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继电器是PC技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剖析了这一概念的内在含义.在粮食工业中流程控制居多适合PC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根据这一状况,还结合饲料生产线中的一个控制部分分析采用PC进行控制的设计思路、编程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2.
生产线旋转工作台的控制逻辑本来十分简单,但是若用可编程控制器PC来控制,需占用大量的I/O点,费用太高。介绍了PIC16C54单片机的主要性能,针对生产线旋转工作台控制逻辑相对独立的特点,提出了用PIC16C54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C)对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改造方法;另外也介绍了用PC控制器对生产线实现自动控制的一般设计方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 PC)构件是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提升其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尤为关键。文章以PC构件厂的生产管理模式和普遍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PC构件生产线模式的需求分析,设计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架构、静态和动态信息模块,完成管理系统的开发。通过订单跟踪和生产管理在管理系统中的集成,完成PC构件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一体化管理;并基于数字孪生模型与PC构件生产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订单跟踪的可视化管理。结果表明:管理系统通过对PC构件的订单跟踪和质量管理,可实现订单数据的全面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决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线程技术实现PLC与PC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线程技术以其控制灵活、实时性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领域.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线程技术的PLC与PC之间的串行通信,给出了PLC的通信协议,描述了PLC与PC通信的流程图,设计了上位机监视控制界面,实现了PLC与PC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介绍TJS工业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以及PC控制的硬件结构与程序设计 .机械手用PC控制 ,简化了电气线路 ,增强了控制柔性 ,具有工作可靠、便于维护、易于扩展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根据润滑脂生产线的工艺流程,采用PLC和工控机设计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通过使用PLC对生产线中的流量、温度、液位等信号进行采集,对各种工业用阀门与泵进行控制,结合使用力控组态软件设计操作界面,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 一、概述可编程控器(PC)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装置。起初,PC主要用来取代陈旧的继电器控制,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的PC已不仅用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也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P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已列所有工业控制装置之首。 PC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受用户欢迎,其主要原因有: 1.可靠性高。由于PC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所以从硬件和软件二个方面采取了措施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使PC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国外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已达数万小时。  相似文献   

9.
运用Petri网方法,建立了装配生产线模型,给出了装配生产线调度控制系统的优化算法,即:按周期计划安排生产;按日进度计划用Petri网预测缺件;基于关键工序点的在制品控制。为装配生产线系统实时调度控制与动态仿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所技术概述研究所通过开展智能化控制、智能识别、智能检测、通信控制、生产线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研究,研制了可用于生产线集成的成套智能装备。依托微电子智能组装设备、生产管理系统软件等技术优势,开展了智能生产线总体架构设计、智能生产线设备系统集成等技术研究,建设形成了国内首个微电子共烧陶瓷基板智能制造生产线。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矩阵变换器调制策略与系统运行控制之间不协调会造成系统干扰,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调制模型预测控制(modulati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2PC),基于经典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改进控制策略,对矩阵变换器系统的输入输出性能进行优化。M2PC策略不仅包含MPC策略的多种优良特性,而且能够避免由MPC策略引起的可变开关频率,降低系统输入输出谐波,控制过程简单,不需要引入其他变量,应用前景良好。最后对M2PC策略进行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际应用中要求实现人对自主式机器人进行无线控制,增强机器人应对能力的问题,介绍了一种PC机对机器人实现无线控制的方式,即PC机通过单片机和PTR8000与机器人成功实现无线通信.提出了无线控制的总体设计方法,编制了发射和接收程序.实验证明,该设计基本取得了最初的设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种引进的微机控制自动木材加工生产线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进行剖析、研究,分析了其控制功能,主要介绍该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组成,各控制单元的功能及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控制过程,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长流程板材生产线在面向汽车、家电、造船、桥梁、石油、建筑及钢结构等行业,生产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品板材时钢水精炼控制要求,并就某典型的现代板材生产线钢水精炼目标控制与工艺装备技术能力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红外焦平面热成像仪原理,系统采用FPGA对数据进行采集控制,采用DSP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与PC机通信,在硬件上构成一个以DSP+FPGA+PC的成像电力在线检测系统。文章给出了红外成像视频信号和DSP数据处理方法,并使用VB6.0实现图像在PC机上的显示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PC机和单片机系统构成两地控制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由单片机系统实现对蓄电池充电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现场控制,并通过串行总线与远程的PC机通讯,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能及时、可靠的检测和控制蓄电池的运行参数,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电池,提高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适当的缓冲区容量是保证生产连续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借鉴DBR理论,通过生产线多节点控制方法设置缓冲区容量,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最优产出。以某公司柔性混流自动化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将混流生产线分解为串联生产线和并联生产线,根据不同的生产线特性分析了库存缓冲区的不同类别,建立普通、装配和装配后三种缓冲区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Witness仿真软件对该生产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将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各自得出的缓冲区容量进行对比分析,给出最优缓冲区容量的建议。通过理论模型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缓冲区容量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的实现生产线的平衡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是一种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为实现PC机在控制局域网络(CAN)的应用,开发设计了PC机与CAN的接口——PCCAN适配卡,介绍了ISA总线与CAN总线控制器接口的硬件与软件实现方法,并具体讨论了以微控制器89C51为核心的CAN总线测控节点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PLC的供排水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PC机与PLC控制供排水的实验平台.重点介绍了供排水PLC控制的程序设计,简要介绍了供排水控制实验平台的组成和监控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Motorola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联机应用软件PC Master及其通讯协议作了简要的介绍。利用PC Master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多级计算机测控系统,并可借助于因特网实现远程测量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