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18-22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李纳米 《新安全 东方消防》2022,(1):52-54
防止民族文化被遗忘,党和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课业负担过重、劳动教育缺失,党和国家要求“双减”和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因体验式教育而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神农传说作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与劳动教育意义。开发“备、讲、练、评”为主要内容的神农传说主题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为一体,为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南粤古驿道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活化发展。从研学旅行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南粤古驿道研学现状,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模型,探讨二者内部互动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的因素及规律。依据互动关系模型以西京古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研学空间体系、建立特色研学主题功能单元、开设“承旧引新”的研学体验形式3个方面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活化保护路径,以增强南粤古驿道与研学旅行的互动融合。以研学旅行触发古驿道遗产活化,为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承及沿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6.
《Planning》2014,(20)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是一个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范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和亮点。文章以地方建筑为研究对象,试图开发校本课程,以实际案例为导向论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的方法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由于人主体性需要的个人人格上的独立使人的思想发展带有不确定性,如何在社会的人成长过程中加入有意识地引导作用,促使我们的学生思想发生有利地偏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的现实环境有很多适合我们思政教育的要素,将这些要素合理运用,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131-132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旅游、学习和研究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需要正确认识其性质和作用,设计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完善协同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提高我国研学旅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126-129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契合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要义,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推动学生社会参与。基于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可通过主题统整多学科课程资源、革新传统学习方式和课堂形态、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