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跳汰过程中粒群运动的基本特征出发,运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建立了粒群随机运动数学模型: 模型描述了跳汰过程中粒群的转移概率p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关系。深入探讨了参数α_1和α_2的物理意义,从随机运动的观点描述了跳汰过程是一分离过程和混杂过程的叠加。为进一步寻找跳汰研究中的统计理论和单颗粒理论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跳汰机控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粗集理论的跳汰机控制模型。这种控制模型采用床层和水波的跳动高度作为跳汰松散度的表示,利用粗集理论分析影响因素(给料量、给料性质和跳汰频率)。结果表明,能够处理跳汰过程中的不确定和不完整的信息,为跳汰机的智能控制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跳汰选煤生产系统及其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面向Agent计算原理和方法,提出一个面向Agent的跳汰选煤MAS总体框架结构,给出了基于Petri-Net调度协作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动力煤加工绝大部分都采用块煤跳汰工艺。事实上,仔细考虑块煤跳汰与一般炼焦煤洗选的混合跳汰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但是,正在设计和生产中的动力煤块煤跳汰工艺,除了不设浮选外,基本上与混合跳汰工艺相同。现在,我们借助于跳汰过程的“重介模型”理论,从煤泥水的循环入手研究块煤跳汰工艺系统的特点,亦即与混合跳汰的区别,以达到简化工艺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块煤跳汰工艺中的洗水循环系统看成类似于重介工艺的介质循环系统,煤泥作为循环水中的加重剂。在循环水中保持一定量的煤泥,对增加循环水的密度,从而提高块煤分选效率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根据动态平衡原理,在跳汰溢流的脱水分级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叙述跳汰理论研究的现状,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提出一些改善跳汰选煤工艺的具体措施。大家知道,早期,试图从分析物体在《自由》或《干扰》条件下运动着手对跳汰过程作理论上的解释。近几年的工作中,又研究了单个颗粒在与跳汰条件相类似的加速运动液流中的行为。研究结果是获得了一系列关于颗粒运动的重要概念。稍后,又出现了《悬浮》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进行了矿物颗粒相对运动的水平速率相当于层流 (雷诺数 ,Re达到 0 2 )而跳汰的矿物颗粒的垂直运动相当于平流 (Re =0 2~ 1 0 0 0 - 1 0 0 0 0 0 )或紊流 (Re >1 0 0 0 - 1 0 0 0 0 0 )方式时的连续磁性跳汰分析。利用跳汰床内边过程理论模拟的极低与极高雷诺数的关系联用 ,进行了阻力模拟。提出了数学模型 ,并用层流跳汰数据验证。获得了下列结果和推论 :(1 )提出的阻力概念使得可以模拟在 1 0 -5 ~ 5× 1 0 -2 m范围内的粒子沉降过程 ;(2 )将提出的阻力模型用于跳汰过程模拟使得可以计算常规和磁性跳汰的跳汰床内边矿物颗…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研究了用多频磁性跳汰法分选矿物。他们提出了数学模型 ,分析了跳汰过程的床效应 ,证明了跳汰床对于细粒分离的重要性。并用新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轻杂质的影响 ,发现在较大脉冲振幅下 ,轻矿物颗粒穿过床底层 ,不能达到顶层。频率增大 ,脉冲振幅减小和床深加大都可能引起杂质减少。用已有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此推断。本研究发现了靠不平衡脉冲抬升细粒和超细粒的现象。此效应使亚筛液态给料成为可能 ,也使整个筛面上产生稳定分离。传统跳汰法不可能获得此效应 ,因为亚筛液体的均匀垂直速度使得筛面上有微小的絮凝作用。在工业跳汰中 ,五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阐明跳汰水流运动特性对分选过程作用的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分选50~0和50~3毫米级煤时,应采用不同的跳汰水流运动特性——似正弦跳汰周期和似贝尔德跳汰周期.通过对床层松散度的试验,作者归纳出四种床层松散状态,并提出当床层的上下层先开始松散,然后中层松散的松散状态最为理想.经实验和分析研究后得出,当跳汰过程床层具有中等相对松散度时,涡流撞击压力是水流作用在群粒上的水动力学的基本形式.根据对床层厚度和筛下补给水实验资料的分析,提出了适当的床层厚度和降低筛下补给水的途径——改变风阀周期.为了精确地测定跳汰脉冲水流运动特性和评价跳汰产品质量,作者根据所发现的特殊磁场,制出了浮标式电磁感应变换器和提出对跳汰分层产物分选精确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用作者在本刊曾发表的测试方法和专门设计的模拟跳汰试验装置以及能产生所要求跳汰周期特性的下隔膜跳汰机,对跳汰分选有关理论进行了研究。本文将着重研究跳汰过程中物料按比重分层的最佳条件,矿粒在交变介质流中的运动规律和最佳跳汰周期与频率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匡亚莉 《煤炭技术》2006,25(1):67-70
简要回顾了跳汰理论(包括经典跳汰理论和现代跳汰理论)、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它们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适应于跳汰分选过程的三种可行的控制方案,即:跳汰自适应控制系统、跳汰智能控制系统和跳汰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岩土工程中发展起来的离散单元法对动筛跳汰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并用现有成熟理论和专后果地所建立的模拟模型进行了验证和确认。模拟结果表明,颗粒之间的力是通过碰撞而产生的,并贯穿整个动筛跳汰过程,不同性质的颗粒相对运动的结果导致床层的仇支。模拟模型既体现了“确定派”跳汰理论的基本思想,又兼顾了“粒群一统计派”跳汰理论的特点,所以模拟结果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实际动筛跳汰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结合华东地区气煤动力煤选煤厂的建设,注意到与不分级跳汰的区别,提出了实际运行中跳汰机床层松散度的计算式;引入了床层浓度和床层中不同粒度级跳汰时当量煤泥水浓度的新想法;推出了跳汰煤泥水按粒度独立循环原理。其思路是好的,我们希望同行都来关心、讨论,以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选煤新方法,使该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跳汰机排科自动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有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和时变性,破坏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模型。这也是当今跳汰机排料自动控制系统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用系统理论和跳汰分选原理对跳汰排料自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脉动粗煤泥分选机分选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德  魏树海  张秀梅 《煤炭学报》2015,40(9):2181-2186
为改善粗煤泥的分选效果,结合国内外较细颗粒矿物分选技术和粗煤泥难选的特点,确定采用脉动方式即跳汰方式分选粗煤泥。介绍了主要的跳汰分选学说,研究了脉动水流作用下的跳汰分层理论,从颗粒受力出发,形成了跳汰分层机理的新学说。重力、浮力和压力梯度力是跳汰分层的本质力,其中压力梯度力是可变的,是跳汰分层的根本动力。对跳汰分层过程进行了重新认识,确定跳汰分层主要发生在水流上升末期。在新学说的指导下,明确了粗煤泥分选应具备的条件,研发出新型无风源脉动粗煤泥分选机,并以此指导生产操作。简要介绍了脉动粗煤泥分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生产实践表明,脉动粗煤泥分选机的分选效果好,分选下限达到0.25 mm,对-0.25 mm的细煤泥也有较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按跳汰床层松散度确定影响跳汰过程各参数的初步理论。所开发的理论模型以液流在松散区通过跳汰床层的速度为依据。斯利斯等人曾研究过流化速度突变时流化床特点的预测理论。其公式则用于跳汰床特点的预测。为了检验这一理论模型是否适用于跳汰机,对现阶段的模型研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为了通过试验检验理论模型的模拟情况,专门制造了一台特殊的实验室跳汰机。试验用特殊液体与跳汰床层中固体颗粒的折射率相同。通过这种方法可获得某些数据。试验时跳汰机床层的固体颗粒取统一粒度和密度。试验过程的记录与资料整理借助一视频装置完成,然后将试验结果与模拟模型的结果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跳汰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跳汰分选及其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因目前对跳汰分选的控制仅限于某个生产环节,采用常规的控制策略很难实现对跳汰分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为此,针对跳汰分选过程复杂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智能控制是跳汰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选矿方法即磁力跳汰选矿的理论研究。磁力跳汰选矿的概念是利用磁场和重力场两者对细粒矿物进行选别。为了解决这一任务,需对如下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开发能充分说明磁力跳汰机的动力学、床层动力学和分选过程的数学模型。在开发分批配料跳汰的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和分析过程中,得到如下的结果和结论:(1)数值模型能充分描述普通跳汰状态;(2)重力和较弱磁力的叠加能改变跳汰的特征;(3)重力和较弱磁力的叠  相似文献   

18.
维诺.  HH  郑元祥 《选煤技术》1989,17(1):52-55
介绍物料在跳汰机中进行分选的机理,并应用热力学、流体力学的理论加以分析,提出了跳汰过程动力学微分方程式及强化跳汰过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霍森  杨红军 《中国煤炭》1998,24(9):25-26,39
介绍了跳汰分选的现状及跳汰分选过程的自动控制现状。认为目前对跳汰分选的控制仅限于自动排矸及对风阀的控制,采用常规的控制策略很难实现对跳汰机单机的自动化控制。针对跳汰分选过程复杂的作用机理,提出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进行跳汰分选的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跳汰床层分布规律及产品分离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粒群在跳汰床层水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垂直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跳汰床层分布的立体模型,从而提出了系统的跳汰产品分离理论基础,并将它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密集同比重各粒级粒群的分布中心;稳定跳汰产品分选比重的分界线;统一跳汰产品分选比重的分界线。文中对每条原则都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进行了必要的论证,并得出明确的结论。此外还简要地指出一些实现这些原则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