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河地区为自北向南成明显阶梯状分布的多级构造调节带及多级坡折带,受其构造特征影响,储层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对商河地区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统计,结合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商河油田具有同一层位,自北向南,商一区、商二区、商三区、商四区储层物性依次变差的特点;而对于同一地区,整体上自上向下随深度增加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同一层位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储层物性最好,水下分支河道较好,而远砂坝、席状砂砂体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受地层埋深的影响,而由于商河地区的分界大断层主要为同沉积断层,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主要受同生断层活动的影响,因此构造作用的同沉积断层是商河地区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6井油气藏的地震、试油、测井、钻井等资料,从沉积特征、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含油气性等方面对G3016井开发失利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失利的原因不是完井工艺等非地质因素,而主要是由于G3016井储层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增强造成。在拐16井区油藏形成时,只有极少部分油气进入G3016井储层,使其有一定程度的油气显示,但是未能形成工业油流。基于开发失利原因的分析,结合断层、局部构造、井斜、油藏构造、地表条件、气项分布情况以及边水位置等,提出了该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建议,已被生产部门认可。  相似文献   

3.
黄金带油田沙三段埋藏较深,构造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为泛滥平原相河道亚相砂体沉积,单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油气层的分布受储层发育的影响较大.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反演,对工区进行储层预测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二界沟断层、驾掌寺断层为本区主干断层,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本区油气储层受构造、...  相似文献   

4.
歧东构造带具有浅层与深层构造相异的特征,主要产层是断层分割的河流相砂体,浅层油藏的形成受深层物源的控制,陡产状深切的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主要分布在与断层相接触的砂岩圈闭中,圈闭条件常常受断层和岩性双重控制,由于储层物性很好。良好的盖层和遮挡条件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湖北宜昌早陶奥世生物礁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骨架孔,生物体积孔,溶蚀孔和微孔隙等8种类型,物性分析表明,礁体储层物性较差,以低孔低渗为特点,导致这种储集物性的原因一方面与礁体沉积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与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有关,探讨了礁体储层成因与构造-埋藏史,有机质演化和孔隙演化史的关系及成藏机理。  相似文献   

6.
董集洼陷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94断层下降盘,在沙三上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了物源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的宁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物性较好,成藏条件有利。但是由于勘探程度较低,且控制本区油气富集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油气富集和分布的规律尚不十分清晰。通过对董集洼陷的构造特征、沉积体系、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归纳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指出了今后本区的研究重点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从沉积微相类型及分布特征、储层砂体主要成岩作用、储层砂体物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城壕地区长3油层组储层砂体特征。结果表明:长3储层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储集体。储层影响因素为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分布以及储层砂体厚度和成岩作用。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物性略好于河口坝,并且其分布面积大,是研究区的主要储层砂体,砂体厚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对储层破坏性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和高岭石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 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组合为主, 储层物性较差; 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 孔喉半径小、分选性较差, 歪度细, 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有限, 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 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 强烈的压实- 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 段砂岩划分为4 类储层, 其中Ⅰ、Ⅱ类储层是未来开发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9.
地震反演技术在浅层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以油藏描述理论为指导,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准确地描述储层分布状态和油藏储量规模,利用描述油藏技术(RM)软件,对油藏范围内高信噪比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确解释、三维地震体反演,将振幅型地震数据体转换成波阻抗型数据体并计算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测井物性的函数关系,并针对濮83块沙二上水下滑塌扇储层的沉积特点,完成储集体物性和厚度图的制作,为东濮凹陷的岩性油藏勘探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NMRT2谱分布研究储层岩石孔隙分形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NMR T2 谱分布进行储层岩石分形结构研究, 进而分析岩石物性, 是一种分析、评价储层孔隙结构与物性的新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 对中-高孔渗储层的分形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其次, 着重讨论了在低孔低渗情况下, 利用NMR T2 谱分布研究岩石分形结构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最后, 对此方法在中-高孔渗储层与低孔低渗储层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中-高孔渗储层与低孔低渗储层研究均表明: 利用NMR T2 谱法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性质与进行分形维数计算; 同时应用该方法求取的分形维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岩石物性, 从而为储层特征研究、储层分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盐湖砂岩锗层较之淡水盆地有诸多差别,其评价手段及方法也有所差异。本文从沉积,成岩、孔隙结构、物性等方面阐述、总结了作为江汉盐湖油气、卤水主要储集层的潜江凹陷潜江组砂岩储层的宏观、微观特征及分布规律,综合储层规模、物性及影响物性和含油性的各种因素,对砂岩储层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2.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探讨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高台子油层碳酸盐碉储层分布,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并对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断块油气藏发育广泛,沙河街组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层位上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受烃源岩、断层、异常压力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优质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不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还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4.
 辫状河三角洲是断陷湖泊环境广泛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分布于湖盆的短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远砂坝以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的浊积砂体储层物性和储集性能最好,控制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高产,是主要油气富集区。本文主要介绍在留西构造带应用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配套技术,寻找和刻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分布与展布特征。重点介绍等时格架内层序地层的研究与储层反演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等时地层格内的多层系、多井联合反演,进行多方位精细刻画砂体,从而进一步厘清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桥口Es3^3~4气藏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Es3^3~4主要发育湖底扇和轴向重力流两种沉积相类型。轴向重力流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桥34~桥35井区:湖底扇主要分布于桥口东翼。在储层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根据储层沉积相类型、岩性特征及物性特征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油气藏储层是指以裂缝、溶蚀孔隙为主要储集条件的湖相暗色细粒沉积岩构成的储层。狮子沟构造自1984年在下干柴沟组(E3)中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后成为柴达木盆地典型的裂缝性油气藏之一,近年来对裂缝性油气藏储层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狮子沟中深层(N1—E1+2)裂缝性油气储层的研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岩性及其储集性、物性、含油气性及其电性特征上,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岩性和断层控制,油气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断层裂缝圈闭油气藏和背斜裂缝圈闭油气藏,油气的富集受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渤中凹陷石南地区古近系钻遇井稀少及烃源岩分布、储层类型及展布、油气的运移及油气藏类型模糊等问题,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数据,结合沉积背景,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古近系石南断层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性呈"弱-强-弱-强-强-最弱"的变化特点;沙河街组三段及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二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强,是烃源岩发育期,而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一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弱,是储层发育期,且东营组二段沉积期为强烈拗陷期,发育了大型的远源三角洲前缘沉积,亦是较好的储层发育期;断层活动性强的位置形成断层-背斜油气藏与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活动性弱的位置形成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垦东地区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和储层特征的研究,从油气运聚,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及分布和油气控制因素等方面对馆陶组上段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储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原油来源于周边的4个生油凹陷,通过不整合曲,储集层以及断层运移到垦东地区后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邢庄地区一台阶区域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地层温度及压力、油层分布、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油气富集条件,认为:本区水下扇发育,生储盖组合良好,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大,圈闭众多,油源近,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是良好的滚动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