统民居的演变路径与各阶段演变的主要特点,深入剖析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和困境,并提出笔者的呼吁,以期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民居系统是由各个构件要素所组成,并且各个构件间都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迪庆藏居中重要构件火塘的空间型制变化进行连续动态剖析,从“描述”到“思辨”,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割裂”到“连续”,找寻火塘在迪庆藏居中的“导存”以及与之相关空间要素随火塘型制改变所受影响,归纳总结火塘形式背后影响整个民居系统的构件“智慧”,并对火塘的发展模式提出设想,望可运用于乡土建筑可持续未来实践中去,为迪庆藏居更新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炎 《重庆建筑》2014,(2):16-19
火塘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渝东南土家族传统房屋营造的中心元素,其民居文化的重要特色。该文以火塘的功能为出发点,研究渝东南土家族民居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景德镇地区的特定地理区域环境下,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蕴含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当地民居的发展与演变方面入手,对景德镇地区明代民居建筑形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在地域文化对于当地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民居形式的主体,最能体现中国民居文化,南方天井院落是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中国传统空间观很大程度上是以“无形”喻示“有型”,社会及人文特性对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型制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其中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1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其对于空间形制的影响;2理学思想和宗法制度共同对于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该文分析了南丰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对其基本平面形制进行了归纳,并以府官巷张家翰林第为例,从功能空间、材质结构和造型装饰3个方面分析了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得出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3个特点:功能布局合理,空间组织巧妙;青砖红石围护,穿斗木构承重;造型生动多变,装饰繁简适宜。  相似文献   

9.
以嘉绒藏族民居建筑中的火塘的位置和功能变化为研究对象,从嘉绒藏族房屋类型出发,比较新旧建筑类型中火塘位置的变化,分析火塘消失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压力,探讨了火塘间的位置被客厅取代、功能被厨房和卧室分解这一趋势,提出空间的变化反映了家庭结构和生计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汉文化、藏文化、原始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互动的角度,结合空间的历史变迁,以泸沽湖岸的摩梭古村格萨古村落为例,解读摩梭民居中以祖母屋为核心的家屋空间。将祖母屋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以男女柱及上、下火塘为代表的性别文化空间、作为祖母屋"心脏"—神龛的汉藏文化互动空间、冉巴拉-下火塘呈现出的原始宗教文化与藏文化的交融空间、反映社会秩序的座次文化空间、映射出原始祖先崇拜思想的生死门空间等多个细部空间分别加以论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祖母屋内的空间变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因素在祖母屋建筑内部空间上的表达以及辨别它在摩梭民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居的火塘在取暖、做饭、照明、祭祀方面有较大作用,而调研发现柴火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在通风较差的传统民居中对居住者危害较大.该文以湘西凤凰老洞村为例,从平面布局、立面设计、节点结构逐级深入,分析了火塘空间特征,量化模拟了污染物浓度,并采用CFD模拟的方式探索其优化方法,研究发现迎风面增加高窗及窗地比、屋顶增加天窗、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新农村进程中,乡村民居受城市化的影响,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形式文化丢失遗弃。文章通过分析庭院的由来,对现有泰山乡村民居庭院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庭院功能,庭院形制、庭院围合,解读泰山乡村民居庭院的空间景观特性与文化内涵,以期为泰山的民居庭院空间的保护与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灾后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构成以及传统民居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村落空间肌理依然存在,但传统民居的类型和平面空间发生了演变,分析研究传统民居空间演变中哪些影响因子对演变产生了影响,以此为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演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平定县地处山西省东部,东与河北省交界,是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古道贯穿之地。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浑厚,县内传统民居遗存丰富。在对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从院落形制和院落组织两个方面对当地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进行剖析,展现出当地传统民居独特的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胜县金竹寨是桂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壮族村落之一。通过对其考察,总结金竹寨的村寨布局与建筑形制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时期当地住宅建筑的纵向比较,分析在人们生活形态影响下建筑形制的演变规律,为桂北民居建筑保护传承与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初的黔中屯堡形成于明朝初年,是“卫所制度”下由外地征发至黔的军士就地屯驻营建、并经过600余年发展演变而成,其民居非常具有特色。为了总结屯堡民居的系统化、类型化特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详细测绘、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概括了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基本形制,分析了各种民居类型的形成演变过程。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当地民居普遍形成了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础的平面布局和石木结合的结构与立面形式,合院式民居是构成聚落的基本单元;铺面、随地形变化的院落、组合院落、碉楼-院落体系、外来文化影响下的院落等是基本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屯堡村落还形成了一种由“小院”而“大院”最终构成“村落”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8.
闫杰 《华中建筑》2008,26(4):102-107
该文主要以汉中古镇青木川为实例,着重分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组成以及结构技术和装饰艺术,旨在通过对青木川民居建筑的介绍和分析,使人们对汉中民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填补陕南民居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三亚地区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典型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各一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物理量;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旧民居热感觉较新民居略好,夜间较白天略好;并对新旧民居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对当地民居今后的设计提出建议:在外围布置辅助空间与廊道、设通风阁楼、以两层为宜、加强日间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除湿降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