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地压及其监测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山地压是矿山生产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阐述了矿山地压及其引起的地质灾害,并分析了一些实用的地压监测方法及控制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地压活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兰虎  李明  孟中华 《采矿技术》2012,12(3):50-51
介绍了铜坑矿地压监控机制及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分析了地压监控长效机制与矿山安全生产的关系.该地压监控机制在铜坑矿井下地压监测与地表岩层移动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顺利预报预警了多次地压活动,为实现矿山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峰矿100#矿体安全隐患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辉 《采矿技术》2004,4(2):14-16,28
高峰矿100#矿体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大量民采的滥采乱挖, 导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高峰矿在100#矿体的安全事故隐患防治方面,对地下采空区进行了大量充填,对地表塌陷区修筑了排洪沟,并加强了地表塌陷区的观测和井下地压活动的监测. 建议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压监测管理制度和监测手段, 通过逐步掌握地压活动规律, 实现对地压活动的有效监测和预报, 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局部地压活动显现,而频繁的地压活动容易对井下围岩及生产设备造成破坏,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通过矿山开采现状及井下地压活动的表现形式,从岩体内部地质构造弱面、采空区、无序开采及爆破震动等方面分析矿区地压活动产生的原因及规律,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压活动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地压活动现象,对矿山地压管理及保证矿山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红山铁矿地压综合监测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震监测系统、常规地压监测网及围岩变形自动监测及报警系统在多区段大规模开采的大红山铁矿的初步应用研究.对钻孔应力计在安装初期自身所受多种应力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适应期应力分解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构想.对矿山地压近阶段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估.利用定期测量实地数据和依靠光缆及网络技术传输的实时数据信息,实现了对矿山地压活动的监测预警,并有效可靠地指导了矿山安全生产.综合地压监测技术将在今后的矿山安全管理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局部地压活动显现,而频繁的地压活动容易对井下围岩及生产设备造成破坏,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通过矿山开采现状及井下地压活动的表现形式,从岩体内部地质构造弱面、采空区、无序开采及爆破震动等方面分析矿区地压活动产生的原因及规律,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压活动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地压活动现象,对矿山地压管理及保证矿山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区顶板地压活动常给矿山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成灾,直接破坏矿山生产,并威胁到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探索采空区顶板地压活动规律和空区顸板处理方法,战胜顶板地压灾害,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矿石回采率已是许多矿山迫在眉捷的任务.本研究以中国高岭土公司观山矿为实例,对高岭土矿分层崩落法采空区悬顶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矿山地压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矿山地压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意义、地压监测研究的现状、地压监测的必要性.并列举了国内外现有地压监测的方法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各种方法要根据该矿山的实际情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钻孔应力计对李楼铁矿12-1~#和10-4~#采场进行地压监测,在采场布置地压监测点,获得采场回采过程中的采场地压活动规律,确定合理回采顺序和地压管理控制方式及措施;提出防止地表大面积沉降的预防措施,避免重大地压事故,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回采巷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压问题一直困扰着矿山的生产,如何预先了解所要开挖回采巷道的地压情况是许多矿山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CRISR)的RFPA2D对小官庄铁矿的回采巷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直观的看到了所要开挖回采巷道的地压分布情况,进而有效地指导了矿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开发所遇到矿山地压4大难题①非煤矿山3个群次灾难地压显化规律;②大量民窿老采空区的大面积地压灾害控制与治理;③国家及省(区)级"特大事故隐患区"屡治不愈;④深井岩爆及其触发上覆隐患区机制.在综合剖析众多地压灾害实例、主控因素体系、宏观破坏特征基础上,得出了耦合于暗空场的矿山地压演化规律,即①民采空区与未充填暗空场为特征空间;②以开采扰动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促成特征空间动态破坏;③决定于暗空场条件的不同类型动态破坏形式决定了对采场结构体系的等效静态荷载分布;④静-动-静耦合作用下矿山地压演化.提出耦合于暗空场的矿山地压研究3个阶段程式与动静耦合数值计算发展,阐明了作为特例的局部矿山地压研究方法的特定使用范围.开创性发展了地压研究方法,成功地用于高峰矿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余茂杰 《矿业工程》2006,4(5):14-17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地压活动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其地压活动现状、基本特征和显现机制,采取有效的地压活动控制措施,减少了因地压活动而发生的事故,实现了矿山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地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清  吴速英 《金属矿山》2008,38(6):80-81
针对井下开采地压测试技术的应用,对矿山地压测试应用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以ARM嵌入式系统及常规地压监测系统在矿山建立微震监测系统,通过进行不问断数据信息采集、三维背景应力场分析、依靠网络技术传输,从而实现对深部地压活动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更加及时可靠地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留矿法嗣后充填开采中的地压活动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北大冶石头嘴矿区开采中出现的地压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的分布、采场布局方式、采场开采顺序、充填活动等是影响地下开采矿山地压活动的主要因素.在采取一系列监测与控制措施之后,矿山的地压活动得到基本控制,矿山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兰虎 《采矿技术》2018,18(4):38-40,54
铜坑矿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为根本出发点,与科研单位合作逐步增加地压监测设施设备并及时高效维护,建立了较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地压管理制度,有效实现了对矿山地压的监测预警,对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实践证明,加强地压管理工作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安全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采矿山的矿体埋藏浅、空区分布复杂,地压灾害事故时有发生。针对传统地压监测手段存在的缺陷,将微震监测系统应用于浅埋矿山,并对地压活动规律及灾害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震监测系统能够三维实时反应井下地压活动状况,据此可有效识别和圈定地压活动风险区域,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矿山地压灾害预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进了非线性科学理论数理模型,将其应用到矿山地压灾害预警中,并运用Visual Basic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制了矿山地压灾害预警管理系统软件,结合MapGis图形特性显示功能,将其与数据、预警程序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矿山地压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视化。同时,将此矿山地压灾害预警程序软件应用到柿竹园矿的地压灾害预警中,成功的进行了多次预报,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了矿山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洪兴  赵奎 《采矿技术》2009,9(6):1-2,8
通过对下垄钨矿樟斗矿区地压区地压活动和规律的调查,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提出了在充分保证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回收地压区的资源。通过回收利用地压区资源,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矿山开采过程中地压显现对采矿的影响,结合现场开采情况及地压现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水平开采后的地压分布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围岩所受的拉压情况不同,白云岩基本不会发生拉压破坏,而黑破岩、砂岩及含矿白云岩岩体很可能发生拉压破坏,尤其黑破岩的抗拉压强度较低,很容易发生破坏,造成在黑破岩中的巷道支护困难;随着深度的增加,上部地应力也逐渐增大,对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需特别重视地压管理措施的实施.研究结果对矿山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矿山后期开展地应力测量,完善地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龙  石峰  赵宗义  王平  白登荣 《采矿技术》2021,21(3):142-144
天湖铁矿岩体硬度较大,井下水平构造应力较大,开采深度大,极易发生岩爆等动力灾害.为分析开采过程中各中段岩体稳定性规律,采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台网优化设计,最终建立了定位误差约为10 m,灵敏度为?2.6震级的地压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监测的需求,基于监测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圈定潜在地压灾害区域,对岩爆等动力灾害进行预测.地压监测系统在天湖铁矿得到较好应用,为矿山安全管理及地压灾害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