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体工效学的角度分析了服装过肩结构与人体肩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联,结合修身型男衬衫过肩结构参数的优化实验,研究了过肩结构设计参数对服装造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肩部特征对修身型服装过肩结构具有制约作用,当过肩结构参数达到人体肩部形态要求时,服装整体造型效果的人体工效学评价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针织服装肩缝尺寸稳定性和肩缝变形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缝制工艺,以降低针织服装的肩缝变形,提高针织服装肩部造型的美观性。  相似文献   

3.
缪晓燕 《江苏丝绸》2010,39(3):48-49
分析了服装结构设计中肩缝部位易出现的问题,从人体肩部的形态、结构方面出发,分析了影响服装肩缝尺寸稳定性和肩缝变形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省道转移和工艺处理,以降低服装的肩缝变形,提高服装肩部造型的美观性,为服装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衣》2014,(8):22-23
肩部作为女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可以成为服装设计的亮点,通过肩线的长短、高低、凹凸的结构性变化,塑造出肩部造型的不同风格,衍生出风格迥异的服装款式。肩部造型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并且加强了服装中用肩部造型设计凸显服装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5.
工艺单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文件,在服装企业内部的工艺信息传递上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杭州中小型服装企业工艺信息数字化现状,以工艺编码体系和成组技术为理论基础,探索以工艺信息数据库和典型工艺部件库为核心的工艺单设计系统的整体构架和开发策略。同时通过杭州女装企业的实践,验证系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衣领作为服装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服装细部体现的点睛之笔.而连翻领作为结构活跃、应用范围广的领型一直备受关注,且研究切入点各异.为此,基于前人研究,以女性肩部造型为切入点,将肩斜参数与连翻领结构因子融合,通过实验制作、数据提取与分析、虚实评价等过程,获取了肩部造型对合体连翻领松量的影响情况,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连翻领结构设计体系,并为高校教学及企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羊绒衫版型设计与编织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即从设计理念入手,针对人体体型和功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方式。针对羊绒衫普遍存在的肩型设计问题改进袖型,即采用加大腋下并锁,曲线分段收针,增加前、后胸宽尺寸,与服装打板相结合,改善挂肩及袖山形状,使肩部造型更符合人体形态,不仅提高了羊绒制品的外观立体感,而且使穿着更加舒适,从而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经编成型服装肩部造型,文章提出采用装袖进行经编成型服装的袖子工艺设计,阐述了装袖服装的成形原理,并根据服装纸样设计原理和方法,建立了适合其工艺设计的衣身及衣袖原型,探讨了经编成型服装装袖工艺设计方法,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装袖工艺设计体系。在改善袖子美观性的同时,增强了经编成型服装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最佳的着装美观和舒适性,通过三维人体测量方法获得肩部有关数据,并利用SPSS 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肩部横向弯曲度为研究对象,建立肩部参数对象,即肩弓系数,分析得出其值介于 0.702 与 0.912 之间;通过对肩弓进行聚类分析获得3 类不同弯曲度肩型,再结合肩斜将肩部造型整合得出 9 种不同造型;通过对肩弓与肩宽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负相关性;通过运用 OptiTex 软件中三维试衣功能建立肩弓模型,分析不同肩弓弯度对着装外观的影响,并通过三维立体裁剪技术获得不同样板纸样,对纸样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不同肩弓弧度对贴体性上衣的领窝弧线长度和位置、衣身袖笼弧线和肩线的长度均会产生影响,其中对后领窝线长度影响最为显著,即随着肩弓弧度增加,后领窝弧线长度以均值 0.3 cm 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丹 《辽宁丝绸》2011,(3):30-31,29
肩线的处理是设计师表现设计风格的主要手法之一,肩部造型能够衍生出许多风格各异的服装。尝试从时尚轮回的视角解析不同历史时期服装肩部的夸张造型特点,探讨肩部设计和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并分析如今的肩部造型设计所彰显的服饰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服装CAD系统操作复杂,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不利于更进一步的提高服装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将智能化技术引入服装CAD。将各种服装设计人员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及统计数据进行归类总结,编成软件存入电脑,从而使CAD系统拥有类似于专家解决实际闸题的推理机制是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服装CAD软件的两大模块——款式设计模块和工艺模块,分别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现有国内国外软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如何发展服装制造全自动化。服装CAD/CAM有三层含义,即智能设计、平面设计和虚拟仿真。主要技术问题包括设计数据库建设、3D成型、网格生成、织物悬垂建模以及碰撞测试等。在研究分析服装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技术参数进行重点分析。当服装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时,服装大规模定制时代也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3.
服装垫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服装垫肩设计主要凭借经验进行,针对这种方法在垫肩的形状、结构及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人体肩部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特点出发,对服装垫肩的设计与制作进行研究。按照解剖学的观点对人体肩部进行科学划分,采用三维自动人体测量系统获取人体肩部轮廓数据,并完成了垫肩基本型的设计。针对人体肩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服装面料的特性,对垫肩的形状进行了修正。与以往所使用的垫肩相比,此垫肩在服装形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服装样板设计系统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板,不仅需要运用参数化纸样设计方法,还需要借助专业技术与经验,并且能够完全表达某类服装相应的结构板型风格。但是,在几乎所有现存的系统中都没有完善的资料库,建立服装样板数据库后可以很方便地调用库文件里的服装样板,按照尺寸规格、款式结构特点再对其进行修改就可以智能生成新样板,这样可以充分运用电脑的海量存储和快速反应的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服装CAD样板设计系统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模块化服装快速生产设计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服装生产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入手,提出通过服装工艺系统化和规范化组织,应用产品族和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服装生产设计。开发了服装生产设计快速反应系统,其功能包括快速生产工艺设计、快速流水线平衡设计和数据资源共享等,主要是通过确定标准工作状态下的各种工艺参数,分解各种部件制作和组装工艺,以规范的形式组织归纳各种工艺方案并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装配组合等步骤来实现快速生产设计,并根据流水线平衡的数学模型对生产规划进行优化设计;还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对男上装基础版型与人体接触状态下的压力分布进行仿真与分析,采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获取人体和服装的点云数据,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人体与服装的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人体与服装在接触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由仿真结果得出基础版型与人体之间的压力及位移的分布状况:肩部中点的压力值为2.012 ~4.134 kPa,胸点与背部点压力值为0 ~ 1.101 kPa,肩颈点与肩点压力值为0 ~2.012 kPa;而实测肩部中点压力值为3.14 ~ 3.20 kPa,胸点压力值为0.73 ~ 0.81 kPa,肩颈点压力值为0.54 ~0.61 kPa,肩点压力值为1.19 ~1.23 kPa,背部点压力值为0.61 ~0.75 kPa;经对比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为基础,以实验分析为验证手段,以服装产业化生产为应用前景,研究了服装服饰设计信息特征的提取转换基本规律,探索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复杂图案服饰与挂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激光自动切割(CAM)的接口转换.着重研究了多种CAD图形输入方法,探讨了不同图形文件格式的转换技术,建立了激光切割最佳工艺参数数据库,进行了形状误差及精度分析.研究成果为衣料激光切割工艺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及数据支持,提高了服装、服饰的激光加工效率,并保证切割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毛纺科技》2021,49(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女装呈现出"新艺术"典型特征。为探索此时期欧洲女体肩部曲面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纸样中肩凸浮余量的处理方法,以此时期女装肩部纸样结构做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文献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样衣实验等研究方法,讨论了纸样中肱骨凸起和锁骨内凹、肩胛骨凸起、肩线处的结构特点以及浮余量消除方法,实现"人体—纸样—服装"之间的转换,从而达到服装合体的造型效果。并通过肩部样衣的复原与制作,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欧洲女装肩部结构形成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针织服装垫肩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肩部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对针织服装垫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针织服装垫肩。详细阐述了在设计这种垫肩过程中肩的形态修正、肩头点的设定、肩的基本尺寸、垫肩的厚度、垫肩的基本大小等。通过与旧式垫肩的比较,得出该垫肩在形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婷  顾冰菲 《纺织学报》2020,41(12):111-117
为实现青年女性颈肩部形态的自动识别,首先基于202名在校青年女性的三维点云数据,测量了15个颈肩部形态相关参数,通过分析确定出离散程度较大的形态参数,包括肩斜角、背入角、肩矢额径比和腋下矢额径比;然后结合这4个重要体型参数,对青年女性颈肩部形态进行细分并建立各类体型的分类规则;最后基于青年女性正面与侧面二维照片,通过提取人体轮廓和识别特征点获得颈肩部体型分类所需参数,根据体型分类规则实现颈肩部形态的自动识别。结果表明:青年女性颈肩部形态可分为4类,即圆宽肩体、扁窄肩体、圆落肩体、驼背扁肩体,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5.53%、23.94%、25.59%和23.94%;通过对40名测试样本进行基于正、侧面二维照片的颈肩部形态自动识别验证,准确率达到90%,说明基于本文方法构建的颈肩部体型自动识别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