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的煤泥水性质特点,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及XRD检测,根据微生物絮凝剂结构和组成,建立了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作用模型,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煤泥水中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机理作了简单的介绍.指出微生物絮凝剂在煤泥水的絮凝处理上具有较好的絮凝特性并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性的因素,指出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沙曲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不同的凝聚剂、絮凝剂对沙曲选煤厂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聚合氯化铝铁、聚丙烯酰胺的合理用量,改善沉降效果,降低了洗水浓度,提高了选煤效率。  相似文献   

4.
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絮凝剂选择与配置的方法,阐述了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的原理.通过对絮凝剂自由沉降速度测定试验,分析出单独使用絮凝剂能取得较好的沉降效果;通过絮凝剂初始沉降速度测定试验,分析出絮凝剂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处于饱和状态,沉降速度不再增加,反而会降低.根据易泥化煤种煤泥水沉降试验,分子量为10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沉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所选煤泥水的特性,实验研究了不同p H值、3种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不同的搅拌速度及不同的搅拌时间下的煤泥水沉降效果。3种絮凝剂沉降实验的对比确定了PHP最适宜作为处理该煤泥水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6.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选用凝聚剂和絮凝剂各2种对潞安屯留矿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絮凝剂单独使用、凝聚剂和絮凝剂联合使用时药剂用量、煤泥沉降速度和煤泥水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浊度达到(40±10)NTU时,随着煤泥水浓度的增加,凝聚剂与絮凝剂用量逐渐增大,而煤泥沉降速度则逐渐降低;凝聚剂与絮凝剂的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絮凝剂时的沉降效果更好,并可节省絮凝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泥水浊度高、不易静沉、处理困难等特点,提出了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和城市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来处理煤泥水。通过研究表明该菌株分泌的絮凝剂对煤泥水的净化效果较好;在加入助凝剂CaCl2后对煤泥水的絮凝率可达到95%以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应用实验室制备的壳聚糖絮凝剂进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考察其絮凝作用效果,并研究了pH值影响煤泥水絮凝效果的规律,探讨了壳聚糖对煤泥水的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煤泥水的絮凝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煤泥水有很好的絮凝效果,絮凝试验最优工艺组合为:培养时间为2 d,助凝剂量为2 mL,菌液量为2 mL,絮凝剂种类为破碎液,pH值为6。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酸性多糖等具有絮凝作用的组分,其生物絮凝剂分子和煤泥水颗粒之间能够通过"吸附架桥"起到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3种凝聚剂、6种絮凝剂对沙曲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用量25g/m^3,聚丙烯酰胺用量3g/m^3,沉降效果最好。通过现场应用,实现了清水洗煤,提高了选煤效率。  相似文献   

11.
凝聚剂与絮凝剂在司马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泥水的性质出发,探讨了煤泥水中颗粒凝聚和絮凝机理,研究出凝聚剂和絮凝剂合理的加药顺序及最佳药剂量配比,达到了加速煤泥水在浓缩机中的沉降、降低溢流浓度和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煤泥水絮凝过程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海香  张荣曾 《煤炭学报》2005,30(3):371-373
从动力学角度对煤泥水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同向絮凝”和“差速沉降絮凝”速度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了煤泥颗粒减少的半衰期.由此得出,絮凝条件影响絮凝速度,选择合适的速度梯度有利于煤泥水絮凝.另外,颗粒大小、絮凝剂的性能和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絮凝速度.  相似文献   

13.
高泥化煤泥水的性质及其沉降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喆  杨超  沈正义  亓欣 《煤炭学报》2010,35(2):312-315
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某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试验确定其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的特性,探讨煤泥水性质和絮凝剂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样品含有大量黏土类矿物,这些矿物在水中分解为极细的颗粒,使煤泥水系统形成复杂的多分散悬浮体系--高泥化煤泥水;受黏土矿物的影响,煤泥水的浓度越高,沉降速度越慢,压实层密度越小;絮凝剂的表面性质对悬浮颗粒具有选择性,淀粉改性的聚丙烯酰胺对黏土矿物无效,但可以使煤颗粒聚沉形成较为密实的沉淀层,而PAM-ASG903可同时聚沉黏土矿物和煤,但压实层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张志军  刘炯天 《煤炭学报》2014,39(4):757-763
为了寻求煤泥水沉降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循环煤泥水体系的原生硬度概念。通过对4个典型选煤厂原煤的矿物组成分析及选煤用水和循环水的水质分析表明,循环煤泥水体系的原生硬度由选煤用水的基础硬度和煤中矿物组成共同决定的,并建立了原生硬度的数学迭代模型,实验室模拟煤泥水循环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良好可靠性。通过煤泥水沉降试验可知,当水质硬度小于5 mmol/L时,水质硬度越高,煤泥沉降速度越快,且上清液越澄清。部分选煤厂实例表明,原生硬度低,则煤泥水难处理;原生硬度高,则煤泥水易处理,说明原生硬度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浮选柱的优点,并以某选煤厂煤泥为例,分别进行了浮选柱与浮选机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柱在降低精煤灰分、提高分选效率方面,浮选柱比浮选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大多选煤厂的问题环节。文章从煤泥水自身特性入手,分析了煤泥水难以沉降澄清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我国煤泥水处理技术、药剂、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煤泥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泥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对大柳塔煤泥在相同粒度不同干燥温度下的干燥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大柳塔煤泥的含水率与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速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大柳塔煤泥干燥过程的平均单位能耗及干燥后按不同掺烧比例回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神东矿区煤泥综合加工利用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婕  付晓恒  胡二峰  赵静  冯致远  王鹤 《煤炭学报》2015,40(8):1929-1935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 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吕家坨选煤厂在回收浮选尾煤中的粗粒煤、降低煤泥水系统的处理压力和提高尾煤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验,并阐述了在煤泥的深度处理、煤炭产业的产品结构方案优化与实践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选煤厂煤泥制水煤浆多峰级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在制浆过程中影响水煤浆成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级配技术中的多峰级配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出一种最佳粒度级配,使得其制成的煤泥水煤浆在浓度、粘度、稳定性上均能满足应用要求,最终得出当细粒子在煤泥中的比例为-320目粒子在煤泥中的比例为60%~70%时,煤浆的粘度和稳定性才可能达到最佳值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