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提高工作效率,利用CFD软件对越野车W 305液力变矩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流场特性,研究其流场分布规律,力求找到影响液力变矩器效率的因素.为验证CFD计算准确性,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LDA)对导轮流场进行测试.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相比较,表明流场计算结果准确、可靠,CFD计算可以指导液力变矩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铸造型与冲焊型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结合CFD(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技术的发展,基于相同循环圆、相同叶栅角度设计出2种制造工艺的液力变矩器.采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内部流动特性和外部特性.对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对比与分析,得到2种制造工艺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流场计算的液力变矩器特性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进液力变矩器特性计算方法,应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根据得到的内流场速度与压力信息,计算液力变矩器叶轮转矩,得到变矩器性能参数,从而预测所设计变矩器性能.为验证性能预测准确性,将W350液力变矩器基于三维流动数值解的性能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数值上有良好的吻合,表明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解的液力变矩器特性预测方法比传统的一维束流理论预测精确度更高,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4.
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的CFD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计算液力变矩器轴向力,提出了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解的变矩器轴向力计算方法。计算中,利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三维流动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在数值模拟得到的变矩器内流场速度、压力数值解的基础上,进行轴向力计算。将新的轴向力计算方法应用于变矩器实例,将其计算结果分别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后可知,新方法计算误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液力变矩器的CFD计算精度,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对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内流场流动细节的捕捉精度和外特性的预测精度两方面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内流场流动结构捕捉精度方面, 5种湍流模型中的LES - KET模型捕捉涡结构的能力最强; 5种湍流模型均可实现对液力变矩器外特性的准确预测,其中RANS中的SST k - ω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正确选择湍流模型进行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和内流场的高精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论述了三元件向心式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计算方法。首先对各叶轮内部流场进行计算,画出其进出口压差与流量关系曲线,找到各叶轮的共同工作点,然后再考虑叶轮之间的影响,通过反复试算,逐步逼近实际工况点,较精确地计算出流场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并对性能参数进行预测。此方法以及揭示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对该类型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与改进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液力变矩器叶片三维成型法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液力变矩器叶片三维成型方法,提出了叶片三维成型方法的基本设计流程。通过对不同参数变化规律生成的泵轮、涡轮、导轮的叶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液力变矩器叶片角变化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基本规律。通过CAD/CFD技术完成叶片的设计和相应变矩器性能的计算。同时,通过与作为基型的W305型液力变矩器的比较,证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在液力元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及其在液力元件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的不同转速、多叶轮流场耦合计算的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比液力元件通过上下游传递边界条件的单个叶轮算法更为先进。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解计算出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特性,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后可知,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C273.1矿用液力变矩器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掌握其优良的性能与其内部流场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内部流动的准三维流场分布。利用所得流场数值解预测了理论原始特性,并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造型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叶片设计参数,提高设计效率,用儒科夫斯基型线进行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造型研究.对儒氏型线进行简化,并采用尾部加厚处理,使其适应液力变矩器流动要求;构建儒科夫斯基导轮叶片型线模型,用该模型对一系列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进行拟合.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处理后的儒氏型线能够精确表达已有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可以用于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的设计.在集成式液力变矩器设计平台上,利用基于存档的小种群遗传算法对儒氏型线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与传统叶片造型方法相比,儒氏型线可以利用较少的参数有效地进行液力变矩器导轮优化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1.
A flexible flat torque converter was proposed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miniaturization and power density maximization for automobiles.Constructed by two arcs joined by lines,the torus was designed directly from design path.The influence of flatnes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rque converter was evaluated.The software CFX and standard k-ε model were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internal flow fields of the torque converter under different flatness ratio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rque converter got worse as the flatness declined,but the capacity of pump increased.The efficiency and the torque ratio dropped slightly as the flatness ratio decreased.So the torque converter could be squashed appropriately to get high power density without too much efficiency sacrifice.But when the flatness ratio was below 0.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rop in th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流动理论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流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W 305型液力变矩器开发的过程。在基本几何参数一致的基础上,设计了5种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方案,并且对包括W 305型液力变矩器比较基型在内的6种方案进行了稳态试验比较分析。对内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液力变矩器性能提高的本质原因。试验和仿真的结果充分证明了本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液力变矩器流道网格生成及内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映射法划分变矩器流道网格,利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YB-200型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仿真研究,湍流模型选择标准k-ε模型,较精确地得到了速度、压力分布,最终计算出变矩器的叶轮轴转矩。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合,表明数值分析对变矩器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