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光复先生在《建筑是美学的误区》(下称《误区》)一文中,表现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满腔热情,可是热情和冲动毕竟不能代替冷静的思辨。《误区》一文中可以商榷争辨之处颇多,本文拟就其要者略  相似文献   

2.
(一)偶尔读到郑光复先生“建筑是美学的误区”一文(载《新建筑》1990年第一期),颇感费解,于是从最初级的知识入手,以求领会作者意图。顺手翻开简明社会科学辞典,找到“艺术”这一词条,释文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3.
郑光复教授的“误区”系列论文,是一组充满激情的建筑理论檄文。它发出“美学误区”这一响亮的警语,淋漓尽致地抨击了“建筑即艺术”的观念和创作倾向。论文切中我国建筑界的时弊。我们的设计实践的确存在着这类“误区”现象:不少大型公共建筑不是注重空间的实用效益,而是追求空间的排场、气派;不少室内设计不是精心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前年初夏,东南大学出版社为郑光复先生出了一本专著《建筑的革命》。据说该书在学界反响强烈。其实早在1990年,郑先生在《新建筑》上刊出的那篇《建筑是美学的误区》,就已经点过一把火。为了进一步阐明该书的“主旨提纲”,一年后先生又写了一篇危机与机遇──已经开始的建筑革命,刊登在2000年第11期《建筑学报》上。他指出,信息化产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在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建筑革命,而且正在进入发展中国家,但国内多数人还苟安现状,有意无意地拒绝建筑的产业革命。他说;因为大工业──信息化‘自助式’建筑系统”的出…  相似文献   

5.
符号论美学和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建筑》1984年第5期发表了刘开济先生的《谈国外建筑符号学》,《建筑学报》1984年第8期发表了项秉仁同志的《语言·符号及建筑》,读后大开眼界。他们的论文,为我国建筑学研究开拓了新领域。现结合符号论美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倾向是不谈思辩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新经验主义抬头,科学哲学得势。美学也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辩方法,采取“由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除  相似文献   

6.
千茜 《风景园林》2009,(2):12-12
我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建筑同样是一种权利的雄辩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如此评价建筑!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年终特稿有篇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撰写的《权力美学中国建筑的头号敌人》,这个标题很深刻的反映了当下中国人对待建筑的一种态度和现象。  相似文献   

7.
萧默 《华中建筑》1993,11(2):16-19
该文由对《建筑是美学的误区》一文的商榷引起,首先从逻辑学和哲学角度,论证了“建筑艺术不是艺术”、“建筑不是艺术”等说法就和“白马非马”的荒谬命题一样不能成立,坚持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继从层级性角度,论述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及其属性,即低、中层级的建筑,其艺术性体现为创造一种主要与其物质性的目的性规律性的和谐的美,类似于而不属于实用艺术,高层级的建筑,其艺术性则应已进入了狭义的、纯粹的艺术领域,除须取得与物质性外更须主要取得与其精神性的目的性规律性高度和谐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必将更多地“违反”物质性的某些“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8.
郑光复先生在不少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建筑非艺术”的观点,以力挽狂澜之势,大声疾呼勿蹈美学误区。郑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教授,理论上颇具灼见,创作功底深厚,是我久怀敬佩的老师。然而,他的这些观点我却不能苟同。一、人类把握世界的三途径人的心理行为是个统一整体,分而言之则为认知、意志、情感三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美学作为古老的理论研究,不仅引起了许多建筑名家皓首穷经地探索,同时建筑美学的理论自身魅力,也引起了建筑学域外的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当代,最著名的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1)[1](Roger Scruton,1944-,图1),他为建筑界贡献了一部建筑名著《建筑美学》(Architectural Aesthetics)2)。正是因为《建筑美学》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重要建筑理论家的基础,不仅在建筑界,在美学界也形  相似文献   

10.
颜萍 《中外建筑》2001,(6):14-15
从人类拥有“建筑”开始,表现主义建筑也就产生了。这样讲当然是一般概括而已,人类真正有意识强调建筑的“表现性”特征,并称之为表现主义建筑那是近代的事。但它不仅仅是西方现代建筑史上一个小插曲,表现主义建筑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从它诞生到现在,一次次展露风采,独领风骚,并对当代建筑以及审美观持续发生着影响。 1 表现主义的哲学基础及美学特点 表现主义建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的艺术观点影响到建筑领域,从而产生了表现主义建筑。表现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甚至更远的过去,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新康得派哲学家康拉德·费德勒、唯意志论哲学家尼采、艺术家里格尔等人的学说,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1.
孙中华 《工业建筑》2023,(1):253-254
<正>19世纪初,德国诗人歌德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建筑与音乐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中写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19世纪德国音乐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其著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中,在前人对建筑和音乐关系总结的基础上,补充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形象地阐述音乐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视觉艺术,音乐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听觉艺术,通过视听觉的转换,时间中展开的音乐可以表现建筑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2.
《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是一部从建筑美学视角对近代岭南建筑文化进行剖析的理论佳作,作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现有建筑美学的理论成果,在生存价值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建筑审美文化机制的四层次说和建筑适应性理论,由此构建了系统的建筑美学体系。在对近代岭南建筑、尤其是侨乡建筑的文化与美学研究中,作者结合其美学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全书逻辑严密,视野宽广,为岭南建筑学派在人文领域的深层次拓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园林美学家金学智的《风景园林品题美学——品题系列的研究、鉴赏与设计》(以下简称《品题美学》)的首发式学术座谈会,201 1年7月6日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举行.会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沈元勤介绍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并热情致辞,他高度评价了《品题美学》多方面的价值;作者金学智介绍了该书的写作经过和心得体会;随后与会嘉宾自由发言.专家们畅所欲言,座谈会开得认真热烈,洋溢着和谐的气氛.发言主要可梳理归纳为以下几个主题层面.  相似文献   

14.
马琪  李坚 《云南建筑》2007,(5):29-31
《红楼梦》里蕴含着丰富的建筑美学,很值得我们建筑艺术工作者去学习。通过《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仔细阅读与研究.感悟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的空间处理的艺术、哲学精神、意境美及其中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建筑是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著名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名著《艺术哲学》中,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与他同时代的巨人歌德也曾说过:"建筑是一种僵化的音乐"。先哲  相似文献   

16.
王晓 《新建筑》2007,(3):4-6
讨论了中国古代美学中“放逸”的哲学基础与美学特征,比较了其与解构主义的主要异同;通过以“放逸”的美学精神对解构主义建筑的解读,提出除了理性主义以外,二者的精神比较接近,认为依据“放逸”精神的中国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可以参照解构主义建筑,本着理性主义精神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释义学美学家伽达默尔认为,建筑是具有目的性和意向性的艺术,而建筑师所进行的正是这两方面相向可逆的“双重顺应”的工作。这里所谓目的也就是伽氏在其名著《真理与方法》中指出的“原型”,它是建筑本体意义上把生活功能模式化的一种表述;而所谓意向,则是来源于社区的历史及其流传物与现时的艺术、风俗共生的一种联想,是心理体验的寓意。工业时代的社会结构孕育着现代建筑的原型,而机器美学的追求又造就了经济、简洁、抽象的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双重顺应,一方面,为了使建筑本体得以实现,需要对人的生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到建筑合理的内在秩序,我们称之为“功  相似文献   

18.
简讯     
评论冷静面对"地标建筑"我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建筑同样是一种权利的雄辩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如此评价建筑!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年终特稿有篇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撰写的《权力美学:中国建筑的头号敌人》,这个标题很深刻的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美学的研究与国内美学研究总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建筑美学观念的提升,建筑美学专著的出版,研究与评论队伍的形成,以及建筑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一、美学研究的总形势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总形势显然是很好的。正如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所指出的,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势之一:在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的同时,看重从理论上探讨美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趋势之二: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20.
当我在我的非非斋北窗下读完汪正章教授所著的《建筑美学》一书,抬首眺望窗外矗立着的一幢幢出自当代人之手的工业化初期的建筑时,缅怀过去,展望未采,我惆怅不已,感慨良多。 《建筑美学》展示了一幅多么丰富多采的建筑美的画卷呀!“敬畏时代”的“埃及式”的建筑美,“优美时时”的“希腊式”的建筑美,“武力与豪华时代”的“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