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简要报陷身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隐身技术应在注重雷达隐岙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红外、声和视频等其它隐身技术;然后好国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最后指出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的宽频带、全方位、全天修和智能化是其隐身特性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2.
综合论述了飞机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飞机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概括,并对飞机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介绍;针对飞机隐身技术存在的固有弱点,对雷达反隐身技术在频域、空域和极化域所能够采取的手段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雷达隐身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提出了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与舰载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来提高舰艇隐蔽力和生存力。探讨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光电隐身技术是当代最新军事技术之一 ,是一种有效的光电对抗作战手段 ,在武器系统和现代化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系统分析了隐身技术在光电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 ,并根据其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了光电隐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雷达反隐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形飞行器的出现使传统雷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提高现代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是当代防空系统的迫切要求,对雷达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飞行器隐身手段做了详细的分析,重点介绍了目前雷达反隐身技术的主要方法,详细剖析了此领域当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目前国内雷达技术的发展情况设计了一套反隐身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6.
舰艇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雷达隐身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提出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与舰载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来提高舰艇隐蔽和生存能力 ,探讨了舰艇反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VHF雷达相比,现代超视距雷达在空间监视和目标探测距离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可以远距离地有效监视航空航天和海面情况。而且可以用作信息/侦察系统的中枢,支持空中交通管制(ATC)、防空(AC)和反导防御(AMD、海岸巡逻、缉毒以及水面舰艇作战等。  相似文献   

8.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 Section)是雷达目标散射能力的度量,是评价雷达目标电磁散射强度的一个基本参数,是雷达探测技术和隐身技术的重要特征参数。结合某雷达总体设计需求,开展雷达截面的综合研究,将有关概念、测试方法、仿真计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总结整理成文,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雷达在探测航天返回舱黑障区时,因受到等离子体鞘套干扰,长期存在跟踪不稳定甚至丢失等问题。本文从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电磁特性仿真方法和再入场景回波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实测数据研究获取黑障区目标回波特征,提出了基于鞘套快时变特性的目标检测方法;设计了返回舱黑障区认知探测流程,将其应用于多频段雷达装备成功完成了多次返回舱探测任务,保障了黑障区稳定跟踪,基本解决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雷达探测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磁超表面能够利用散射调控和电磁波吸收2种主要机理进行隐身是隐身技术中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技术途径。对电磁超表面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超表面散射调控机理进行隐身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介绍了相位梯度超表面、编码超表面和超表面隐身套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基于吸波机理的超表面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完美吸波结构、多频带吸波结构、宽频带吸波结构、宽角域吸波结构;再次介绍了超表面雷达隐身与其他功能的复合设计研究,包括超表面隐身强度复合设计、超表面吸波透波散射一体化、雷达红外兼容隐身等内容;最后总结了一些超表面在隐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现代雷达》2012,(8):89
据欧洲EADS集团下属的Cassidian公司网站2012年7月23日报道,该公司已经研发出一种无源雷达,可以定位隐身飞机等较难观测的飞行目标,而本身很难被敌方探测到。与常规雷达相比,无源雷达本身并不对外发射任何辐射波,但却可以通过分析来自无线电台和电视台等其他辐射源的反射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能力。Cassdian公司传感器与电子战部门主管艾尔玛.康潘斯透露,"无源雷达的原理早已为世人所知,但我们通过集成最新的数字化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技术,可同时监控多个辐射源,显著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距离与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地面目标被动毫米波隐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被动毫米波辐射计应用于末制导与成像探测,已对地面目标产生极大的威胁.为提高地面目标在未来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本文在被动毫米波探测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面目标在不同实战背景条件下毫米波辐射温度的计算,指出在进行地面目标主动毫米波雷达隐身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目标的被动毫米波辐射计隐身,最后通过被动毫米波辐射计探测距离公式的分析,对被动毫米波隐身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据俄罗斯自由报报道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Ⅱ是国防部武器库中最先进的飞机,但俄罗斯强大的超视距"向日葵"雷达能够探测和跟踪隐形的第五代战机或任何其他旨在规避探测的战斗机。"向日葵"短程超视距表面波雷达由位于莫斯科的远程无线电通信科研所开发。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在北极地区,以及俄罗斯南部和西部边界部署这些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14.
雷达目标二维结构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研究了雷达目标二维电磁散射的频域散射模型;而后提出了用参数估计方法实现目标ISAR成像的思想,并研究了MP2D参数估计方法;最后用仿真数据和波音727客机真实目标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估计目标的二维散射中心,且对噪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德纯 《现代雷达》2011,33(10):1-6
生物的微运动,例如人体肢体摆动以及呼吸和心跳运动,会对雷达入射电磁波产生微多普勒调制。通过对这些微多普勒调制回波信号的提取和分析,雷达能够实现对生物体微运动状态和生命特征的探测、测量和识别。文中首先对人体雷达回波微多普勒散射信号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推导,然后对生物探测微多普勒雷达的实现和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微多普勒生物探测雷达技术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心回线装置在海底的瞬变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回线是陆地瞬变电磁探测常用的天线装置之一。分析了该天线装置在海底环境下的瞬变响应特征,并与陆地上的瞬变响应进行了对比;根据不同海底电导率时中心回线的瞬变响应差异,研究了中心回线对海底电导率的分辨能力;探讨了海水深度和装置尺寸对瞬变响应和分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回线对低阻海底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但对高阻海底的分辨能力差。在海水电导率为3.2S/m的深海环境中,半径2m的中心回线能够分辨的最小海底电导率为0.1S/m。减小海水深度可提高中心回线在晚延时对高阻海底的分辨能力,增大装置尺寸可提高中心回线在早延时对高阻海底的分辨能力,但提高程度均有限。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了雷达探测技术发展规划存在的两个问题和面临的三个挑战,首次将技术净评估思想导入到技术发展规划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一种适合企业发展未来技术的规划方法论,并以网络化雷达探测技术为实例,从形成未来雷达探测技术概念和系统概念、遴选重点发展技术和关键支持性技术到评估未来系统能力净值,例证分析了技术发展规划全过程,以期为推动...  相似文献   

18.
正雷达利用电磁波的穿透特性可实现隐藏目标的探测和成像,在生命救援、地球物理、医疗诊断、防恐、工业无损检测、微波遥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雷达系统集成、信号处理、及电磁理论等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隐藏目标的探测性能,现阶段已经可获得隐藏目标的三维甚至四维高分辨率雷达图像,并能进行实时、高效的目标识别。尽管如此,该领域仍有一系列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例如,(1)系统集成成本仍然较高,数据采集效率仍亟待提高。(2)隐藏目标穿透成像与传统雷达成像相比,  相似文献   

19.
周上元 《现代雷达》2018,40(11):18-20
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机载对海雷达相对舰载或地面雷达,对海面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的作用距离更有优势。机载对海雷达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完全机械扫描体制发展为二维相扫体制。机载对海雷达正面临小目标探测、作战情报质量和复杂电磁环境三大挑战。文中提出了机载对海雷达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小目标探测能力、优化情报质量及推广有源相控阵体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雷达利用电磁波的穿透特性可实现隐藏目标的探测和成像,在生命救援、地球物理、医疗诊断、防恐、工业无损检测、微波遥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雷达系统集成、信号处理、及电磁理论等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隐藏目标的探测性能,现阶段已经可获得隐藏目标的三维甚至四维高分辨率雷达图像,并能进行实时、高效的目标识别。尽管如此,该领域仍有一系列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