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保田-青山区块以往的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为参考,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含煤地层、煤质及煤层气参数井各项资料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17~#和19~#煤层煤层含气量主要受埋深、构造、煤层厚度、盖层和煤类等几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区各地质因素对煤层含气量变化的影响,总结了该区目的煤层含气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主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阶、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块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区块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5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与水力逸散作用对太原组煤层气保存条件破坏相对微弱的特点相关;含气饱和度随埋深加大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转折点埋深约500 m。同时发现,该区块随煤阶增高,含气量、孔隙度、吸附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认为这是第4次煤化作用跃变对煤层气地质条件控制效应的具体体现;煤层含气量显现为次级向斜控气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6.
煤层含气量是表征煤层气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准确获取低煤阶煤层含气量,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为例,根据Langmuir方程和排采过程中实测的临界解吸压力计算了4号煤层含气量。根据计算结果,4号煤层含气量为2.30~3.62 m^3/t,平均为2..87 m^3/t,是煤层含气量测试结果的0.88~1.93倍,符合低阶煤的特征,最为接近4号煤层原始含气量。并根据矿山岩层移动理论和渗流理论探讨了4号煤层含气量低而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大的原因。分析认为,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随着顶、底板岩层变形、垮落和移动,应力释放使煤体产生大量的新生裂隙,改变了煤体结构特征,促使煤层渗透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形成卸压增透和增流效应,造成大佛寺煤矿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7.
8.
新疆北部富油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富油煤资源的一半左右,富油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煤制油气用煤资源的重要补充。以往对本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忽视了其油气资源属性,对其富油煤质特征和成因规律认识不清。在系统整理新疆北部6个赋煤带富油煤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采样测试数据137组,分析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富油煤形成的控制因素。通过对焦油产率的研究发现,新疆北部地区东北部、西部、中部部分地区焦油产率相对较高,东北部地区八道湾组高油煤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按照煤的焦油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巴里坤–三塘湖赋煤带、准南赋煤带、伊犁赋煤带、准北赋煤带、吐哈赋煤带和准东赋煤带。新疆北部地区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形成主要受到成煤沉积环境、煤化程度和煤的显微组分等主要控制因素的影响。覆水还原环境为富油煤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富油煤主要形成于相对覆水还原的泥炭沼泽环境,还原性越强,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富集。煤的焦油产率随着镜惰比(V/I)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并且与挥发分和镜质组呈现正相关关系。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在生油高峰之前与焦油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煤的焦油产率逐...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为确定鲁班山井田8号煤层未知区域的瓦斯分布情况,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并结合现有实际瓦斯含量资料,定性、定量地分析了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上覆基岩厚度是控制8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呈现出随上覆基岩厚度增加而明显增大的总体规律,根据瓦斯含量与上覆基岩厚度的相关关系,绘制了鲁班山井田8号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直观地反映了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润丰煤矿地质勘探期间6号煤层的实测瓦斯含量等资料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顶板砂岩厚度和煤层厚度对瓦斯含量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线性相关程度不高;影响6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为上覆基岩厚度和埋深。 相似文献
15.
16.
掌握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是煤层瓦斯抽采和有效防治瓦斯灾害的前提和依据。煤层瓦斯含量大小受瓦斯生成、运移、保存条件综合地质作用的控制,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从构造控制,顶板岩性及对瓦斯赋存影响分析,认为背向斜、地垒构造等构造组合的隆起、凹陷及顶板不同盖层条件导致瓦斯保存条件的差异,控制着戊9-10煤层瓦斯分区、分带,并将该煤层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结合实测的煤层瓦斯含量和实际瓦斯涌出量,建立了各瓦斯地质单元反映戊9-10煤层瓦斯含量整体分布的趋势模型,更加直观的反映瓦斯含量分布特征,其它地质因素影响其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阳泉地区某矿15号煤层采煤工艺和采煤系统的介绍,及瓦斯涌出规律的研究,较准确的预测了15号煤层瓦斯涌出量,在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总量中,开采层工作面占整个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大致34%,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致为22.21~22.81 m3/min,占整个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大致66%,并介绍了该生产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的技术特征,为周边矿井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系统分析研究石泉煤矿井区地质背景和煤层发育情况的基础上,以钻井、实验测试数据为资料依据,讨论了石泉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瓦斯含量跨度较大(2.36~22.31 m3/t),低值区分布在井田北部,该区域具有甲烷含量低(13.4%~42.06%)且氮气含量高(56.93%~84.12%)的特点。依据此特点,从顶底板条件、地质构造、煤层发育程度、埋藏深度、煤质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3#煤层瓦斯含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化带是影响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褶皱构造、埋藏深度、灰分对瓦斯含量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