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于胶州湾沿海不同地点采取水样和泥样,从中分离到300余株海洋链霉菌,建立胶州湾海洋链霉菌菌种库,并对各菌种作生理生化性质的初步研究.在该菌种库中,发现大约有3%的菌株可产生天然蓝色素,其中一株海洋链霉菌M258能够高产天然蓝色素且大部分为胞外色素,在M2+、高氏1号、Bennett等多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是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长势最好,发酵周期短,在电镜下观察,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基内菌丝不断裂无横隔,基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M258可能是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coelicolor)的一个种.并且对所产蓝色素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此色素无臭味,水溶性较强,耐热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较深的蓝色,并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采用该菌株进行天然蓝色素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链霉菌YLA0作为出发菌株来优化其高产蓝色素的培养条件,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C/N比、p H、培养时间三个单因素,利用Box-Behnken的响应曲面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链霉素YLA0高产蓝色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C/N比为14∶1、p H7.63、培养时间169.69 h,得率11.67 mg/100 m L。该条件下的实际值为优化值的97.04%,说明该模型可靠,可用于链霉菌YLA0高产蓝色素培养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寒地黑土中分离富集到一株产蓝紫色素的放线菌GS-1,构建发育树确定其菌属。使用碱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SDS提取法获得蓝紫色素并比较3种方法蓝色素得率,对蓝紫色素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S-1PCR扩增产物的16S rRNA序列为1589bp,确定为放线菌门链霉菌属。SDS法提取的蓝紫色素得率最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该蓝紫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该色素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蓝色素对大肠杆菌和白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粉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光照时间越长,色素的稳定性越差,在溶液中存在NaCl时比较稳定,当NaCl的浓度为0.4mol/L时,对蓝紫色素的增色效果比较明显,在Na+、K+、Ca2+、Mg2+存在时对蓝色素的影响较小,在Ba2+存在时色素溶液变浑浊。  相似文献   

4.
蓝色素作为3种基色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发现的天然蓝色素种类较为稀少。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蓝色组分产量较高的链霉菌A1013Y并进行初步鉴定,优化其产蓝色组分的液态发酵条件。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基因系统发育树等鉴定该产蓝色组分菌株为脱叶链霉菌组。在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碳源含量(葡萄糖)、氮源含量(大豆蛋白胨)、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转速7个因素进行考察,进而利用Box-Behnken对筛选出的碳源含量(葡萄糖)、培养温度、培养时间3个因素做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含量为2.7%,在23.5℃条件下摇瓶培养93 h,色价达304.67 U/mL,比优化前的46 U/mL提高7倍,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一株放线菌产棕色素初探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思  胡承  张文学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239-240
对分离自酒厂土壤中的一株放线菌产水溶性棕色素的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得出结论为:在进行液态发酵时添加0.075%酪氨酸,色素产生效果最佳。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该色素可能为黄酮类物质。基于该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与金色链霉菌相似度最高,并与一些色素产生菌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筛选培养基及预处理方法对中国日照海岸线放线菌的分布、抗菌活性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日照海岸线样品中共分离到208株放线菌,其中91株放线菌具有抑菌作用,35株对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25株对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17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9株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2株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3株对黄曲霉有抑制作用。经分子生物学鉴定,25株抗菌活性较好的代表菌株可以分为22个种,3个不同的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sp.)、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 sp.),其中链霉菌属是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7.
天蓝色链霉菌产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天蓝色链霉菌 -1 0 0产蓝色素进行了摇瓶条件优化 ,初步确定了促使蓝色素产率提高的合适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 ,经过 8d发酵后 ,蓝色素总色价相对单位可达 1 49.2U/ml,比未优化前的总色价相对单位 1 0 9.2 U/ml提高了 3 7%。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用天然蓝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营养、多功能性的特点.天然蓝色素是天然色素中的稀缺色素.植物和微生物是生产天然蓝色素的主要原料来源.植物天然蓝色素主要有靛蓝、栀子蓝、藻蓝蛋白色素等.链霉菌、假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杜檊氏菌、黄杆菌、出芽短梗霉、光合细菌、基因工程菌株等微生物中的某些种类能够产生天然蓝色素,其中放线菌紫(红)素、绿脓菌素、紫色杆菌素为兼具抗生素作用的蓝色素.超声波破碎、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法、微滤和超滤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天然蓝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精制纯化,微胶囊化、酯化、醚化、酰化等促进色素稳定的反应技术也被应用于改善天然蓝色素的稳定性及色素的其它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川南某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50年窖龄且发酵正常的窖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以及放线菌群落结构,利用原位分离法从中分离得到2株放线菌,结合形态鉴定、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种属,并对其进行耐酸、耐乙醇特性研究,基于风味导向思路,分别对2株菌进行液态培养和固态培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挥发性产物进行分析,为放线菌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放线菌在该窖泥样品含有较高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相对丰度达(10.7±3.4)%,且主要分布于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和科里氏杆菌亚目(Coriobacterineae)。采用原位分离法分离放线菌,将分离得到的2株菌编号为A1、A2,菌株A1鉴定为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菌株A2鉴定为鲁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tgersensis)。菌株A1、A2均可在pH>4.3或乙醇体积分数<6%的环境中生长。菌株A1在液态和固态发酵条件下都会产生大量土臭素以及萜烯类物质,菌株A2在液态条件下能产生多种酯类,其中己酸乙酯相对含量(5.384%)较高,而固态条件下能够检测出大量的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吡嗪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当将“暗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heochromogenes)培养在含木糖培养基中时,该菌能够产生葡萄糖异构酶。后来,据日本Takasaki氏报道,当把“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培养在木糖或者木聚糖培养基中时,该菌亦能产生葡萄糖异构酶。最近,又从巴西Campinas地区分离到一株特别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当把它培养在木聚糖或木糖培养基中时,该菌株就产生胞内葡萄糖异构酶。而且将该菌  相似文献   

11.
对天蓝色链霉菌 1 0 0产蓝色素进行了培养基的优化 ,初步确定了促使蓝色素产率提高的适合生产用的培养基配方 .经过 8d培养 ,蓝色素总色价相对单位可达 2 62 .5U/mL ,比培养基优化前的总色价相对单位 1 60U/mL提高了 64 % .2L罐发酵 6.5d蓝色素总色价相对单位为摇瓶水平的 75% ,但产色素最高峰时间提前了 1 .5d .  相似文献   

12.
对一株分离自威海海域的产黄色素的海洋放线菌新菌株MA01进行了色素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的研究。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考察了pH、光照、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防腐剂等因素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对菌株MA01进行分子鉴定,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DNA序列,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实验结果表明,该黄色素在3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超声波法提取色素优于溶剂法。该黄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易溶于甲醇和乙醇,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温度小于60℃时热稳定性良好,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稳定性良好,基本不受金属离子K+、Na+、Mg2+、Mn2+、Ca2+影响,防腐剂食盐和蔗糖对其均无不良影响。该黄色素不耐氧化剂,还原剂也会降低其稳定性。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MA01与多株Streptomyces sp.的16S rDNA具有99%的相似性,初步鉴定菌株MA01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的一种。菌株MA01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We screened for oligotrophic microorganisms capable of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ytterbium (Yb),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heavy rare-earth elements, in a culture medium. From 476 strains of oligotrophic microorganisms (grown on 1/100 diluted nutrient agar) isolated from soil and river water samples, 5 strains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Yb in diluted nutrient broth containing 5 ppm Yb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a strain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rare-earth elements to a great extent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myces sp. (strain YB-1). This strain produced redish-purple pigment(s)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rare earths, but not in that of other metals. The pigment was extracted with ethyl acetate and purified by a series of column chromatography steps. From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using ultraviolet o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13C-NMR, the pigment was determined to be a kind of naphthoquinone similar to nanaomycin produced by a Streptomyces s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are earths might affect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this st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并分离纯化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采用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结果: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Streptomyces sp. NEAE-126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得到了纯化,获得了化合物1。化合物1经高分辨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鉴定为Borrelidin A(疏螺旋体素)。结论:从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种抗菌成分,丰富了Borrelidin的生产菌库,为海洋菌株活性产物的分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腊八蒜绿变色素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提取分离大蒜绿变色素的方法 :体积分数 75 %乙醇提取绿变色素 ,色素经弱阳离子交换树脂CG 5 0 ,sephadexLH 2 0柱层析分离 ,得到了构成绿变色素的蓝色素和黄色素 2条色带 ,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5 90nm和 440nm。通过试验证明了黄色素为蓝色素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槐花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秀  刘俊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57-162,169
本文主要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槐色素最佳工艺条件。利用pH示差法对紫槐花提取液中色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提取紫槐花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H=2的柠檬酸为提取剂,液料比50: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超声波时间20 min,超声波温度60 ℃;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为118.77 mg/100 g。色素各因素对紫槐色素提取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液料比>超声波时间。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结果,推测紫槐色素为花青素类物质。本研究得出紫槐花色素提取最佳工艺,为紫槐花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