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岩溶作用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塔中层间岩溶与塔北风化壳岩溶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别。为进一步识别塔里木盆地层间岩溶发育模式,分析古岩溶发育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奥陶系及上覆地层之间的地层缺失情况,通过野外剖面考察及室内岩心实验分析,考察了传统风化壳岩溶和层间岩溶野外剖面及典型特征。研究表明,层间岩溶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自上而下分别为结核垆坶带(残积带)、风化裂隙带(渗流带)和溶蚀孔洞带(潜流带),各自形成的溶洞连续性较差;并发育多期旋回,组成数十米的层间岩溶发育带,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认为塔里木盆地层间岩溶型储层是多期次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深埋次生孔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瓷酸盐岩储层是成岩期白云岩化,表生期古岩溶和后生期深理溶解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深埋溶解作用既可通过扩大改造光期孔洞缝形成溶蚀扩大孔隙体系,亦可通过溶蚀碳酸盐产生新增孔隙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碳酸盐储层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黑-埕北断阶区古岩溶测井相与演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对财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溶识别标志。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史提出岩溶演化模式,指出多期的构造旋回;复杂的断块欣斜作用和长期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的溶蚀是研究区古岩溶发主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广西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岩溶泉域的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采用包含UZF模块与CFP模块的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 -2005)对S31号泉流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UZF模块可以模拟非饱和带内表层岩溶带的水分运移及其对泉流量的调蓄作用,CFP管道模块能模拟岩溶区的地下管道流动。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岩溶泉流量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以钻井、测录井、地震、测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为基础,对川中地区高石梯 -磨溪构造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储层颗粒滩特征与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准)同生期海水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是早期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表生岩溶作用和烃类(有机酸)充注作用是晚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改造的重要建设性和保持性成岩作用,多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了龙王庙组溶孔洞型储层,并在晚期超压气藏中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测试技术对粤北梅子窝钨矿 58矿脉研究发现:石英包裹体的主要类型为Ⅰ型包裹体(NaCl-HO体系),主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成分以 HO为主,含少量 N、CH、CO 气体,均一温度在 169.1~358.7℃,盐度(w(NaCleqv))0.70% ~8.41%,成矿流体密度为 0.66~0.94g/cm,显示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及中低密度热液。研究认为,当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时,流体体系失衡引起钨络合物分解,并重新与 Mn2+和 Fe2+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最终在有利部位沉淀晶出形成钨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垂向变化出现异常以及温度、盐度及密度出现分段聚集而又相互叠加的现象,提出矿区存在两期成矿流体的叠加作用,在不同岩石接触界面及温度梯度带是重要的找钨地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靖边气田榆31井区马五1-4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和岩溶古地貌特征的研究,认为沉积微相中的潮上带膏质云坪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其次是潮间潮上带含膏云坪。对孔隙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近地表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模糊层次综合预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大量的实际数据分析、论证了岩溶塌陷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桂林西城区岩溶塌陷灾害严重且典型,其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自然因素是影响岩溶塌陷的基本因素,而地表水和工程活动的影响主要起加速和诱发作用,通过改变塌陷的基本条件而加速塌陷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城区模糊层次结构预测模型,模型包括了3个层次(目标层、条件层、因子层),6个条件(岩溶、覆盖层、构造、水文、模型包括了3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靖边气田榆31井区马五1-4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和岩溶古地貌特征的研究,认为沉积微相中的潮上带膏质云坪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其次是潮间潮上带含膏云坪.对孔隙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近地表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万庄岩溶型金矿的构造特征与隐伏矿床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万庄金矿属岩溶型金矿床,其控矿构造有古岩溶和断裂.早(Ⅱ,Ⅷ号)、晚(Ⅲ号)两期岩溶分别发育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团山子组第3、4段与大洪峪组第3段厚层白云岩中,其上及附近发育有与岩溶贯通的张性控矿断裂(Ⅵ、Ⅶ号)。根据岩溶的发育规律、含矿张性断裂与含矿石英脉的构造形迹及物探资料等分析后认为,两层岩溶将继续向西南端延伸.矿区南部是寻找岩溶型金矿的最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北部潜山区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单井及连井储层特征和储层空间类型分析,研究哈拉哈塘油田潜山区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即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表层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带储层以孔洞型储层为主;垂直渗流带主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水平潜流带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其中水平潜流带的物性最好,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4类储层中,裂缝孔洞型储层厚度最大,而洞穴型储层对储存油气贡献最大。通过对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的研究,为其勘探开发及快速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藏地球化学——石油地球化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滑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长期作用于灰岩裂隙往往使岩溶或破碎带更加发育,形成地下溶洞,给地下管道工程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险。为了查明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根据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J8)存在差异,运用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探测地下目标地质体的结构和形状。通过在广西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井间电磁波CT技术可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提供可靠精确的地下地质资料,经钻孔验证,效果良好。为管道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补给区的灯盏河岩溶泉为期1年的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中SO24-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灯盏河岩溶泉泉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灯盏河岩溶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24--Ca2+型,具有很高的硫酸盐浓度,且变化幅度较大,SO24-浓度为0.35~8.76mmol·L-1;灯盏河泉水SO24-的硫同位素组成为(3.80~25.76)×10-3,反映泉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土壤有机硫氧化和石膏岩层溶解的控制;泉水硫同位素组成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旱季大于雨季,且旱季变化平缓,主要受石膏溶解的控制,而雨季变化幅度较大,反映雨季地下水硫酸盐土壤有机硫源贡献的增加及其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塔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识别标志和孔隙类型,分析其形成的机理和主控因素.从成岩环境特征、酸性流体、运移通道以及运移动力等方面观察埋藏期岩溶的形成机理,分析温度压力、地层酸性水和构造断裂等因素对埋藏岩溶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华北型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其分布规律,依其导水性把陷落柱发为三大水文地质类型,指出多数是隔水的,但若形成较新或处于强径流带及集中排泄带及集中排泄带,可成为矿床驻水通道,勿通奥灰水进入矿坑,发生突水淹井事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韧性剪切带内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在含金流体的运移,金的沉淀富集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田(床),金矿体的控制作用,金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沉淀富集机理,在总结前人韧性剪切成岩成矿的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变形变质作用入手,探讨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金矿化富集的关系,认为,流体作用下韧性剪切带内的变形变质作用控制着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8.
储层应力的二次分布及其对储层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打开后,由于原地应力平衡的破坏,井眼周围应力将重新分布。当储层胶结强度较低时,近井带存在塑性区。由于塑性区的存在和钻井过程中泥浆滤液及固相颗粒侵入的双重作用使近井带的渗透率很低,并将地层分为具有不同渗透率的三个带,即损害带(含塑性作用)、塑性带和弹性带。在测试、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流体的流入将增大塑性带宽度,从而加剧对储层的损害。临界流量与损害带的渗透率、地层的胶结强度成正比,与产出流体的粘度成反比。塑性带的宽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胶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构造应力是地下水运移、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与成矿流体(地下水)运移关系的研究发现,是大主压应力低值区和已知金矿床、金矿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成矿流体运移、成矿元素卸荷的有利场所;成矿流体的运移受三种因素联合控制,构造应力控制了其平面分布,流体上升的驱动力主要为温度梯度,其次为水力梯度。构造应力场与地下水运移、分布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用成矿理论研究、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0.
强岩溶发育区的岩土工程问题是很复杂的,通过讨论影响建设工程中岩土工程质量评价的有关岩溶发育规律,水平大空腔溶洞的稳定性评价及正确判定岩溶发育程度的勘察手段以及桂林市的某些典型的新(近期)老(古)塌陷及其岩土工程对策,进而对诸如解放桥这类重大工程的深大桩基础以及事故频发的挖孔桩等桩基础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