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场调查和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Ⅱ至Ⅲ类占26.27%,Ⅳ类占43.22%,Ⅴ类占30.51%;南襄盆地地下水质量受地质营力作用的原生指标和人类活动的次生指标共同影响,人类生活生产、采油采矿活动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和"人类活动影响度"的计算,来识别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最大的为硝酸盐,达56.32%,其次为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影响度为54.87%,主要影响指标为"三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19个洛阳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点,选择23项地下水质评价因子、20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因子,对洛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目的在于客观反映洛阳市浅层地下水及饮用水源现状,为该地区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沧州市地表水匮乏、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全面认识地下水含水层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浅层水含水层地下水库和大力开发利用浅层咸水的设想,提出了加强浅层地下水管理要与深层地下水统筹考虑,具体措施是:统一实施地下水压采;治理污染保护地下水;改革水价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陈顺胜  郑华山  张海忠 《治淮》2013,(12):14-15
为了解商丘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情况,本文运用大量的调查以及监测的地下水质数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对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类,在评价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出商丘市各县市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
密切值法在无锡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密切值法在水质评价中原理、方法与步骤,并以无锡市浅层地下水为例,通过计算出d<' ><,I>、d<'-<,I>和密切值E<,I>,确定样品的水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无锡市浅层地下水水较差,遭受到了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无锡市浅层地下水的现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黄河与浅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目的为黄河下游城市建立傍河供水水源地提供技术依据。根据黄河下游地下水动态、水文地质条件、浅层地下水年龄测定、可更新能力评价、再生能力评价等方法,证实黄河下游黄河与浅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文安县原是"鱼米之乡",水量丰沛,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河流相继干涸,天然径流消失,河道内虽有积水,但均为污水,不能加以利用。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可又受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的限制,难以合理利用地下水。文章结合工作实际,选取有代表性的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监测数据,对文安县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评价及预测,探讨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的途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偏高;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组分为Na~+、SO_4~(2-)、HCO_3~-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_4-Na型为主;研究区水质总体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78%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区属于水质性缺水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有限的优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几种典型的水质评价模型来全面分析试验区域的地下水质量,取样的地下水来自于试验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第二含水组,并依据水质的分析数据来评价地下水的质量。研究发现,导致地下水水质总体质量差的主要因素为原生组分超出标准,这些原生组分除了常规组分外,还包括氟、锰、铁等微量组分。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研究认为试验区域地下水的质量以Ⅰ~Ⅲ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3):65-69
采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对石河子地区2014年的23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潜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pH值和耗氧量,影响浅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耗氧量、总硬度、TDS、Al~(3+)、SO_4~(2-)、总Fe和Mn,影响深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和耗氧量,当地混合井的开采导致承压水质量劣于潜水质量。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潜水污染等级为1级,浅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8眼)的75.0%、12.5%、12.5%,深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10眼)的40.0%、20.0%、40.0%。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劣化主要受地表水水质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有机物污染源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