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区,高探1井下组合的战略突破,进一步证实了准南下组合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分段构造建模、分带落实下组合构造与圈闭特征,结合关键成藏要素匹配关系研究,深化了下组合大构造成藏条件认识。研究认为,①准南中—下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资源潜力大;发育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等多套规模有效储层;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性巨厚泥岩盖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具备良好的封盖能力。②准南下组合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静态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好;动态成藏要素时间配置关系好,圈闭形成早,构造形成期与主力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匹配,后期改造弱、保存条件好,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成藏条件。综合关键成藏要素分析,优选下组合近源背斜型圈闭吐谷鲁背斜、呼图壁背斜及东湾背斜作为准南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位于蒙古国中部的尼尔金盆地是一个中生代裂谷盆地,目前仍处于勘探早期。盆地内下白垩统湖相泥岩和纸状页岩具有很强的生油能力,下白垩统的煤系地层及上二叠统-下侏罗统中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和煤层是可能的气源岩;盆地内广泛分布着3套储集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的泥岩是潜在的盖层;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及远景圈闭类型。通过对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尼尔金盆地很可能形成多套含油气层系和多种油气藏类型,推测在盆地中部和南部会有大的油气藏存在。  相似文献   

3.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岩,在上新世早期达到排烃高峰,生成的油气通过相关的裂缝系统垂向运移到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石灰岩裂隙型储集层中;中新统加奇萨兰组为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提供有效的区域盖层;油气在侧向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质的烃源岩、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层、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裂缝、有效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油气生成期与构造活动、裂缝及圈闭形成期的良好匹配等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存在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烃源岩为上侏罗统黑色泥岩,储层为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区域盖层为始新统泥岩。东部坳陷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为始新世,各种油气成藏地质事件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坳陷中、东部区域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而坳陷西部区域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小,油气资源前景较差。  相似文献   

5.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以生烃灶质量与生烃有效性为主要依据,结合储集层、盖层、圈闭、成藏历史及构造格局,将北乌斯丘尔特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对各含油气系统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地质作用过程开展研究及评价,分析了油气勘探前景并指出重点的攻关方向。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已知的)+始新统(推测的)含油气系统规模大,成藏组合关系相对优越,勘探潜力最大,勘探重点是寻找良好的储集体及对圈闭形成时期与生排烃期匹配的评价;另2个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仍是油气成藏的制约因素,上古生界—石炭系(已知的)含油气系统勘探程度最低,是远景勘探领域。研究成果对于明确盆地的重点勘探领域以及寻找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彧  黄娟  赵雯 《石油实验地质》2015,37(4):473-478
通过分析墨西哥湾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油气地质特征,及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盐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进一步认识到墨西哥湾盆地上侏罗统牛津阶—第四系更新统发育了4套优质烃源岩和多套性能优越的储集层,封堵性能良好的局部和区域盖层遍布整个新生界层系,断层提供了运移通道,构造和地层圈闭发育,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盆内中侏罗统发育一套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很多大型油气藏均与该盐岩相关。盐上和盐下储层中均有可观的油气发现,随着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盐下油气藏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勘探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油气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北部和南部分别主要是气藏和油藏,而中间过渡地段油气兼有,为带油环的气藏。通过分析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这种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圈闭充满度、油气组分、储盖组合南北不同。由北向南圈闭充满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CH4含量逐渐变高,而CO2和H2S含量逐渐变低。以上侏罗统膏盐层为界,北部发育盐下上侏罗统碳酸盐岩储盖组合,而南部发育盐上下白垩统碎屑岩储盖组合,中间过渡地段盐下及盐上储盖组合均发育。膏盐盖层的分布范围是控制油气差异分布的关键因素。据此建立了油气差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不同区域的油气勘探目标进行评价,指出:在北部盐岩分布区,主要寻找上侏罗统气藏;在南部盐岩缺失区,寻找的重点则是下白垩统油藏;在两者之间,上侏罗统气藏和下白垩统气藏及油藏均是潜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界陆相盆地,前中生界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十分优越,勘探实践证实有过油气运聚,展示了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需要抓住勘探重点,从有利区带和圈闭入手,注重湖相沉积演化的特点和岩浆岩对烃源岩演化及油气成藏的影响,寻找突破口,打开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烃源灶规模大;②发育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等多套规模有效储集层;③发育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性巨厚泥岩盖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具备良好封盖能力;④发育成排成带分布的大型背斜构造,北部斜坡区还具有形成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良好圈闭条件;⑤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静态要素匹配良好,动态演化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有西段四棵树凹陷、中段和东段大构造、北部斜坡等3个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异常高压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流体压力封闭层呈等深(顶部深度为4.470~4.485km)分布,其以上为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以下为异常高压流体系统(压力系数可达1.9~2.1)。压力封闭层的形成除与储集层物性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地层水运移过程中的矿化热液沉淀作用有关。晚白垩世以来,封闭层与其下伏的三工河组中、下部及八道湾组共同阻挡了深部地层水及油气进一步向上运移,成为马桥凸起区的区域性盖层,使二叠系烃源岩早期(晚三叠世末至侏罗纪)生成的石油与晚期(白垩纪以来)生成的油气相分隔,并阻止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中侏罗统运移。据此认为,在马桥凸起区,中侏罗统发现的石油是深部油气藏早期部分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下侏罗统异常高压油气藏为多源油气多期混合成藏,因储集层物性差,大规模成藏的可能性较小;深部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圈闭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应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4参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2.
胜北构造带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含油气层系多,已在中侏罗统及白垩系等多个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已发现的油气藏储层致密。针对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充注机理研究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技术,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源岩成熟史模拟结果,分析油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开展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构造带主要有2期油气成藏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近纪—第四纪;水西沟群烃源岩有早晚2次生排烃,分别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生排烃期以新近纪为主;油气成藏受油源断裂、砂体连通性和断层封闭性控制。胜北洼陷东北区烃源岩发育,地层超压,深大断裂发育,不同层位砂岩储层叠置展布,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研究成果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准南前陆盆地玛纳斯背斜油气动态成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背斜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典型含油气构造,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的油气特征及来源问题使其成藏过程亟待准确剖析。为此,应用流体包裹体、储层沥青显微观察、储层定量颗粒荧光测试等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油气地化参数分析资料,剖析了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与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玛纳斯背斜主要存在2期成藏,第一期成藏时间在距今11 Ma左右,以源自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烃源岩的中低成熟原油充注为主,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二期成藏时间在距今3 Ma左右,以源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充注为主,伴随下白垩统较高成熟度原油充注;②后期大量高成熟天然气的注入导致原古油藏发生“气侵分馏”作用,并逐渐改造形成现今的凝析油气藏,与此同时,伴随“气侵分馏”作用的进行,古油水界面在保持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逐渐向上调整,形成了现今的气水界面。结论认为:玛纳斯背斜油气藏经历了2期成藏,表现出“早油古藏,晚期气侵”、改造调整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浅-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下奥陶统,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1)底板为前震旦系;(2)底板为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可成为有效封堵面,形成有效圈闭;(3)底板为震旦-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圈闭前端震旦-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77,自引:14,他引:77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J2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期(J2t)-白垩纪压扭盆地阶段与新生代前陆盆地阶段的演化历史.4个构造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的叠合,形成了南厚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决定了油气聚集的基本面貌;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隆起纵横叠置,制约着相应地质时期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在垂向上,以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与广泛分布的异常压力封隔层为界可将盆地划分为C-T2,T3-J1s,J2-K1与K2-N-4个各具特色的成藏区间;油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与异常高压流体系统的幕式突破,导致了以垂向运移为主导的运聚模式,多源、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现有油气田的分布及勘探趋势表明4个NNE向基底断裂带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沿着它们形成了4个油气富集的黄金带.这些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之间的耦合方式是制约形成油气田及导致含油气丰度差异的关键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分别发育"远源、缓坡、次生"与"近源、陡坡、原生"两种典型的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类型,断裂与岩性体(砂体、砂砾岩、砾岩体等)的有机组合部位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侏罗系-白垩系的油气主要富集在NE、NEE向压扭性构造带上,它们是腹部地区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Ī������������ɲ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成藏条件、期次和时间进行了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天然气与第一类原油同源。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莫索湾凸起位于盆1井西凹陷和昌吉凹陷之间的隆起带,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白垩系和侏罗系的砂岩储集层发育,构造形成时间早于油气形成期。包裹体组分及均一温度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油气为两期成藏,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吐谷鲁群油气成藏时间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7.
����-����������������̽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下简称银—额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了勘探前景。经综合评价认为银—额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地块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群,下白垩统、侏罗系是盆地的两套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湖相泥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以II型有机质为主,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苏红图组和巴音戈壁组储层是盆地两套重要的储层,岩石类型总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型。盆地发育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两套成藏组合,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遍布全盆地各凹陷,是一套完整的成藏组合。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是盆地重要成藏时期。盆地远景资源量较丰富,油气总资源量达12.42×108 t,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发育,但至今尚未对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行过系统研究,影响了对该区中生界油气的勘探。对该区进行了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生界下—中侏罗统坊子组主要为沼泽相的煤系烃源岩,总体评价为差—较好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下白垩统蒙阴组以湖相泥岩为主,有机质类型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的标准,应以生油为主;下白垩统西洼组和中—上侏罗统三台组为差—非烃源岩。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结合构造演化史动态分析了中生界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生烃演化过程。结论认为:研究区中生界有机质经历过两期成熟演化过程,济阳坳陷次级凹陷的中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门限深度介于3000~3700m;主要生烃演化过程发生在新生代,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研究成果为该区中生界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б���¹�³��б�ɲ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6井和吐谷1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准南西部新近完钻的井。通过对这两口井的钻探已经意识到,准南的勘探不仅有工程技术上的风险,更面临着严峻的地质认识问题。通过对安6井和吐谷1井的生烃条件、油气源对比、储层分布、盖层有效性,构造圈闭条件以及异常高压对成藏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准南西部地区油气来源复杂,既有上部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及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烃源 岩生成的油,也有下部J1+2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混合;但以下部J1+2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为主;储层为近缘泛平原-滨浅湖陆源碎屑砂体;而油源断裂的发育则是成藏的关键因素;属异常高压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