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选取夯土、砖混、框剪、剪力墙等四种结构类型住宅建筑,计算其物化阶段的单位面积、单位工期碳排放量和单位面积、单位使用年限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就单位面积、单位工期碳排放而言,夯土住宅最低,砖混住宅最高;就单位面积、单位年限碳排放而言,夯土住宅最低,框剪和剪力墙住宅较高且比较接近;就建筑材料碳排放比例而言,钢材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在框剪和剪力墙住宅建筑中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选用对资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利用率高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21世纪发展新型建筑体系的大趋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探讨减少建筑碳排放的途径和合适结构类型、结构材料的选择,本文从重型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及相应的结构材料入手,对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定量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轻型结构〈重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对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少。建筑物在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建筑生命周期总碳排放比例最大,为95%左右。因此,通过减少这一阶段的建筑能源消耗来减小碳排放是建筑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为研究案例,通过碳排放因子法对该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以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计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显著降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采用新型施工方式,降低了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距离等参数,分析太原2个典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骨料生产、水泥生产、运输和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效碳排放。基于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和选定的边界条件,以典型案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运输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距离等数据的情况下,相比采用天然骨料混凝土,2个典型结构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等效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25%和8.39%,且显著降低天然骨料开采及填埋场占用土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 确定了采用再生混凝土取代天然骨料混凝土具有相对碳排放优势的范围; 天然骨料从矿山运输至搅拌站距离、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填埋场距离以及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再生建材工厂距离的临界值分别为18.3、8.5、18.8 km。  相似文献   

7.
钟春玲  蔡笑天 《砖瓦》2022,(8):56-59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问题研究与减排治理探索也在有序展开。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从结构方面看可展示装配式与现浇式两种结构的优势,是建筑行业绿色减排发展的积极举措。基于此,围绕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展开研究,简要概述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后,分析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运算方法,并指出该类住宅建筑合理减排后的现实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方法,对结构保温板住宅从建材生产、建造、使用到拆除等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清单分析,并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与传统砖混住宅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进行对比,表明结构保温板建筑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王晓丹 《绿色建筑》2022,14(1):12-15
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在总碳排放量中约占48%,其中住宅建筑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因此,住宅建筑碳排放研究对我国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以天津市某住宅楼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结合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北方地区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的住宅碳排放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筑业活动及相关产品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定量分析建筑物GHG的排放情况,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了探讨建筑业减排指标和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本文选取木结构、轻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3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同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木结构建筑相比其它2种结构的建筑具有较低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建材和产品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筑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运行阶段、拆除与处理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涉及的具体碳排放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方法为活动因子乘以排放系数。活动因子按照各阶段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建材消耗量,运输方式、距离和运输重量,工程的机械台班数,建筑年能耗模拟值,材料再利用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以及材料再循环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选取马鞍山某住宅小区项目,对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构成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6个阶段中运行阶段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为77.12%;随着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降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由50年的65.14 kg/m2·a增加到10年的132.05 kg/m2·a。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作为案例研究,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讨了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施工过程碳排放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碳排放的优化控制可带来较大的减排效应。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碳排放特性分析,构建了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施工碳排放计量模型和方法,选用某展馆钢结构桁架拼吊装工程进行实例分析,设计了 3 种施工方案情景,共 36 种机械配置方案,分别进行离散仿真模拟,从碳排放、成本、进度3 个目标分别进行了统计和情景对比分析,实现了施工碳排放的准确测评以及低碳约束下施工方案的优选,是对传统碳排放计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碳排放系数法构建模型,结合工程量清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 探讨预制率对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深入探究工程造价、总建筑面积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以漳州某住宅楼为例, 探讨施工阶段碳排放的排放规律并提出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一般土建工程;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在 671 kgCO2/m2左右波动,单位造价的碳排放在 2749.33 kgCO2/万元左右波动; 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的碳排放随着预制率的升高而增加; 碳排放总量与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住宅碳排放阶段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维护阶段、拆除阶段.以预制率为36.8%的上海某项目为例,将装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现浇住宅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住宅在建造阶段、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在使用阶段、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则和现浇住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全球范围内对低碳问题的关注使人们重新聚焦于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家庭作为城市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碳排放在整个社会碳排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传统的城市空间分异理论,城市空间结构应当与家庭碳排放密切相关,即离城市中心越近,家庭碳排放,不论是出行碳排放还是生活碳排放都应该越低;反之亦然。而且,在同等规模下,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家庭出行碳排放也应当较低。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与家庭碳排放的相关分析,验证家庭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尽管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主城及周边地区扩张迅速,跨江通道不断兴建,但传统的多中心格局仍然在延续,且由于路网结构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不同,汉口和汉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一研究结论对于从城市规划角度,特别是从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角度减轻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胀开裂全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DIANA,详细分析了锈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全过程.仿真分析表明:混凝土保护层的锈胀开裂过程可分为内裂、扩展、外裂和内外裂缝贯通4个阶段;锈蚀产物膨胀率一定时,混凝土保护层内侧裂缝的产生主要与混凝土抗拉强度相关,其他因素影响甚微;混凝土保护层表面锈胀开裂及其裂缝贯通主要与相对保护层厚度有关,该值越大,裂缝越不容易发展;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能有效延缓锈胀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保护层非均匀锈胀开裂时的钢筋锈蚀率较均匀锈胀开裂时低;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的特征主要与钢筋净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比值相关,当该值较大(>3)时,仅角区保护层发生局部剥落,否则保护层将整体剥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