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已有的长源距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不同岩性主要物理参数数据库,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描述和烃类检测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与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下同一目标地质体采用声波测井、井间地震、VSP和地面地震等不同尺度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研究,所获取的响应数据呈现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这些不同尺度的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分析,从地球物理资料匹配的角度出发,本文对如何实现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间的空间匹配、分辨率匹配和数值匹配进行了研究。认为进行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匹配研究有广阔的前景,也是多尺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基础。速度参数既是研究各尺度地球物理技术的关键参数,也是各项技术的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3.
鄂南长7段致密油地震流体识别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南探区致密油储层地震流体识别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储层致密,岩石物理特征不清晰,缺少对含油性敏感的岩石物理参数;二是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弹性参数反演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岩石物理建模、地震资料处理及反演中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流程和解决办法。针对鄂南致密油储层岩矿组分复杂等特点,提出了致密油储层复杂孔隙结构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岩石物理建模基础上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查明拉梅系数/剪切模量对含油性较为敏感。针对鄂南低信噪比资料的客观情况,提出了多尺度综合静校正处理、振幅一致性处理、角道集处理、弹性参数同时反演等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获取了较为可靠的弹性参数反演结果。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得到的敏感参数及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对鄂南某探区长7段储层含油性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情况对应关系较好。实践应用表明,相关方法流程及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切实可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鄂南低信噪比地区致密油储层地震流体识别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PEMEX勘探与生产公司和经济质学局(BEG)联合对墨西哥南部的Veracruz和Macuspana盆地进行了盆地分析,并对这两个盆地的上新世和中新世天然气远景区进行了远景区特征研究。综合岩石物理分析为地层研究和了解产气层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岩石物理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是用许多老的测井资料进行工作,将岩性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更好地定义产气层和识别高压带,岩石物理研究包括岩性确定,测井模型设计和岩石物理评价,了解岩性分布是岩石物理研究的关键之一。除了岩心描述之外,常常使用泥浆录井中的岩屑描述和完井报告中的资料来建立和刻度电缆测井中的岩性模型,估算了砂岩,泥岩,碎屑岩(砾岩),火成岩和石灰岩,这种岩性资料有助于地层分析,并与地震资料上所看到的高声幅相结合。特殊的岩心分析测试和详细描述有助于岩石物理评价。对照岩性资料(包括薄片照片)的检查,对比了毛细管压力结果,看到了每种岩性的极好的孔隙度-饱和度关系,选择了特定参数来确定不同岩性的纯产气层。高压带是存在的,通过渐慢的声波速度和低的泥岩电阻率来识别,已绘制了每个盆地中高压带的分布。结果显示出了一个复杂的高压系统,这种高压系统存在于几个地层范围和不同深度范围,通常使用比重大于17lb/gal的钻井泥浆,而在这些高压层中出现了钻井困难,对结果进行了编辑,并用于盆地分析和天然气远景区特征描述,这些都将非常有助于新井规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藏北伦坡拉盆地的地震勘探资料,应用大量地震波速度信息,结合盆地井下地球物理及国内第三系岩石圈地球物理参数等资料,研究和分析了盆地基本及丁青湖,牛堡组地层,对盆地与地层的划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雠为丁青湖组地层与牛堡组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有一较长时期的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6.
从地震储层预测角度出发,以测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和全波列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地质、地震资料,总结了海上部分盆地下第三系(埋深从1 300~5 000 m)地层的地震岩石物理参数特征.通过分析不同岩性的声波时差、密度、纵波阻抗随不同深度自上而下的变化特征,认识到砂岩和泥岩的纵波阻抗在深度上有从浅至深分别为砂岩相对低纵波阻抗段(即小于泥岩纵波阻抗)、砂岩和泥岩纵波阻抗大小相当段和砂岩相对高纵波阻抗(大于泥岩纵波阻抗)段的3个分段.分析了3个不同的声波速度深度带的岩性、孔隙度与纵波阻抗、泊松比等地震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区域性目的层地震岩石物理参数规律,指出海上下第三系地层应用常规纵波阻抗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的难点和弹性波泊松比反演的优势,这些规律为指导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统计岩石物理技术是基于测井资料来评估不同储层参数的地震属性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于指导敏感地震属性的选择及储层参数空间概率分布的预测。针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E油田地震波阻抗无法区分砂岩和泥岩的问题,将统计岩石物理技术与地震反演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应用地震反演信息预测有效储层的精度,降低了储层预测风险。  相似文献   

8.
武文来  印兴耀 《石油物探》2008,47(3):235-243
从孔隙介质理论出发,通过Gassmann理论分析,综合考虑岩石孔隙度、泥质含量、流体类型、应力、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了QHD326油田的地震波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孔隙及孔隙流体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根据QHD326油田的地层条件以及不同流体相态下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等岩心测试数据,通过对叠前正演结果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岩石物理参数与地球物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润湿性是一个说明液体扩张在固体表面,并粘缚表面行为的参数,润湿性是控制油藏中流体的位置,流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润湿性的方法,储层澜性对一些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或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如对电阻率,相对渗透率,饱和度指数n,胶结指数m等的影响)以及一些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或特性对润湿性的影响(如粘土含量等),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饱和度,首先需要确定饱和度指数n(阿尔奇方  相似文献   

10.
技术动态     
The Leading Edge2010年第5期“不确定性分析”专题简介 非惟一性是地球物理测量固有的性质,不利于精确描述地下情况,增加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风险。产生非惟一性的原因比较复杂,采集、处理、解释的各个环节(如:地球物理的理论近似、资料采集参数、信噪比、算法的近似假设、所得物性参数的分辨率、不同尺度和量级的多种资料的共同运用等)都会加剧非惟一性。测量的不确定性,迫使人们致力于寻求单一的、看起来“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沉积旋回的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旋回性分析在地层学理论研究和石油勘探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沉积旋回级次的划分及旋回内部结构剖析是旋回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作为地层岩性、物性的反映,其中必然蕴含了大量与沉积旋回有关的信息。通过地球物理研究手段来分析提取这些信息,会大大提高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沉积速率波动分析、频谱分析、时频分析等方法在此方面研究中的实践证明,沉积旋回的地球物理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振动采油中地层饱和多孔介质波动规律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岩石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以及流固耦合力学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一种分析振动采油中地层饱和多孔介质波动规律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流体和固体的波动方程为基础,考虑流固两相间相互作用的粘滞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耦合效应,得到了一种描述振动采油中地层饱和多孔介质波动规律的实用模型,并用近场波动数值模拟理论求解。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理论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 针对起伏地表的物理模拟采集直接在固体表面进行, 存在实现难度大、采集速度慢、耦合误差大的缺点。为此, 本文基于波场重构原理, 提出了一种针对起伏地表的水面无接触快速采集方法, 通过直接在水面进行观测、采集, 然后由水面观测的地震数据重构固体表面的观测地震数据。该方法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结合, 既保留了物理模拟的真实性, 又利用了数值模拟的易操作性, 能够克服起伏地表物理模拟采集难度大、采集速度慢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起伏地表物理模拟采集的精度和效率。论文实验部分对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分别进行固体观测和水面观测, 通过对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固体观测地震记录进行比较, 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在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中,采用保种计算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关键,而在计算方法中使用何种差分方程取代偏微分方程则是问题的核心。笔者在分析现有波动方程偏移方法“WEMIG”程序过程中发现,用差分方程近似取代偏微分方程时,不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一律采用固定不变的权重比例系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游园沟油田中浅层油藏四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游园沟油田中浅层N1油藏基本为一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砾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次之;储层岩相、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在岩性、岩相相同的情况下,含油性主要取决于物性的好坏。通过对测井、测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及水分析资料等的整理及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模型,确定了N1油藏有效厚度划分标准及油气水解释标准,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构造的油气水解释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栗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水)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1)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2)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含气饱和度的减小,纵波速度在低含水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纵波速度明显增大;而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横波速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3)砂岩部分气水饱和时,纵波在子和主频最小;而横波品质因子在低含水饱和度时,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降低较快,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值后,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基本保持不变。这些认识可以作为利用地震方法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的标志;同时也指明了用地面地震资料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时应该使用的参数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波形不对称性对破碎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资料的对比,验证了数模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坡度上规则波的传播与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规则波的变形、破碎指标和破碎特点,并着重讨论了破碎时波形的不对称性对破碎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顶部水泥脉冲振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顶部水泥脉冲振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文中根据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水泥浆的宾汉塑性流变性,在顶部水泥脉冲振动作用下,建立了水泥浆中,一维压力传播的波动方程的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弹性理论和液体可压缩性,推导出了井眼岩石、水泥浆及套管共同作用下的当量体积弹性模量,并讨论了顶部水泥脉冲振动波动方程数学模型的物理意义及其具体应用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为固井时,顶部水泥脉冲振动的优化设计、压缩机的优化及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井下强电流脉冲放电解堵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法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该技术具有能量储存时间较长、瞬间释放能量大的特点。介绍了该技术井下放电解堵原理、放电对套管的作用。通过强电流套管损伤试验和套管磁粉探伤试验,定量地分析了强电流脉冲放电对套管的影响程度,初步得出结论:目前国内外井下放电设备对套管产生的冲击波强度都不会损伤套管。  相似文献   

20.
转换波三维初至静校正方法在SLG气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转换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且其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故其在近地表的结构和纵波亦不同,因此在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转换横波的静校正问题比纵波更为突出。利用纵波初至和转换横波初至联合来建立近地表模型、最终求取转换横波的静校正量的方法,并在SLG气区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可在生产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