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陇县地区平凉组三段发现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平凉组主要为斜坡至盆地边缘沉积环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次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第三段中部薄层砂岩、粉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纹理和单向交错层理,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但以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为主,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的流动所形成的,初步认为应属水道内潮汐沉积.  相似文献   

2.
湖北松滋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岩,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呈整合接触,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夹有深水异地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以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异地沉积以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为主。浊流沉积鲍玛层序C、D、E段发育,以粉屑灰岩、泥晶灰岩为主;碎屑流沉积以泥晶砾屑灰岩为主。其岩相类型有泥晶灰岩(M1)、泥晶粉屑灰岩(M2)、泥晶砾屑灰岩(M3)、泥页岩(C1),可组合为盆地-盆地边缘相(M1+C1)、下斜坡亚相、上斜坡亚相(M1或M1+M3)、开阔台地相(M1+C1)四种组合。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期,水体逐渐变浅,但总体表现为深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十万大山盆地西北斜坡带的下三叠统,主要为海相碳酸盐沉积,按沉积特征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相区;北相区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以鲕粒灰岩发育为其特征,厚894~970米;南相区为盆地相沉积,由薄板状灰岩、瘤状灰岩、页岩以及砾屑、砂屑灰岩组成,厚307~521米。薄板状灰岩、瘤状灰岩和页岩为盆地相的原地沉积,而砾。砂屑灰岩则属异地堆积、即碳酸盐重力流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有三种成因类型,即碎屑流、浊流和颗粒流沉积。碎屑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约占重力流沉积总厚度的80~90%,累积厚百余米,由厚层至块状的粗砾屑灰岩组成。浊流沉积由细砾屑及砂屑灰岩组成,以具正粒序为其特征,分布普遍,但单层厚度较小。颗粒流沉积由中砾屑灰岩至砂屑灰岩组成,岩石结构特殊。在粒度概率图上,各类重力流沉积都表现为包括宽广粒級范围的平缓曲线,但碎屑流、浊流和颗粒流沉积又各具特征。它们的粒度参数及其在CM图和粒度参数离散图上的表现,相互间也有明显区别。重力流沉积的物源,主要为北相区碳酸盐台地上的大致同期沉积(外源),次为盆地内经一定程度固结的泥晶灰岩(内源)。台地和盆地之间存在一较陡的原始斜坡。推算早三叠世末期盆地深度当在800~1000米左右。研究这种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不仅与研究沉积环境、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有直接关系,而且在指导石油勘探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力流沉积本身就是良好储油层,而深水盆地的原地沉积具有很好的生油条件,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生储盖组合。而且,重力流沉积储集岩四周均为不渗透层所封闭,本身就具有圈闭条件,油气的聚集不受局部构造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十万大山盆地内,在下三叠统现今仍伏于中三叠统和侏罗系之下的地区,不管有没有局部构造圈闭条件,都可把这种特殊的储集岩作为钻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湘黔边境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盆和扬子碳酸盐台地的接壤地带。自早寒武世清虚洞期起,湘黔地区碳酸盐沉积相带发育良好而完整。从贵州中部至湖南中部依次发育台地蒸发相、局限海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斜坡相、盆地边缘相和盆地平原相。台地边缘带是重力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台地边缘浅滩相主要发育亮晶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生物屑灰(云)岩。台地边缘的兰绿藻礁具有完整的礁组合。礁核主要由表附藻骨架灰岩构成,次为葛万藻粘结岩、纤状藻障积岩等。礁前塌积带由粗砾至巨砾级的礁角砾、生物屑和灰泥组成。礁后带主要为暗色泥晶灰(云)岩、藻屑灰(云)岩,鸟眼构造发育。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而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规模重力沉积的基本因素。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发育有类型繁多的重力再沉积碳酸盐岩。即①重力流沉积,包括a.碎屑流,b.浊流及c.颗粒流沉积;②孤立岩块;③滑塌沉积。它们在中、上寒武统各组段地层中普遍发育,其累积厚度超过400米。重力沉积与以纹层状碳酵盐岩为主的垂直降落沉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组合。在各类重力沉积中,以碎屑流和浊流发育最好。碎屑流砾屑灰岩多属斜坡带的水道充填沉积,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向盆地边缘方向,其层数、单层厚度和粒度均明显减小,但分布范围有所加宽,趋近于呈席状分布。本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均甚发育。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单层薄(<10厘米)、粒度细,以均匀递变的粒序层和鲍马序列发育为特征,在斜坡下部和盆地边缘广泛分布;高密度浊流沉积单层厚度大(>20厘米)、粒度粗(可达中砾级),以具粗尾递变和发育中~大型交错层为特征,并多构成“似鲍马序列”,其分布主要限于斜坡水道内。本区的颗粒流沉积具有三层结构:下部的反粒序段、中部的块状段和上部的正粒序段,其重要性远逊于浊流和碎屑流。孤立岩块是来自台地边缘的巨大的礁灰岩块体,四周为暗色纹层状灰岩所包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本区还发育由①弯曲纹层、②同生褶皱、③原生错断、④滑塌角砾岩构成的完整的滑塌沉积系列、它是斜坡带的可靠相标志。碎屑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为下陡上缓的两段式或平缓的一段式,浊流以较陡的一段式为主,颗粒流则以下级上陡的两段式为特征。粒度参数离散图可将碎屑流与另两类重力流沉积区分开来;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所得的因子载荷图则能较好地将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沉积物相互区分开。在CM图上,不仅三类重力流沉积均有各自的集中分布带,而且国Ⅰ_m值可反映出分选性的好坏顺序,即浊流→颗粒流→碎屑流分选依次变差。根据本区可靠的地质记录可以得到如下认识:①碎屑流、浊流等不同类型重力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或部分转化;②粗粒浊积岩中出现中~大型交错层是不奇怪的,这与粒径大小对床沙形体的控制作用有关;③浅水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保存潜能大得足以使其留在地质记录中。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塔中地区早奥陶世末期一中奥陶世初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碳酸盐台地可能转变为孤立台地性质,台地东端与库满坳拉槽区的深海盆地之间以陡斜坡过渡,陡斜坡上发育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根据钻井资料该斜坡带上分出了三种不同沉积类型,即塌积灰岩、滑动沉积岩和碎石(屑)流角砾状灰岩.  相似文献   

6.
杨田  操应长  王艳忠  张少敏 《石油学报》2015,36(9):1048-1059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沉积物成分结构、浓度、搬运沉降方式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该深水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济阳坳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包含碎屑流和浊流2种类型,碎屑流沉积根据杂基含量和结构差异,分为起结构杂基作用的泥质碎屑流和起成分杂基作用的砂质碎屑流;浊流根据其触发机制、沉积相序特征,分为沉积物滑塌成因的似涌浪浊流和洪水成因的准稳态浊流(异重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多为厚层块状杂基支撑砾岩、含碎屑砂质泥岩等,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砂质碎屑流沉积多为厚层块状砂岩、含砾砂岩,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可见逆粒序,泥岩撕裂屑和漂浮泥砾多在沉积相序中上部发育。似涌浪浊流沉积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可见冲刷充填构造;准稳态浊流沉积以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逆正粒序、正粒序沉积发育,相序内部可发育突变接触面或侵蚀界面,上攀层理、炭质纹层发育。滑塌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似涌浪浊流沉积组合为主,包含部分的滑动滑塌伴生沉积;洪水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准稳态浊流沉积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7.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类型多样,其中碎屑流砾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再沉积碳酸盐岩,发育在扬子碳酸盐台地南部和北部边缘斜坡相,主要为复合支撑,在其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脉动性或波动性以及流动转化现象。据砾屑灰岩的分布范围、层位变化及旋回特征,表明扬子碳酸盐台地南部边缘,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是向东南推进的,扬子地块南缘已进入地壳变薄下沉的成熟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沙井子地区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物,其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第一岩性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砾岩和砾屑灰岩;第二岩性段主要为灰岩与细砂岩或粉砂岩互层;第三岩性段主要为生屑灰岩、核形石灰岩夹砂屑灰岩。根据混合沉积物中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及组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八种形式:①碎屑岩夹灰岩;②碎屑岩与灰岩互层;③灰岩夹碎屑岩;④陆源碎屑散布于碳酸盐基质之中;⑤碳酸盐作为碎屑岩的填隙物;⑥碳酸盐颗粒散布于陆源碎屑之中;⑦陆源碎屑砾石与碳酸盐颗粒混合沉积;⑧陆源碎屑砾石和碳酸盐颗粒散布于碳酸盐基质之中。通过对混合沉积物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混合物主要形成于潮坪至台地环境,海平面的变化严格控制着混合物的类型,碳酸盐沉积与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斜坡沉积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右江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在海平面升降旋回的各个时期,均有重力流的发育,并显示各自特征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低水位期以盆缘-下斜坡混屑浊积岩为特征,陆棚边缘体系域中重力流相对较少;海侵期重力流以钙屑碎屑流及其再改造砂沉积为主;高水位期重力流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成因类型丰富,主要以钙屑塌积岩、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碎屑流及浊流大量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岩心观察,理清砂质碎屑流沉积构造特征--发育丰富的块状构造和滑塌变形构造,可见大量泥砾;识别出岩性的垂向组合特征,由底至顶为含砾砂岩段-细砂岩段-泥岩段。从砂质碎屑流的定义、岩石学特征和流变学特征等3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砂质碎屑流的识别标志--大套块状砂岩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含砾砂岩不整合接触,砂岩中泥质撕裂屑和漂浮泥砾现象丰富,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研究结论可为砂质碎屑流的研究以及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中鉴别出内潮汐沉积。TZ30井折中上奥陶统厚627m,主要由深灰色含笔石页岩组成。其中夹有3个发育砂级碎屑岩和颗粒石灰岩的层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内潮汐沉积及其共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马底驿组为一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共生组合。原地沉积为水平层理发育的暗色泥板岩。重力流沉积为暗灰、灰色的厚层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薄-中层浊流沉积组合。深水牵引流沉积为内潮汐沉积类型。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以发育透镜状、波状、脉状层理、双向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为特征。深水原地沉积与异地沉积在剖面上组成了复杂的复理石韵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潮汐沉积属于水道型内潮汐沉积。  相似文献   

13.
李向东  陈海燕 《石油学报》2021,41(11):1348-136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对其展开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与沉积构造(特别是包卷层理),对拉什仲组浊流沉积中指向性沉积构造(大槽模和小型交错层理)进行了详细的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大槽模的古水流方向主要为SW向,平均方位为230°,可代表沉积时的区域斜坡方向;小型交错层理具有复杂的古水流样式,依据主、次优势古水流方向与区域斜坡方向的关系,可将古水流划分为顺坡流(浊流)、偏转叠加流、斜反射流和正反射流等区域。综合岩性特征、包卷层理的成因和复杂的古水流样式,可判断桌子山地区拉什仲组具有阻塞浊流的沉积特征。阻塞浊流沉积的发现对于更好地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向东  陈海燕 《石油学报》2020,41(11):1348-136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对其展开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与沉积构造(特别是包卷层理),对拉什仲组浊流沉积中指向性沉积构造(大槽模和小型交错层理)进行了详细的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大槽模的古水流方向主要为SW向,平均方位为230°,可代表沉积时的区域斜坡方向;小型交错层理具有复杂的古水流样式,依据主、次优势古水流方向与区域斜坡方向的关系,可将古水流划分为顺坡流(浊流)、偏转叠加流、斜反射流和正反射流等区域。综合岩性特征、包卷层理的成因和复杂的古水流样式,可判断桌子山地区拉什仲组具有阻塞浊流的沉积特征。阻塞浊流沉积的发现对于更好地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钻井及露头证实下扬子陆区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叠系3套烃源岩。盆地发育时期的动力学环境决定该时期的盆地原型,盆地原型影响盆内岩相及烃源岩展布。幕府山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张裂背景下的被动陆缘克拉通盆地,盆地相及深水陆棚相呈环带状围绕古隆起或台地发育,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推测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及北部幕府山组烃源岩发育较好;五峰组—高家边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前陆盆地,盆地相、斜坡相、深水陆棚相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条带状分布,盆地相、深水陆棚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预测五峰组—高家边组烃源岩主要在南黄海地区中北部发育且有一定厚度;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坳陷型盆地,在该盆地中各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分布,三角洲相、潮坪相、沼泽相为烃源岩发育优势相带,发育龙潭组品质中等—好的烃源岩;预测龙潭组烃源岩在南黄海盆地中部发育,是南黄海盆地古生界的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普遍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其中石峡谷剖面发育完整,岩性变化明显,为达瑞威尔期等深流沉积的理想剖面。以石峡谷剖面克里摩里组中段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相关地球化学测试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石灰岩岩组与页岩互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克里摩里组中段共发育10个石灰岩岩组可划分为3个旋回;单层石灰岩以不同的透镜体形态及样式尖灭于页岩之中;石灰岩中发育平行层-均匀层-平行层序列和平缓微波状条纹构造,在显微镜下表现为交替的灰泥和粉晶聚集带。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综合判断认为:克里摩里组中段石灰岩与页岩组成混积层系,包含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积层系及碳酸盐(陆源碎屑岩)与混积岩混积层系2种类型,可能为受天文旋回控制的深水等深流周期性溢岸混合沉积所致。克里摩里组中段深水等深流成因混积层系的发现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页岩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扬子地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显微组分中无镜质组,沥青反射率具有不确定性,故热成熟度较难确定。综合运用岩石热声发射实验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西部典型井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经历的最高古温度及热演化成熟史进行了恢复。样品的热声发射信号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显著,热凯瑟尔(Kaiser)效应明显;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经历的最高古温度范围为293~324℃,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210~256℃。同时利用二次加温验证热Kaiser效应敏感,表明热声发射技术可用于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的测定。在对典型井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成熟史模拟中结合最高古温度作为约束条件所得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4.0% ~4.5% 和2.6% ~3.2% ,处于高演化过成熟阶段,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的有机质成熟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奥陶统烟溪组作为湖南下古生界一个新的勘探层系广泛受到能源地质学家的重视。运用偏光显微镜、高分辨率扫描电镜、X射线全岩衍射、有机碳含量及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吸附脱附等检测手段,对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页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为斜坡—盆地相沉积,深水陆棚和深水盆地相页岩发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其次是黄铁矿和长石;脆性指数较高,有利于压裂开采;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生物结构孔、粒间孔、片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微裂缝及矿物破裂缝;孔隙度中等,渗透率较好。研究区发育2种类型的孔隙结构,以介孔和微孔发育为主的孔隙结构,总孔容和微孔总孔容相对较大,比表面积也非常大,其储集性能和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可作为烟溪组重点勘探的层段。中奥陶统烟溪组页岩孔隙发育主要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其次受矿物组成和有机质丰度的控制。研究区中奥陶统烟溪组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2型为主,TOC含量介于0.05%~5.6%之间,RO值介于2.72%~3.82%之间,已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有利于页岩气的大量生成。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埋藏深度适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井所获取的地层岩心资料,揭示该地区下志留统风暴沉积较为发育。基于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详细分析了下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段中上部风暴沉积的特征,并阐明了风暴作用对泥页岩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风暴岩岩性偏细,以粉砂岩为主,石英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具2种不同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发育底部冲刷面、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垂向上主要识别出4种风暴沉积序列,均具有从底到顶粒度变细的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序列与风暴流能量的强弱有关。下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频繁的风暴活动与研究区的古地理背景和古气候条件具有内在联系。特大型风暴对浅海陆棚深水区的细粒泥质沉积物特征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降低有机质含量、减少单层厚度、破坏垂向连续性、改变原始沉积构造和侧向稳定性等,总体上降低了泥页岩的品质。因此,研究认为在页岩气的勘探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风暴因素对陆棚深水区原始泥质沉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塔北隆起早奥陶世碳酸盐岩沉积相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北隆起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可明显地划分为西部的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区和东部的深水碳酸盐斜坡—盆地相区。台地相区以潮坪相最发育。深水斜坡—盆地相区明显受早奥陶世塔里木地块东缘的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所控制。区内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可与Tucker模式相比较。下奥陶统沉积旋回发育,并可进行区域对比,反映了这种沉积旋回是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有关。在浅水台地相区,沉积旋回的顶部往往出现短期沉积间断,导致碳酸盐沉积物经历大气淡水淋滤与溶解作用,形成溶蚀孔隙。但是,这种孔隙还受到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