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首先非常高兴,我和宝贵有机会通过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合作。我认为宝贵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完全用建筑师的思路去调节材料,他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我认为在我们建筑师做的一些文化建筑中,要想把我们所要表现的文化品味表现出来,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讲,建筑的空间布置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个方面是用什么材料,特别是外墙用什么材料,怎么表现所要表现的建筑文化的性格。所以材料的性质、肌理、质感等都是现在很多建筑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我在  相似文献   

2.
正在香港的制度中,建筑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专业,二者区别很大。我们有法律约束建筑师的行为,建筑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国际惯例,"建筑师"这3个字不能随便用,一定要通过专业考试注册之后才能称为建筑师。建筑必须具备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并符合使用者的特定要求。建筑师不但对业主甲方服务,在提供服务过程当中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建筑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为社会人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6建造场地     
凯文·林奇的书《场地规划》在"绿色"设计和LEED认证的今天迟早有用.建筑师在场地上以最好的方式给建筑物设计、定位、定向以实现环境友好而遭到各种方针的轰炸.真是个耻辱!我们的东西不对劲?建筑师什么时候失去了琢磨像选址这样基本想法的能力?这又是现代主义者的错吗?他们教育我们如何占有并建造场地,但有时也忽略了它.现在公众认为如果没有Excel电子表格的帮助,建筑师都不知道如何在一块土地上正确地给一栋大楼选址……. 给一栋大楼选址,有许多因素起作用:气候条件、地貌、规模、景观等等.通常,建筑师不用选择地址,格瑞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除外.即使我们没有选择,建筑师仍旧要反思和批评他们被迫在工地上定位建筑的方式,即使他们因此失去该项目的委托.换句话说,地点必须设计.  相似文献   

4.
张利 《世界建筑》2015,(4):28-29
<正>一个在历史上被接受的说法是:建筑师是建筑作品的"母亲",业主是"父亲"。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它即反映了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作品产生过程中的密切而复杂的其生关系,又直白地指明了建筑师在其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这里不含有任何性别歧视的因素)。自古以来,建筑师对所承担的"母亲"这一角色有着说不尽的委屈与埋怨,虽然这一角色客观上也为建筑师的失误提供了借口。所幸的是,建筑师在两种建筑的设计上可以同时扮演"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一是建筑师的自宅,二是建筑师自己的工作空间。我们很想知道当建筑师拥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5.
声音     
《新建筑》2020,(3)
正设计,不能停留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要带有自我独立的判断与思考,这也是建筑师存在的价值。建筑与工业品不同,是不可复制的。在各种风格涌现的现代,我们猛然发现各个城市都"长"得差不多,在不同城市,不同的国家,若不仔细观察会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处。因为,过多地复制使得现在全世界的城市都过于相似。建筑自身是  相似文献   

6.
营造琐记     
王澍 《世界建筑》2012,(5):22-23
"营造"而不"建筑"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我甚至一直回避"建筑"这个词,因为它前提在先地把"造房子"这件事搞得太重要了:多种综合的理解,需要"创造力",更多地表达  相似文献   

7.
对话WOHA     
<正>UED:你们在设计中是如何回应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的?WOHA: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等角度来讲,我们正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建造行业是一个变化缓慢的行业,每个项目从概念到建成一般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想象一下,50年的时间可能只是五到十个建筑周期,但在50年内建筑之外的世界却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如今很多建筑师仍然只是在把21世纪的时尚表皮套在20世纪的建筑上而已,我们改变得太少太慢。建筑师还能做更多,应当有策略地去重新审视建筑与城市,而不是墨守成规,接受现有的定型的建筑和城市形态。建筑师必须大胆去设想5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情况,然后从现在开始通过每一个项目去一步步地向未来靠近,这点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自己更开放、更大胆,为了让城市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和建筑的关系。环境一直在那里,建筑是后来者。建筑师应怀着谦逊的姿态将建筑恰当的安放在那里。重点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和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竞争和消耗,而是共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环境和建筑的关系中,人的体验是核心,这也是建筑这件事得以存在的理由。建筑师需要脚踏实地,走到环境和空间中去呼吸、触摸和体会,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上帝。"——胡宪(出自"有方空间"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人民要求建筑师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组把广州林凡同志的来信转到中国建筑学会。林凡同志对于解放后一些建筑不满意,并举广州文物宫的建筑为例,进行了批抨。他要求建筑师们创作“实用的、经济的、有民族风格的、美观的”建筑,并问有没有“全国建筑家协会”这样的组织,如果有,希望在那里展开在建筑方面的批评。此外,人民日报还收到若干封对于建筑的民族风格问题的来信。人民关心祖国的建筑,对建筑师提出要求是正当的。人民有权利要求我们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讨论现在存在着的许多关于建筑的问题。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建筑的水平,包括建筑的艺术水平,是不容易迅速提高的。我们的创作将要远远地落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后面。当建筑学会成立的时候,上级就已经号召我们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提高建筑水平的重要武器。现在人民已经把这要求提到我们面前来了。 本期同时记载三篇关于东欧兄弟国家建筑的文章。这三篇文章对于我们分析、批判解放後所遭遇的许多有关建筑艺术的问题会有级大的帮助;是我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很好的参考资料。 我们把林凡同志的来信刊载在这里,希望广州文物宫的设计建筑师予以重视。 我们欢迎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或非会员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广大读者群众对于国内各地解放後的新建筑给予坦率的  相似文献   

10.
热点     
《新建筑》2015,(2):152
<正>赖特的遗产2015年2月,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10个建筑作品被列入本年度美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首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对象。作为一位出身"纯正"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当年被微软公司选中,在光盘百科中制作了赖特专辑:作为最为中国建筑学子们熟知的现代主义建筑宗师之一,赖特此次被申遗的建筑作品很可能是中国学生们做的第一个建筑模型。但是赖特对于我们而言,其实仍然很陌生。赖特在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1.
建筑之外     
<正>"建筑之外"最初起源于马达思班的十年展览,之前做的实践比较多,于是我们不想做一个单纯关于建筑的展览了。这个展览介绍建筑师这个身份之外的一些想法与实践。第一个展览是2014年元旦前后,马达思班从1999到现在16年的时间,最初定位就是思班,思班也就是策略、规划、建筑和媒体,所以这四个东西加在一起,也奠定了一开始就是跨界状态。实际上,我们过去担任了很多的角色,关于建筑之外,是想梳理一下我们在建筑之外都干了什么。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多同  相似文献   

12.
《广东建材》2010,(12):10-10
<正>12月10日,京沪穗三地知名建筑师齐聚广州大剧院,围绕"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建筑这点事","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好建筑师"三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多次被推向高潮。《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主持了论坛开幕  相似文献   

13.
<正>虽然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地标热有点虚火过盛,但如果据此就说现在已经到了地标性建筑的末日,说现代建筑缺乏丰富性、不健康,这也是一种太过简单化的粗暴说法。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关于地标建筑的争议已经出现。英国查尔斯王子在皇家建筑师协会发表演讲时,他把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工程,比喻为"一个备受爱戴又优雅的朋友脸上长了一个大瘤子"。而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成立175周年纪念活动上,查尔斯时隔多年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建筑师,日常以做建筑设计为主。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在不同地方做了一些城市设计、城市研究的工作。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拿什么与城市分享",有点儿像一句歌词"拿什么与你分享"。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对建筑师来讲,城市又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都会有一定的城市思考,不管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做城市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出于社会公平的善意,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法,从更大的范围思考建筑。另外我们这两年在办一个暑期培训班,让建筑师带领学生结合项目去研究城市的课题,这就是我这次演讲题目的来历。  相似文献   

15.
正李翔宁:中国和韩国当代的建筑,可以进行平行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西方建筑理论,也可以向韩国建筑师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主义"所具有的延续性,在中国却有所不同,因为我们损失了很多历史,所以中国当代建筑师谈到我们需要补偿。现在中国城市仅仅采取"都市主义",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过现代建筑的进程,所以说中国所经历的现代主义,如同梁思成所采取的一样,是形式主义跟中国传统的结合。作为韩国首尔市的总建筑师,您对于中韩两国平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正>赖军:说到天大的建筑教育气质,我认为是严谨务实,就像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我发现现在很多在一线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是天大毕业的,因为天大的学生都特别务实。我们老开玩笑说:"天大建筑毕业的基本都是做总建筑师、总工的多,做院领导的少。"所以我觉得天大更务实。天大的设计风格比较朴实、规矩,它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这样,在设计上也显得更纯粹。像清华可能更强调理念,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再比如同济,因为地处上海,所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地考虑项目的落实和运营。  相似文献   

17.
正人情化建筑理论倡导者,现代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的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一生都坚持"人情化"的建筑设计,他认为建筑、人与自然环境应该是和谐共生的,空间需要很好地为人提供服务,并强调"建筑不应该脱离自然和人类本身,而是应该遵从于人类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这一概念提出之前,阿尔托早已在其建筑设计中践行了生态建筑的理念。对于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对话朱育帆     
<正>UED:2012年的中国美术馆的竞标可以说是当年的一件大事,最终还是国际建筑师取得第一名,并且很多人认为该方案传达了中国艺术的精神,而中国的很多建筑师在艺术的基础性教育上可以说是比较缺乏的,您怎么看这件事?朱育帆:我们必须承认差距的存在。虽然建筑界最近的二十年都发展得非常顺利,但是与最高水准还是有区别的。艺术思想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虽然我们现在有建筑学专业,也有艺术专业,但之间还是有隔阂的,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国内的很多建筑也在努力做与艺术相关的实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听一位美国建筑系学生讲过这样一则趣事。他的一位学经济的朋友有次很认真地对他说,"建筑师一定是个很好的职业。"他很奇怪,"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建筑师挣钱不多,尤其比起你们在华尔街工作的人。而且经常加班加点,非常累。"他的朋友说,"对啊。可是即使知道  相似文献   

20.
营造琐记     
"营造"而不"建筑"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