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于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门课程。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上由于课程文字比较繁多,学生可能存在对课程的兴趣缺失现象,情景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情景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加强,思维方式也更加活跃,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8)
为了加强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教育部专门开设了道德与法治,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门课程偏理论化,难免枯燥乏味,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生活化。就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展开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课程,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乏兴趣。从导语设计、改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抓热点、幽默通俗语言的运用、多表扬少批评、多媒体运用六个方面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体系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凸显出来,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教师探索出来,开放性教学策略就是其中之一。就如何利用开放性教学策略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阐述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5)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我国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对法律的认知提高了重视程度,从而也加快了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对小学生而言,道德和法治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主要的发展人才,必须提升自身对法律以及道德的认知。因此,从小学道德以及法律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把握法治知识内容,整合道德题材,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有效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8)
自立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和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应该从小学生开始,从源头抓起,为他们人生的最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非常重视对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从中探讨课堂教学培养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策略,逐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小学生的道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5)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让学引思"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了让初中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需要学校和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无论是教材的编制还是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情,优化课堂结构、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针对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落实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6)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而言,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思维的引导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是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抵制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出一定的改变,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体验式教学能够让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可以有效加深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应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