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是一种深埋地下的特殊地质工程,满足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类项目建设的基础,结合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项目,从水封洞库原理、水文地质特征、水封条件评价入手,综合评价了场区的水封条件,得出了天然水封条件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黄岛地下水封洞库洞室群规模大,且采用平行布置,洞室主轴线布置对洞室群稳定性至关重要。从地应力与结构面角度出发,运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洞库区地应力对洞室群主轴线布置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结构面与地应力探讨了洞室群合理主轴线方位。  相似文献   

3.
地下洞室的稳定性问题是地下洞室设计、施工所需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对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状态、变形情况,分析出洞室围岩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及塑性区范围,为洞室的尺寸、轴线方向、洞室间距等设计及洞室开挖方法及顺序提供参考。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大型水封石油洞库的一个主洞室进行分析,模拟实际的开挖工序,分析了不同等级岩体内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截面尺寸地下洞室围岩的应力、变形分布情况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何国富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19-24,33
采用常规的水文地质比拟法、经验解析法以及应用FLAC3D所进行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方法,同时引入了考虑多个平行洞室的渗流量计算方法,对广东湛江某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中洞室群的涌水量进行了估算预测,并对这些方法和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对比表明,水文地质比拟法由于目前缺失必要的工程实践资料,尚不具备应用条件;经验解析法和水动力学法考虑多个平行洞室的渗流量计算方法由于难以获得裂隙岩体的综合渗透系数,对施工初期的涌水量计算是不真实的,但对运营期长期稳定涌水量的计算比较准确;而数值模拟法能够比较充分地模拟出围岩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学特性和特定的边界条件。分析对比同时表明,地下洞室在符合地下水以侧向补给的条件下,采用二维水文地质模型简化按经验解析法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因地下水封洞库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以及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其安全管理备受重视.通过论述水封洞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剖析水封洞库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根据自身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水封洞库安全管理要从设计安全入手,采取技术措施降低风险,完善水封洞库施工的安全应急体系,推动水封洞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地下储存LPG与地下封存核废料一样是各类地下建筑中最为复杂的两类工程。它的特点是以地质体建造 起来的工程。收于它封存的物质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允许外逸。因而要求储库空间必须稳定。对洞库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否准确,将成为洞库设计、施工成败的关键。现以某LPG地下洞库为例,介绍围岩稳定性的评价(定性、半定量、定量、并重点介绍定量评价部分)。  相似文献   

7.
水幕系统是地下水封储油库最为关键的部分,主要由水幕巷道、水幕孔、附加水幕孔、监测井和仪表井组成。水力试验成果是水幕系统评价的依据,而水幕孔的施工质量又是水力试验顺利和试验效果的保证。结合辽宁某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阐明了水幕系统在施工期间的水文试验方法,分析了施工期间各水文试验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介绍了水幕钻孔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封洞库间距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地下洞库稳定性及水封效果的关键因素。以辽宁某地下水封储油洞库为工程背景,采用经验方法确定了4种洞库间距方案,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施工开挖模拟,通过对各个方案所引起的洞库围岩位移场及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比选出了在相同施工方式下的较优洞库间距,约为2倍的洞跨,主洞库与施工巷道之间的净距为20 m。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地下水封储油洞库间距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了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在大型洞库群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并在MapInfo软件基础上二次开发数字地形模型接口,可在大型地下洞库群工程平面设计、竖向设计、断面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封油库具有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工程施工工艺复杂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其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该文基于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法,以Visual Studio 2017作为软件开发平台,运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编程,开发了地下水封油库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根据所识别的风险因子,运用所开发系统对实际地下水封油库案例进行了施工期风险评估,依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有效的施工建议。该系统为地下水封油库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岩体节理发育程度不同和岩层透水能力差异大的情况下,不能采用统一的压水-消散试验程序进行试验,而是根据钻孔基岩的渗透能力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并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以求得最为准确的地层水文地质数据。根据渗透能力由强到弱选择的试验方法次序是降水头试验、吕容试验、压水-消散试验、脉冲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对地下岩体的渗透性及完整性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采动影响下硐室群稳定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受采动影响情况下,为了判断岩体内硐室群的稳定性,提出了利用概率积分法与Drucker-Prager准则相结合的判断方法.在极坐标系统下,根据概率积分法原理,推导出岩体内任意一点的εx,εy,εz,γxy,γxz,γyz等6个变形分量;以此为基础,求出该点的最大主应变、中间应变、最小主应变,利用Drucker-Prager准则,求出应力差Δf;若Δf大于零表明该点己破坏,若小于零表明该点不受采动影响.利用自主开发的判别程序,生成离散数据,借助Grapher4.0后处理平台,生成可视化图形,进而直观地判断岩体内硐室群的应变状态是否达到破坏.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判断岩体内硐室群受开采影响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依据秦岭隧洞6号勘探试验洞施工地质及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处在闪长花岗岩体内的深埋长隧洞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秦岭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国内外盐岩溶腔油气储库建造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盐岩溶腔的主要用途及非常规用途,从而确立盐岩溶腔是石油、天然气储备和包括核废料在内的有毒、有害废物处置的理想场所,被称为“高度战略安全的储备库”.进而论述了盐岩溶腔油气储库的建造技术及油气储库溶腔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表明油气储库溶腔的稳定性主要由油气储库的类型、盐岩的力学特性、油气储库运行压力和盖层的厚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或遇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防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例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实例,介绍了多种手段在基坑地下水控制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在厚砂层中的帷幕施工及局部地下水的控制,对类似基坑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盐岩具有很强的流变特性,使得盐腔在运营过程中逐渐收缩,从而引起地面沉降,影响到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为了获得盐岩开采引起地表变形的动态规律,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在考虑腔体收敛过程的情况下,对腔体收敛形式进行一定的简化,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预测盐岩开采诱发地面变形的计算模型。本模型只引入腔体收敛率一个动态参数,求得地表变形情况,且与相同条件下椭圆体单腔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近似效果,说明本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运用于求解盐腔开采诱发地面变形。通过对群腔开采进行沉降计算,发现其布置形式和开采规模对地表沉降影响显著,该结果可为控制盐岩开采引发的沉降地质灾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宜昌某磷矿工程的岩性和地质环境为基础,结合现场的岩爆特性和室内试验,分析引起该矿山开采时产生岩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岩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矿山在水平构造应力环境下,顶板含有硅质白云岩的岩体具有较强的岩爆倾向性;(2)由于开拓巷道的几何尺寸比采区的几何尺寸要小很多,采区的围岩应力受开采引发的多因素影响,致使采区的岩爆率与岩爆烈度相对比其在开拓巷道的大;(3)针对矿区特殊的初始应力与地质构造环境,可通过降低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和加强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对矿山岩爆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民和盆地窑街煤田侏罗世典型陆相油页岩巷道多次翻修仍然无法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的现状,结合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采用岩石强度衰减非线性蠕变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巷道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出围岩组分中较高的黏土类矿物成分在风化和水理作用下易膨胀崩解,时间效应对围岩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支护参数是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强预紧,适度让压,封闭裂隙,切断水源”的围岩控制技术,通过高强预应力让压锚杆、锚索配套碟形托盘、及时喷浆、注浆等方法实现深部油页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在埋深800~ 850 m的集中运输下山应用该技术与以往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围岩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破坏,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地质装备》2021,22(2):40-48
通过开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确定了鲁南地区地质环境基本稳定,为区域经济谋划与工程建设协同规划提供宏观地学依据,为实现鲁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