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维仁 《新建筑》2014,(3):62-69
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建筑类型,如何在当下高密度的都市里发展成为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地景和地景建筑如何与合院的建筑形态互动?此篇演讲稿以都市合院与建筑地景为两个主题,以一系列作者完成的设计探讨了建筑与地景,合院与园林,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形态与功能的四合院和自然地景的设计可能,讨论新合院形态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与人们希望把自然融入居住状态的愿景。  相似文献   

2.
合院原型作为中国本土建筑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当代高密度城市背景下发展成新的建筑形式过程中,面临功能空间再分配、私密与开放空间秩序转换以及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需求。通过案例精读挖掘传统合院的内在形式逻辑,从空间结构、组织秩序、虚实关系三个方面归纳出合院原型营建信息的三种图式,即“九宫”宇宙图式、层级嵌套图式、“阴阳”相生图式,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实践案例进行解析。从形式生成视角,探寻合院原型拓扑再现、分形加密、竖向叠落三种操作性的重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石厦小学的设计,以升高的大树院落结合大阶梯平台,调控院落空间尺度;利用垂直功能划分,把校园活动由开放的地面层带到草坡屋顶,形成三维的合院空间.设计着重建筑与自然交错的剖面关系,创造出立体的庭院和穿插的室内外空间,成为深圳高密度复合校园的新原型.  相似文献   

4.
正id+c:我们看到您完成的项目中,经常用到"庭院"和"天井"的概念,最典型的是北京四合院天井住宅,以及去年的海棠公社住宅中也有看到天井元素。您为何对这种空间组织形式如此"情有独钟"?韩文强:依靠"院落"这个元素来组织空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四合院把重心放在"院"字上,足见"院"对于居住生活的重要性。而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五十多岁了,现在开始试着把一些关键词放在一起看,比如“院落”、“四合院”、“花园”.四合院是“建筑”,花园属于“景观”、园景建筑的范畴,是在“城市”或者“乡村”中形成的聚落,或者从更大的范围说,它是“人居”和“自然”的关系. 石涛的山水画讲的是老庄以及之后的文人传统中,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紫禁城里面的东西二宫围合的是树、土地、天空,有阳光照进来,其实是在城市里围出一个自然.庄园是中国另一种居住传统,如果有大片的自然,就是园林.  相似文献   

6.
李卫伟 《建筑》2008,(19):60-62
北京四合院建筑是北方四合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映,由于工作原因,我几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的四合院,对其建筑意境、寓意及文化底蕴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7.
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胡同中的老宅,选择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新区生活,老城区变得越来越像是老年人的城市。如何让年轻人重新回到老城中生活,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项目是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的改造,院落占地约250 m~2。在北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背景之下,设计师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1,(9):118-125
香港岭南大学社区学院是建筑师继光隆小学之后,在现代高密度的多层建筑中,体验中国传统合院空间关系的系列作品之一。这个设计同时将建筑主要量体拉高脱离地面,原有的地形草坡与原生树种得以保留,并透过不同高度的序列合院串联了原有校园的主要建筑群和宿舍区,成为学生在校园中的动线和活动的新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本项目重点塑造了新型的合院模式——由6户有机组成的"六合院"别墅。每个合院都是一个层进式的空间体系:两进公共庭院一私家院落一家。内向性私家庭院与半公共庭院的融合,赋予院落新的生命。私家庭院是每户家庭生活的中心,是传统住宅空间的延续;公共庭院是6户共享的交流场所、社区生活的单元,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考虑到北方气候特征,建筑单体充分满足当地居民对于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求,摒弃了传统合院对于居住功能的物理性缺失,强调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注重空间尺度的控制,将建筑高度控制在两层以内,以塑造宜人的庭院尺度。立面设计上,通过提炼中式建筑的典型形式语言,运用现代的建  相似文献   

10.
润·建筑工作室由王灏与叶曼联合创立,工作室前身为"佚人营造"与"曼氏建筑",主张设计从日常美学与独立思考开始,力行"人宅互养"的建筑理念,反观传统人文,取长古今工艺,尊崇自然共生法则,悉心营造文质并美、返璞归真的当代"润"生活美学。润·建筑一直坚持在中国乡村做"新民居",同时吸取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精髓,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与设计理念。2015年开始,润·建筑与左靖共同创立"乡村建造学社",逐渐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木结构"的研究中,致力于传统木结构的改良创新,并试图通过实践使木结构重新得以应用和推广。本次采访将带读者去了解润·建筑工作室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或许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设计应该回归传统与日常。  相似文献   

11.
庭院空间和居住私密性是合院住宅的主要优势。绿城中式合院产品在继承传统合院空间和形制的同时也做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上。了解传统合院的现代演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空间和形制。  相似文献   

12.
徽州合院是特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社 会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重要表征。本文针对中 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当代重构议题,立足于 徽州合院形式的设计探索,从形式美学、空间组 织、场所营造三个方面解析传统徽州合院地域 特征,运用特征归纳、比较分析、案例解读等方 法解读三个当代建筑案例,进而揭示出徽州合 院在形式操作、空间组织、组群构建三个层级 上转译与重构方法,阐释当今地域创作中对徽 州合院形式的传承与变异,探索徽州合院形式 对当代创作的潜能,并探讨建筑实践中传统与当 代、地域与全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246m~2,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  相似文献   

14.
当代建筑师在经历了"实验建筑"后,逐渐呈现出对乡村乡土营建实践的关注。一方面逐渐深入对建筑空间、材料、建构、场地、建筑形式等建筑本体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建筑的介入和公共空间的组织,促进村民的公共交往并提升乡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凝聚力,或是通过城乡互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1]。文章以云南坝美村的"桃源书院"①节点设计实践为例,思考如何在现代建筑语境下让书院不仅延续传统书院的特质,而且满足当下村民和游客的日常公共活动,笔者从场地的隐藏秩序生成到单体的形式和空间操作进行解析,期望建筑成为改变乡村社会的触媒,激活乡村活力,重构村民集体无意识的记忆和日常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维仁 《世界建筑》2009,(7):114-118
岭南大学社区学院是设计者继光隆小学之后,在现代高密度的多层建筑中,体验中国传统合院空间关系的系列作品之一。设计以两层长条形单边走廊的块体为基本模块,以交错叠加的方式型塑三度空间多层与多进的序列合院经验,并同时保持传统合院1—2层的空间尺度。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这种交锚叠加的高层合院不但提供传统空间的现代体验,更提供了这个6层高的建筑量体在地面层、2层与4层多个具遮阳效果的合院与平台,以及体量错置后形成的大开口所引进的空气对流,与户外、半户外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交流繁荣的当代,经济、文化与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建筑也呈现全球同化的趋势。大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地使用混凝土、钢铁、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不仅抹杀了世界建筑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加重了人类生态环境的污染。中国乡村由于发展较缓,某些偏远乡村聚落还未被现代都市趋同化,故乡村地域风貌得以幸存。文章希望以乡村活动中心创作为例,具体探讨现代乡村建筑的重建应如何避免现代建筑风格的趋同、场所与乡村可持续建筑应如何结合、以及场所精神应如何塑造。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7,(3)
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给这一代建筑师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契机——从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过去的建造传统当中寻找新的当代样式。分别从中国城市的建造演进、建筑师的乡村实践、数字化建造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指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实践以多元的状态和深刻的认识,逐渐推动着整个建筑专业及人员乃至普罗大众对于传统的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因为准备UED杂志和台湾建筑“都市合院主义”的专辑,我对研究室过去十年的设计作了一个初步的整理。经由他人对作品的评论与访问.譬如Frampton和朱涛等,让我在2012年的忙碌中.对自己的建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对人本社会以及地景生态等核心价值的再确认,也包括对建构材料与形式关系的重新检讨。这个反思的机会在当下熙熙攘攘的纷争当中至关重要,能真心地问自己相信什么样的建筑,还能再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从事建筑设计二十余年来,对建筑创作的认识一直是惑解交织的:如"历史或传统的文化价值对现在还有哪些影响"、"如何使建筑成为环境(城市或自然)的一部分"等。通过创作研究及实践,感触最深的是看到当代各种建筑文化思潮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在这里建筑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性、抽象性、隐喻性和建筑立面(表皮)的独立性特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使得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历程,审视当下,我们清楚处理好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关系决定了现代建筑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玛斯兰德.上院工程特点和设计过程,阐述其用独创性的多重庭院,营造多出口的私密领地,带来多重生活感受。并通过建筑结构的变化,精心设计出前院、小院、露餐庭院、下沉式庭院、后院等多重庭院,使得美式风情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围合氛围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