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2)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能力。教师要关注生成,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难释疑,在共同发展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5)
数学教学中,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要想提高聋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二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说";三是规范自身手势,引导聋生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四是注重聋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生活情境,能够用一种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着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生活情境。一、生活情境要贴合学生实际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要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正>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快速地解决和处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却在应用的时候缺少灵活性,为此我们必须改善教学形式,寻找最适宜数学的学习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自主学习"理念在数学课堂中逐渐盛行起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更新了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小学数学新增了两大抽象学派: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成熟,不仅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质量,还能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善于用逻辑性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数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笔者认为要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一是要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二是要回归生活,探索数学知识;三是要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9)
数学模型是指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公式、概念、定律、法则等呈现出来的数学结构,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重视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数学教学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3)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即初中数学学习的目标要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看到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实际意义,从而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来,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出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