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渗透率资料在油水层含油饱和度下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油水层和划分有铲厚度的关键是合理地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含油饱和度下限。以大芦湖油为例,讨论了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引入相渗透率资料,建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由工业油流标准算出水率截止值,从而反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的方法。所得饱和度下限值与传统方法对比,吻合较,显然,相渗透率资料的引入,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研究工作中的失误 。  相似文献   

2.
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生产实际中没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而无法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求储层油饱和度的新方法。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储层产水率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并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建立了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岩石参数和流体特性对产水率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裸眼井常规观测井资料和套管井中生产测井资料(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和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研究确定区块每一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式。根据不同储层的经验关系式及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可求出对应产层的含油饱和度值,从而为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储层物性资料、相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和试油成果证实油水同层的产水率,并求出油藏的准油水界面,然后,用压汞和油藏资料制定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关系图,求出油藏各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该方法在葡西地区的葡萄花油层进行实际应用,与密闭取心蒸馏法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对比,精度为93.6%,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5.
郑金安 《测井技术》1994,18(1):62-65
郑全安·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界限.测井技术,1994,18(l):62~65在油、水层解释和有效厚度划分中,合理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即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截止值)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临南油田为例.讨论了利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测井解释饱和度界限的方法。通过相渗透率资料的验证.深化了对油、水层判别界限合理性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制定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的油水关系比较复杂,有效储层的判识难度大。因此,在常规以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下限进行有效厚度判识方法中,加入含油饱和度下限标准有助于更准确的判识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基础上,充分应用渤南油田某地区岩相、试油、试采资料,相渗等资料,应用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图版法、相渗曲线法等两种不同方法对渤南油田某地区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结果接近。说明这两种方法对于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利用其它测井方法确定含油饱和度相比较,具有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小、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用于对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束缚水饱和度与临界水饱和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井资料解释、压汞法及相对渗透率实验资料,对扎尔则油田F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与油藏高度及产水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束缚水饱和度与临界水饱和度的不同及其渗流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束缚水饱和度状态至临界水饱和度状态之间,可动水主要分布在微小孔道内,不能形成连续的可动水路,仍产纯油,离心法相对渗透率实验所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应为临界水饱和度。对储层微观渗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要小于等于临界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大量低对比度油层,具有含油层系多、地层水变化大、油层特征多变、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试油等资料,从储层特征、水性、电性及相渗分析入手,侏罗系低对比度油层的主控成因是地层水变化大,导致测井电阻率低对比度和特殊相渗关系引起低饱和度低对比度,核心问题是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准确评价和储层相渗关系主控因素的测井表征。提出电阻率增大率—孔隙度交会、相渗等效产水率含油饱和度下限这2种有效油水识别方法,有效解决了侏罗系低对比度油层判识的难题,在生产应用中解释符合率明显提高,见到良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估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大庆油田9口密闭取心井128块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出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根据流体渗流力学理论得到油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生产测井获得的产油率、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资料,可以确定关系式中的参数,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用此方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通过岩心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油水相渗透率曲线资料,结合水与油的分流量方程与油井见水后油水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对水驱油过程中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液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甲型与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公式.探讨了两种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出现时的含水率界限以及应用两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可动油储量与地质储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油水相渗透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储层油水相渗透理论,利用测井资料,建立了储层油水相渗透率地质、数学模型.它可以准确地给出随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变化相对应的油水相渗透率变化曲线和数值,从而可定量或定性地计算剩余油产能、产水率,划分水淹等级,描述剩余油分布.经在双河油田实际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计算的油水相渗透率数值达到较高精度,为非均质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给测井资料解释和应用增加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种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一是利用完井时电阻率测井资料,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进而求得剩余油饱和度;二是利用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三是由油水相对渗透率、综合利用生产测井产液剖面求得的综合产水率等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将3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价了轮南油田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G油田P油层是主要受岩性控制的构造一岩性油藏,油水同层比较发育。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应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常规方法不适用。以测井理论为基础,依据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采用相渗分析技术对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模型进行校正,实现了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为确定复杂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田综合含水越来越高,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水淹层评价越来越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确定泥浆滤液电阻率、残余油饱和度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来计算水淹层产水率的方法。把渗流理论引入到测井评价中来;对自然电位曲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泥浆电阻率来求泥浆滤液电阻率;对储集层的电阻率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建立精度较高的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综合解释模型。建立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图版,并可利用测井资料求出方程中的有关参数(例如残余油饱和度),为利用测井资料求准产水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92-97
对H探区长8层储层物性分析主要包括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声波时差值与孔隙度线性关系为0.663 9,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系数为0.849 1,相关性较好,含油饱和度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利用试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孔隙度下限7.0%,渗透率下限0.09 m D,含油饱和度下限31.5%;结合储层物性分布图,把长8储层划分为三类,从有利区分布图可以看出长8层的西南方向和中部储层相对较好,东部较差,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L油田古近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常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难以满足测井评价需求。利用多相共渗分流量原理定量计算储层的含水率,判断储层的产液性质;在含油饱和度下限研究中引入含水率,并结合油层含水率的上限标准,利用解析法得到含水率、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确定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在L油田含水率定量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中,定量计算结果与测试、生产结果相符;确定了L油田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分别为59%,48%和35%;同时,拟合得到含油饱和度下限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Ⅲ类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为35%。应用结果表明,根据含水率能够定量判断储层的产液性质;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与孔隙度呈指数函数递增关系,可定量确定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   相似文献   

18.
大庆G地区葡萄花油层具有高泥、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建立该区葡萄花油层油水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之间关系必须考虑泥质对于岩石导电性以及渗流的影响。引入"三水"概念,将泥质岩石总孔隙水分成可动水、微孔隙水和黏土水,将可动水孔隙等效为n根毛细管组成,结合泊肃叶方程和达西定律,推导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及可动水流动等效曲折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三孔隙导电模型推导只有可动流体孔隙存在的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及可动水导电等效曲折度之间的关系式。再依据可动水水流与电流流动相似性原理建立泥质岩石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及电阻率增大系数之间的关系。依据可动流体孔隙各组分体积等量关系以及比面积概念推导出水相相对渗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关系式,得出泥质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及电阻率增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设计了岩石物理实验,保证储层孔隙结构和泥质含量在岩电和压汞实验测量中的一致性。利用泥质岩样的压汞实验数据根据Burdine模型获得水相和油相相对渗透率实验关系曲线,利用同一泥质岩样的岩电实验数据根据三孔隙导电模型获得假定只有流动孔隙存在的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值。泥质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关系模型实验数据拟合,证明建立的泥质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关系模型能够准确求取储层相对渗透率,可用于高含泥储层产水率测井解释。  相似文献   

19.
大庆长垣背斜SZ油田G油层油水同层段具有一定的储量规模且开发程度低,随着油田剩余储量精细挖潜需求及产量压力的日益增加,需针对油水同层段开展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在测井精细量化解释基础上进一步补孔挖潜对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G油层储层薄、泥质含量高、含钙等特点,在“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明确测井响应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各项校正方法,突出储层流体信息特征。采用并联导电模型和电阻率基线比值法对泥质和钙质进行校正,基于实验室分析资料建立薄层校正方法,结合试油和两相流渗流规律,基于可动水和束缚水饱和度建立油水同层产水率分段预测解释标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见到良好效果,为油水同层补孔挖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精细解释水淹层尤为重要.应用不同沉积微相的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将产水率划分水淹层标准转化为含水饱和度划分水淹层标准,分别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水淹层解释标准,现场应用效果较好.新的解释标准可为测井解释、油藏模拟工程计算、射孔方案编制及油田开发分析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