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文分析了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性,说明了水煤浆的洁净煤特性;分析了我国水煤浆技术在发电、建材和煤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制浆装备大型化、低阶煤制浆和水煤浆锅炉研发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技术新进展,并指出了水煤浆技术利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煤浆专用球磨机是水煤浆生产的关键设备,我国过去没有研制大型水煤浆专用磨机的经验。Φ2.4m×8m水煤浆专用磨机的设计,根据八一水煤浆厂二期工程的设计要求,并根据我国水煤浆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水煤浆的流变特性、粒度特性等条件,对传统球磨机的结构,特别是磨机的给料、排料、磨筒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水煤浆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洁能源,水煤浆气化技术是煤炭气化技术的主流。介绍了我国高浓度气化水煤浆制备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制备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煤浆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安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5):97-100
介绍了我国普通水煤浆的发展现状、采用的工艺流程、使用的主要设备和添加剂,以及普通水煤浆的应用领域及其使用效率,分析了普通水煤浆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精细水煤浆的研制情况,制备工艺、试验结果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当前水煤浆产业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水煤浆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阐述了我国水煤浆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并就目前在水煤浆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如要开发水煤浆的用户市场 ,不能盲目建厂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煤浆的现状及今后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水煤浆制备技术和设备、储运、燃用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我国水煤浆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电力、石化、冶金、管道输送等行业,分析了水煤浆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赵玉凤 《煤炭技术》2014,33(12):340-342
水煤浆是一种煤基流体燃料,具有节能环保、经济、安全并且燃烧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我国不仅在水煤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且水煤浆在工业上已有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产品稳定性差、运输成本高、市场混乱、政策法规等不健全、缺乏统一合理的标准等问题。因此,在加大水煤浆技术开发应用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相关技术及市场规范,从而提高我国水煤浆行业发展水平及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水煤浆专用球磨机是水煤浆生产的关键设备,我国过去没有研制大型水煤浆专用磨机的经验。Φ2.4m×8m水煤浆专用磨机的设计,根据八一水煤浆厂二期工程的设计要求,并根据我国水煤浆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水煤浆的流变特性、粒度特性等条件,对传统球磨机的结构,特别是磨机的给料、排料、磨筒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煤浆研发与生产应用示范基地水煤浆厂是以神华水煤浆专用煤(属低阶烟煤)和印染废水为原料,采用低阶煤制高浓度水煤浆工艺生产的水煤浆产品,可供水煤浆锅炉使用并配套蒸汽余压发电工程。该项目的建成投产,证明了神华环保水煤浆制备和燃烧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拓宽了水煤浆行业原料的选择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我国印染行业污废综合利用、节能减排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着重阐述了我国水煤浆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 ,目的在于促进水煤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司家营铁矿原生地矿石的可磨可选性分布特点,有利于合理配置采场的矿石资源。通过制定可磨可选性试验标准和判定标准,选取大量的矿石样品进行可磨可选性试验,发现如下规律:Ⅰ号矿体整体上可磨可选性较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矿石质量好;Ⅲ号矿体中部和西南部可磨度相对较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矿石质量较好,北部可磨度较差,可选性好,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一般,南部可磨度较好,可选性较差,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一般;Ⅳ号矿体北部和南部可磨可选性较差、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石质量较差,中部可磨度较差,可选性较好,矿石质量一般。从采场目前矿体揭露的情况来看,氧化矿中好磨好选的矿石占56.4%,原生矿中好磨好选的矿石占87.2%。对选矿生产过程中稳定生产能力和优化生产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老挝巴乌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老挝巴乌地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测试分析了Cu、Co、Ni、Fe、Au、Ag、Pb、Zn、As、Sb、Hg、Mo、W、Sn等元素。首先初步总结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As、Sb、Hg、Au等元素富集、变异系数较大,在测区内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强烈,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明显,是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指示)元素;然后引入数理统计原理对元素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阐述了区内元素的亲疏关系及分异趋势;最后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圈定元素综合异常23个,对区内主要异常HS-8、HS-15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据此优选出B.Houaysapeu、比佛艾-摩仲找、怀康-旺勒等3处最有利的金多金属找矿靶区。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圆柱煤岩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纵波的传播特征与波动控制方程,得出了纵波传播的频率方程,建立了纵波模式下位移、应变、应力、振速与能量动态力学计算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低阶纵波模式下,圆柱煤岩体中应力波的振动较为平缓,可近似认为是准静力载荷作用,煤岩体以剪切破坏为主,而且初始破坏位置主要分布在圆柱煤岩体底面(作用面)且临近表面的区域。高阶纵波模式下,沿圆柱煤岩体径向方向,位移、应变、应力、振速及能量的振动幅值均随着半径无量纲的增大呈现出衰减趋势,大致符合幂函数关系;剪切应力、应变振幅的极值最大,能量衰减速度最快;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径向、轴向应力/应变振动幅值随着半径无量纲增大逐渐趋于一致,而且方向趋于相反。由此分析可知:圆柱煤岩体在无围压条件下易发生脆性劈裂破坏,主要由拉应力导致;在有围压条件下易发生近似圆锥形破坏,主要属于拉剪破坏;圆柱煤岩体底面(作用面)圆心处的位移、应变、应力、振速及能量动态变化幅值均最大,因此煤岩体损伤破坏的初始位置应为此圆心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煤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准格尔煤田的构造背景和聚煤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准格尔煤田6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煤和夹矸中无机矿物组成、分布及赋存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研究表明,6号煤层有机显微组分中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平均含量分别为59 %、28 %、13 %,与华北其他地区晚古生代煤相比,其中的惰质组含量偏高,反映6号煤层形成时地表水供给充分;煤中无机显微组分及夹矸中主要矿物为高岭石和勃姆石,还有少量的石英、方解石、菱铁矿、黄铁矿、硬石膏、锐钛矿和磷锶铝矾等;6号煤层中部富集大量勃姆石,上部和下部则主要富集高岭石;高岭石成因主要有胶体沉积结晶、陆源搬运沉积和火山灰蚀变3种,勃姆石成因主要有氧化铝胶体沉淀结晶和高岭石脱硅蚀变2种。  相似文献   

15.
苏瑞娟 《矿冶》2018,27(2):68-71
氧枪系统是转炉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氧枪工作环境恶劣,工人操作失误,导致氧枪喷头变形漏水和枪身粘钢结瘤等问题时常发生。本文利用SEM表征,扫描电镜能谱和XRD对氧枪样品进行了分析。SEM表征分析说明,氧枪表面产生裂纹。样品经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其主要物相组成为Ni、Cr、Fe、Mn、Zn相互组成的氧化物。样品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基体和过渡层主要元素为Ni、Cr和Fe;但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氧枪表面镍含量为零,主要是Cr、Fe、Mn、Zn、O形成的化合物,与XRD物相分析结果一致。而镍是重要的合金化元素,能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因此氧枪表面镍的消失,是直接导致氧枪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而降低了氧枪的使用寿命。所以优化结构设计和完善喷涂材料,以确保氧枪自身材料性能的稳定,从而提高氧枪的使用寿命,对实际生产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锑资源形势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锑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重、轻工业的迅猛发展,全球锑资源用量大增。我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大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本文在分析我国锑资源储量、产量、消费、进出口及市场价格等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锑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缺乏战略储备制度、产量过大、出口比例过大、产品结构不合理、未重视再生锑资源的问题。对此,提出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地质勘探、严控产量、严控出口量、着重发展深加工产品、重视再生锑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神东矿区煤系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化敏  李回贵  宋桂军  王开林 《煤炭学报》2016,41(11):2661-267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是数值计算、相似模拟、顶板分类、支架选型等理论分析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分别从补连塔煤矿、大柳塔煤矿及布尔台煤矿采集岩芯并进行了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巴西劈裂实验,分析了不同沉积时期的密度、RQD值、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等参数。根据试验矿井地层情况,将3个试验矿井的岩层划分为8个沉积时期,分别为白垩系、侏罗系安定组、侏罗系直罗组、侏罗系延安组1-2煤、侏罗系延安组2-2煤、侏罗系延安组粉砂岩、侏罗系延安组4号煤及侏罗系延安组底部。神东矿区岩层以砂岩为主,尤其是白垩系岩层主要为砂岩层。按沉积时期分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岩石的密度呈增大趋势,但是增大幅度不明显;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黏聚力与沉积时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QD值及内摩擦角与生成时间无明显的关系。生成时间对岩石的力学参数影响较大,其中,沉积时间对中粒砂岩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1.2倍;沉积时间对中粒砂岩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最大,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4倍;弹性模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2.8倍;白垩系及侏罗系安定组的物理力学参数相对其它沉积时期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s Thus, the geomechanical analysis performed suggests that hydrodynamic impact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on dislocational break is a potential cause of technogenic seismic phenomena. For the discussed variants of calculation the magnitude of these events is rather insignificant. Unquestionably, the data obtained are preliminary because account has not been taken of the whole diversity of technological variants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 deep structure of the rock mass. Possibly, in these cases the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geodynamic situation may be more significant.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ontinued in the direction of refinement of the geophysical model, for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nge in the dynamics of subterranean wat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rock mass, natural stress fiel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exploitation of the field, and so on. This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raise the adequacy of the geomechanical model and to get more reliable prognostic assessments of the geodynamic consequences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Mining, Ural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erm. 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Vol. 34, No. 2, pp. 31–42, March–April, 1988.  相似文献   

19.
突出煤体变形破坏过程声发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浪 《煤炭学报》2018,43(Z1):130-139
对阳煤新元矿3号突出煤层的原煤和型煤进行载荷控制方式下的变形破坏试验,研究不同类型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煤体破裂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非裂纹发展阶段、裂纹的稳定发展阶段和非稳定发展阶段。原煤在裂纹的稳定发展阶段及其以后,体应变速率的增大伴随着声发射指标的增大,且体应变的突降伴随着声发射指标的激增。原煤的裂纹非稳定发展阶段出现在峰值应力之前,表现出峰后的脆性变形特征,声发射指标峰值也出现在峰值应力之前;而型煤的裂纹非稳定发展阶段出现在峰值应力以后,表现出峰后塑性流动的延性变形,声发射指标峰值也出现在峰值应力以后。原煤破裂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体应变-时间曲线形态,既有较为平滑的曲线形态,也有在裂纹的稳定发展阶段就开始出现短时突降的体应变-时间曲线形态;而型煤仅呈现出平滑的曲线形态。原煤的声发射参数与应力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且在裂纹的非稳定发展阶段或者稳定发展阶段的中期以后,声发射参数具有较高的数值;而型煤声发射参数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峰前的平静期和峰后的爆发期,由峰前较为稳定的低值跃升到峰后较高水平的最大值,其破坏的声发射参数具有突增性。原煤声发射强度包括平均强度和峰值强度均远大于型煤的声发射强度,这主要是原煤强度较高容易积聚较高的弹性潜能且内部结构相对破碎所致。  相似文献   

20.
A decomposition of the generalized Hooke's law for an initially orthotropic body into three plane-deformed states is consider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astoplastic process is continuous, possible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defining relations of plasticity which, in the limiting case of an initially orthotropic body, become well-known relations, are state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in the limiting situation, the schema of decomposition admits the existence of two moduli of elastic shear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schema,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obtained plasticity relations, appears to be of doubtful validity. Institute of Mining, Siberia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Novosibirsk, Russia. 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No. 3, pp. 29–35, May–June,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