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正崔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规划理论家已经有相应的精彩见解。刚才王建国院士提到蔓藤城市与田园都市、景观都市主义完全不一样,是否能深入讲一讲区别。王建国:蔓藤城市是在兴义的项目中提出的,特别具有针对性。崔院士讲到蔓藤城市适用的范围,小城镇发展和大城市发展的方式不应该采取同样的模式,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保留边缘地区的弹性。我个人认为,虽然今天的成果可以说是在继承历史发展的经验,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一座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城市30年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发展从原来比较激进粗放的模式逐步转向更精细化的发展模式。面对城市的不同需求,设计师对当地城市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引导。"蔓藤城市"规划策略希望以建筑、城市跟环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来解决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蔓藤城市"设计理念,是一种组团式的规划结构,使城市发展融入风景、保护田园。强调城市发展的过程犹如植物藤蔓生长一样的可持续。它因地制宜,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传承地域文化,试图探索一种新型的田园城市规划模式。关于"蔓藤城市"的内涵与外延、实践及推广,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学者关注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在适度规模经济中,借助蔓藤城市的形式,具体到每一个叶片的发展,更适合中国的经济。因此,我们在传统工业时期向新经济时期延伸的过程中,可以说蔓藤城市是与智慧经济非常匹配的形态。城市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我认为蔓藤城市不仅仅是城市的规划形态,更重要的它是可以作为一种城市的形态而变成发展新经济的载体。为何这样说,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是《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其作者乔尔·科特金是目前美国,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名建筑师,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规划课题。其实,在现今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课题都需要我们建筑界和规划界共同研讨,一些以往的模式在新的发展过程当中也需重新反思。我结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万峰林新区的工作给大家作相关介绍,蔓藤城市是形象化的表述,实则把当时的工作特点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大大提升,而且介入设计过程的阶段前置,在整体规划初期先确定区域的生态格局、规划布局、景观体系,这也正是蔓藤城市的一个价值取向。我们听到过很多城市发展理念,可惜大多数是昙花一现,我们希望蔓藤城市不是一个乌托邦,能够真正得到实践。这次研讨分享,我希望以从业多年的经验,从当代景观角度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探讨蔓藤城市的落地条件。蔓藤城市与当前城市发展的生态景观导向蔓藤城市的提出适应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更有利于景观体系更多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国百年乡建的经验和问题,在尊重自然和在地文化的乡村聚落生长模式的"蔓藤城市"理论框架下,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探索乡村营建实践,客观分析评价典型案例,并从中提炼出落地性强、具有操作性和持续性的营建策略。通过实践案例的经验引发思考,完善自组织的乡村建设理论。根据乡村自组织的内在基因和发展变迁的内生秩序,提出"根植乡土—村民主体—NGO参与—跨专业合作—农业创新—文化激活"的乡村复兴机制。建立健全乡村建设的监督和定性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乡村永续发展的系统性乡建复兴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发展史上很多学者都有关于城市的探讨,大致上有三种模式来表达城市的概念。第一种是宇宙模型的映射,它是基于人的信仰、基于天地之间同构的人居环境的营造;第二种是功能机器的象征,以格网模式为主,通过功能和效率主导的城市。第三种是有机秩序的载体。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由于城镇形态的尺度因素,数学原则都曾经被视作是实现城市形态整体性和完美性的一种基本手段。而与几何、格网相关联的设计,也被认为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被动的、被单向占有和定义的建筑物体,到底是什么力量赋予建筑生命并使其主动散发城市的活力?是生·活的城市或建筑。作者在巴塞罗那与菲利普·拉姆和安瑞科.鲁伊斯-格力从能量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对谈,分享了不同的有关生·活的城市实践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千年古村的陨落,失根乡绅的情感与期许。胡卜村,位于新昌县东北部新林乡境内,距县城东15km,北与嵊州市金庭镇接壤。村落前有十里梅溪绕村而过,后有七星峰为屏障,风水极佳。追溯历史,胡卜村始祖当为五代时的胡璟,曾任吴越王偏将,因取福州有功,升行军司马兼尚书事,后隐居新昌胡卜七星峰下,性爱清旷,喜吟咏,乃于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自此,胡氏家族世世代代安居此地,历经千年承传,隐居的概念已成为家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11.
~~探索海与城市的遗迹——“对话大海”@章培锋$浙江林学院 @朱慧勇$浙江林学院 @周文杰$浙江林学院 @高园园$浙江林学院 !指导老师@郭定荣$浙江林学院~~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在浙江衢州跟崔院士参加中国"未来村"讨论会的时候,他就谈到了"蔓藤城市"的话题。今天再次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可以表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到今天,需要去检讨和反思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我觉得讨论"蔓藤城市"就是这样的反思和建议,在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发展的现阶段提出来会很有意义。今天要说的"天时",包含了自然的和人文的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案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温子先(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设计董事城市综合体并不是好的发展方向对于City Complex这一概念,有的建筑师认为应该叫城市综合体,有的则认为应该叫商业综合体,我觉得其实这两种叫法都可以。从学术的观点来说,当然是城市综合体更合适一些,这样概念会比较清晰。因为它牵扯到整个新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方法。中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做城市综合体的,但这种做法现在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地方,它们之前的发展速度和现  相似文献   

15.
背景建筑都是人为建造的,很容易影响到原有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建筑是要接地气的——接自然环境、人文背景之气.从大的坐标看,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风光旖旎多姿,南郊的南山林木幽深,延伸入城,形成城市山林的独特景观.从微观来看,项目用地相隔南徐大道,居南山北侧,西侧是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广场有不小的自然湖面,西南方向与未来的金融商贸区遥相呼应;北面放眼过去,是低矮的老城区、雄壮的三山景色和延绵的长江.在多轮草图、体量模型迟迟不能定案的过程中,似乎不断听到这个古老的江南城市发自内心的关于城市复兴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发展。适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这段时间,全世界都在通过特区的发展解读中国。因为仅用了30年时间,深圳就从一个南海边陲渔村,发展成为经济繁荣、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大城市。这座城市的人口从两万增加到千万,一座座高楼大厦更是奇迹般拔地而起。比如,深圳国贸大厦曾创造出3天建1层楼的奇迹,从此产生了代表性的词语——深圳速度。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7)
<正>何为语文?答案定然会有千万种,但从语和文本身的解释而言,就是说和写,就是学习者在阅读中的感思,在交流中的顿悟和表达中的思想。运用好对话,就是请学生在课堂上不拘一格表达,各抒己见交流,帮助他们走出被动应付听学境地,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沟通机会。运用好对话,一方面,能利于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中强化识记运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在彼此切磋和对话中掌握语用技巧,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在伊利尔·沙里宁提出大赫尔辛基的中心区分散规划模型之前,"有机分散"论的规划思想就已开始酝酿。因此,尽管沙里宁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出版于1942年,但其规划思想却贯穿于工业革命后的100年中。在阿尔多·罗西的眼中,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由自身的建筑构成,由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为自然的作品构成。人对城市的思想和态度总会在找寻到某个适宜于自己的平衡点后便不再改变,即便生活在城市中的部分市民所适应的是相对低水平的物质空间环境,突如其来的改变总是难以扭转固有的思维模式。本文通过对城市与建筑理论的探索,从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与建筑理论发展脉络中,探索适宜于当今城市发展和建筑评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海口未来城市中心的大英山片区,过去为海口机场用地,目前片区中央国兴大道两旁的用地大部分均为海航所有。近年来海航已经积极启动了城市中心的建设。经过数年发展,大英山地区基础建设及部分建筑已初具规模,但也反映出诸多问题。在交通上,地区的可及性急需提升,同时遵照过去规划所形成的碎片化城市空间肌理,导致地区城市活力及人气明显不足。配合中央积极面向南海拓展海洋经济的态势,以及大力建设海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体检”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体检背景城市病的突出作为特大城市,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行列的同时,快速的膨胀也在加剧这座千年古都自身的消化不良和运行不畅。社会进步回避不了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供给、环境污染、噪音、大气污染、蔬菜粮食供应、公共安全等不同方面都较为突出。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提出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即一是要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