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装饰》2014,(2):20-21
正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中国龙泉"于2014年初在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开幕,目前正在位于上海黄浦的组委会进行设计师作品预展。本届双年展以"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为主题,携手十一位全球著名建筑师,深入乡村、走近乡民。在充分尊重原住民习俗、历史、生态的基础上,以国际化的视野,梳理宝溪乡的集体记忆;以青瓷文化、生态文明、公共空间为蓝图,进行乡村的社会实践;并以"竹"为载体,探讨"竹建筑"与原住民及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完成定向设计。本届双年展邀请到的建筑师来自美国、中国、哥伦比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斯里兰卡、越南等(按国家首字母排名),其中包括国广乔治(George Kunihiro,美国)、李晓东、杨旭、Simon Velez(哥伦比亚)、Anna Heringer(德国)、马儒骁(Mauricio Cardenas Laverde、意大  相似文献   

2.
鲁安东  路培 《世界建筑》2015,(4):40+136
<正>我们对于建筑师工作室的兴趣是复杂的:我们怀疑它是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具现,通过审视这个"理想世界"来窥视建筑师的理念、美学乃至心理的神秘领域。或者,我们将它视作建筑师用来"生产空间"的空间,它与建筑表现一样构成了建筑生产方式的一环。又或者,我们感兴趣于它自己构成的一种建筑类型,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日常空间,它是一种工作-生活方式的物质外延。然而只有这些吗?下面3篇简短的访谈给我们展现了3个迥然不同又密切相关的工作室。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工作室反映了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师面对自己使用和内心需求时创造的真实的建筑。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的工作室则与常规的住宅难以区分,但正如庄慎指出的,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建筑"实验室",建筑师  相似文献   

3.
正2014.11.29~30无锡11月29日至30日,第一届"竹建筑·竹生活高峰论坛"在无锡大剧院成功举办。活动迎来了600余位研究竹材方向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高校学者、竹产业及竹材技术专家,通过跨行业的产业论坛,促进了相关领域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发了行业关注。论坛同期还举办了"UED建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厌倦喧嚣的城市生活,他们回归山林,倾听来自大地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了农耕,他们希望找寻生活的新出路。楼纳,这座静卧在贵州山林中的小村庄,这个奇妙溶洞里的世外桃源,正聚集着几十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他们在共同探究未来乡村的空间形态、技术以及生活方式。"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依托于"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其核心群体是建筑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在建筑本体上有所创新,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如何使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乡村复兴产生价值。"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由UED杂志主编彭礼孝发起,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师承孝相、李兴钢、章明、王维仁、刘珩等,以及黄晶涛、陈跃中等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参与;汇聚了童行书院、本土创造、上布素麻、软慕创客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以及康达膜结构、竹境、中科巨匠混凝土等众多研发性材料和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到楼纳的未来乡村实践中。未来的乡村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人民的建筑     
当我们所有的目光都在关注城市发展时,似乎忘记了占我国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人口拥有怎样的居住条件。汶川"5·12"地震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谢英俊建筑师以及他主率的乡村建筑工作室,他们在灾区修建了500余套节约型住宅。2011年,谢英俊建筑师"人民的建筑"于北京、深圳、香港、上海巡展,我们得以深入地了解其长期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6.
"竹园"——一个位于成都郊县的特色公共空间,是用当代竹建筑打造的亲子乐园。通过在无地域特色的生产厂区中植入新功能的设计策略,激发了场地的活力。选用自然材料"竹",在传统竹工艺基础上探寻当代手工建造方式,并从建构理论的视角对当代原竹建筑做出不同类型层面的研究。籍由此次竹建筑设计与实验,试图将竹构发展为乡村生活、农业和景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正2016.12安吉“知竹·乐居”第三届“竹建筑·竹生活·竹产业”高峰论坛于2016年12月2日在浙江安吉顺利召开。论坛由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安吉县发展改革与经济委员会、安吉县孝丰镇人民政府、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局承办。本次第三届“竹建筑·竹生活·竹产业”高峰论坛以“知竹·乐居”  相似文献   

8.
《中外建筑》2021,(4):18-25
姜娓娓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上海浦东新区乡村设计师,第十届青年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6年个人入选《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2019年作品参加“北京设计周”建筑板块展览.  相似文献   

9.
逃离CBD写字楼,盖座随性的铁皮房子,梁井宇邀三两朋友自由交流,关于"铁皮房子"的故事就这样说开去……2011年3月27日,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齐欣,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建筑师》杂志主编、中国知名建筑评论家黄居正,场域设计事务所董事、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城市环境设计》(UED)杂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科学技术曾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新的世纪里,技术将怎样影响建筑呢?技术与建筑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法国当代青年建筑师雅克·费尔叶的严格主义方法论也许有助于唤醒沉迷于形式主义与象征主义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5,(2):175-177
赵辰:建筑可能是综合性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行业,但同时又要面对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么我们怎么来糅合技术和生活这两个问题? 张应鹏:我家在江浙皖的交界处,我跟竹子的感情比较深,也很有感触.我从小吃竹笋长大,长在竹林中.后来进行建筑设计,竹子在建筑上的应用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大家的演讲中都提到竹文化、竹技术,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管是集成竹,还是合成竹,无非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原料,让我感觉像是对一种化学元素的讨论.建筑的原始意义跟文化是有关的,它本身就是艺术的文化,竹子作为文化,应该以什么身份介入.我的学习经历偏向于人文,因此我在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结会比较重.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1)
正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为了让更多竹建筑、竹设计、竹元素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在助推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高校的设计和建造实践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安吉县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于2017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获得较好反响。2018年12月3日,在第二届"国际竹产业、竹建筑、竹文化高峰论坛"上,2019年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安吉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策展人葛千涛三次访谈内容进行整理,试图在问答之间回顾并勾勒出"中国龙泉·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从发起、策划到落地的始末概况,并针对本届竹建筑双年展所萦绕的竹建筑、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低技术等几个核心概念的探索展开陈述。这场以"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为主题、以"竹"为载体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试图以建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方式,探索未来中国乡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或许可以为当下的乡土建设与竹建筑设计实践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低碳和可持续的社会主题,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分析了竹材料的低碳特性,探讨了竹材料的设计价值及其生态意义,详细解析了"竹建构"技术的意义创造过程,从而为建筑师更加关注竹材料的建构的本质——以符合建筑逻辑的技术方式组合,并挖掘"竹建构"文化的意义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丽水"二三间"酒窖是nota建筑设计工作室的一个乡村项目。文章从背景条件、建筑形态、平面布局、材料建造、细部设计和使用状态等方面分析了这个项目,试图讨论建筑师在乡村建造现实中的设计方法,表达了一种既保留自主性又关注场所感的建筑立场。  相似文献   

16.
竹建筑表皮的延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傣族竹楼中“竹表皮”渐逝现象的分析,借助国内外建筑师对“竹表皮”的研究探索,在当前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持地域建筑文化特性的背景下,提出傣族地方建筑“表皮”的几种延续性设计方法,引起人们对竹表皮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赵敏 《新建筑》2016,(4):80-87
建筑设计应与时代同行,怎样找到一个项目的创新点?建筑师应当一生坚持一种风格,还是要因应时代与环境去主动改变?设计到底应该追随艺术的"高冷",还是须应和普世价值与审美?针对何镜堂工作室刚刚完成的大厂民族宫和玉树州博物馆两个项目,与项目负责建筑师们展开了深入对谈。其实,赋予建筑生命力的,除了设计的具体方法,更有建筑师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参会嘉宾:王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程启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曹晓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明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展建筑工作室总建筑师张英维思平(WSP)建筑事务所董事、主持设计师黄俊Benoy贝诺区域总监、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资深会员郑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主任、总照明设计师石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设计总监杨嵘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景观照明商务总监徐莲芝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本次论坛总策划人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对象是恩施地区乡村原竹建筑,通过对恩施地区乡村原竹建筑的现状进行走访、调研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原竹建筑的基本建造特征,再从匠人、政府、建造技术和价值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原竹建筑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针对以上4点困境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对恩施地区的建筑文化发掘以及对乡村建筑多样性的保护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对谈时间:2018/08/11对谈地点:菲律宾锡亚高阿普萨拉斯酒店项目方朱竞翔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元远建筑董事吴程辉元远建筑总经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经理何英杰元远建筑项目经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经理徐迅君蘑菇云设计工作室合伙人研讨嘉宾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