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钛年评     
全面回顾和评述了2003年我国钛工业的生产(包括海绵钛、钛粉、钛锭、钛加工材及钛设备)和市场现状,以及应用开发和企业改革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展望了2004年的钛市场。  相似文献   

2.
牙科钛及钛合金表面烤瓷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介绍了中国钛工业发展的历史,钛的资源和钛的应用情况以及钛合金发展所取得的进展,中国钛工业经历了4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产能已达到年产3650t海绵钛和2800t钛加工材的生产能力,并建立了一个从海绵钛生产到钛锭熔炼,铸造,加工及钛设备制造的完整的钛工业体系,钛材已被广泛用於化学,宇航,航空等各个工业部门。中国已成长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钛工业国,同时还总结了中国钛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展望了中国钛工  相似文献   

3.
钛属难加工材料 ,加工费用占成本比例较大。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钛制品不仅能降低成本 ,而且有望提高钛的性能。1 元素混合法生产钛制品1 .1 控制组织提高钛制品机械性能亨特法 ( Na还原法 )生产的海绵钛较脆 ,经破碎就可得到价格极低的钛粉 (该法制成的钛粉也可称“海绵钛细粉”)。但由于该钛粉中含有生产海绵钛时残存的 Na Cl等氯化物 ,疲劳强度大幅度降低。克劳尔法 ( Mg还原法 )生产的海绵钛较硬 ,氢化后变脆 ,破碎后再脱氢处理就可得到钛粉。这样制成的钛粉价格较高。将熔炼、加工制成的纯钛板 ,经氢化 -脱氢 ( HDH)处理后制成钛粉…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钒钛基地,目前钛产业链基本完整,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高端金属钛产业。调研了攀西地区金属钛产业的生产技术现状,剖析了目前钛金属产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上存在的技术壁垒,针对攀西地区金属钛产业需要重点攻克的氯化钛渣、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钛粉等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 ,世界钛加工材市场主要出现美、日、独联体的“三足鼎立”的垄断局面。因2 0 0 1年美国恐怖事件的影响 ,近两年欧美的航空市场不景气 ,受此影响 ,钛材产量及交货量均有所下降。钛的主要需求领域仍以一般工业及民用航空制造业为主 ,其它的钛应用领域以民用品、新产品开发为主。日本因一开始就注重民品的开发应用 ,其国内市场基本不受影响 ,只是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目前 ,世界上钛的生产仅限于部分工业国家 ,海绵钛只有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日本及中国 5国生产 ,大约有 2 0多家海绵钛厂 ;加工材有美、日、俄、英、德、法、意、中 …  相似文献   

6.
1 前 言中国钛资源居世界首位 ,已探明的钛储量为 7.0 3× 10 8t,占世界钛储量的一半。中国钛加工业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2 0世纪5 0年代中期 ,在北京开始了钛加工的研究工作 ;6 0年代初期 ,在沈阳开始了钛的半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期 ,在贵州遵义和陕西宝鸡分别建设了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生产厂 ,这两个钛专业生产厂的建立和投产 ,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钛工业国并确立了其地位。自此 ,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逐年增加 (图1) ,现已形成 36 0 0 t/ a海绵钛和 30 0 0 t/ a钛加工材的生产能力。图 1 我国历年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及预测2 …  相似文献   

7.
以2023年中国钛精矿、海绵钛、钛锭、钛加工材等主要钛产品的产能、产量、应用和进出口量等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钛工业的整体情况,并对目前钛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2023年,我国海绵钛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1.8×104 t,钛锭、钛加工材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价格均出现回落。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生产海绵钛及钛加工材的主要国家有日本、美国、中国、俄罗斯等,VSMPO-AVISMA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海绵钛及钛加工材生产厂家。该公司2014年年报表明,销售额约为2 000亿日元,营业利润近3成,而且约6成产品销往前苏联以外的国家,美元和欧元收入很可观。所销售的产品主要为钛加工材,包括锻件、板材、管材等,也有少量的镁、银加工材及镍合金等。  相似文献   

9.
1生产情况 根据遵义钛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等23家企业的生产产量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钛行业海绵钛、钛粉和钛加工材的产量见表1。钛加工材的具体增减情况见表2。根据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等12家钛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产量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钛设备的制造情况见表3。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钛协会预测,2000年日本海绵钛的总产量估计要比1999年的19 522t下降10.5%,为17 500t但钛加工材的产量预计要比1999年的11476t增加4.6%,为12000t. 2000年,由于美国和欧洲民用飞机的生产开始缩减,海绵钛的出口量预计要比上年减少 28.7%,从7015t降为5 000t.日本国内海绵钛的用量预计可能保持上年的水平,几乎不变,为12 500t(1999年为12 537t);钛的加工材预计可能有所增加,生产厂家估计首先要安排使用库存的海绵钛.另外,代理商则预先考…  相似文献   

11.
“德国基本上是这样,表面有时候慢点,但是这种慢是能够看明白的,能够理解它为什么。所以德国经济模式的特点是稳定与增长。”著名留德学者杨佩昌先生这样评价德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就读时,师从经济政策学院院长、经济政策协会主席罗尔夫哈瑟教授,是研究德国经济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本文主旨在于介绍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是世界公认的"末日年",而对于PET废旧再生市场来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行情不断下滑、利润大幅压缩,企业生存空间遇到了严重挑战,不少商家表示,今年生意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难做. 回顾2012:坎坷多艰 首先,我们来看PET整瓶市场,在中国,基本上是再生PET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废PET回收行业的蓬勃发展,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不完善,仍是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的拾荒者来进行维持,所以致使每年的PET瓶回收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我国对PET整瓶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供应不足的部分就需要进口.  相似文献   

13.
徐恭云 《表面技术》1989,18(6):24-27
本文在水性阴极电泳涂漆生产实践中,对水性电泳涂层产生的“火山口”和针孔等涂层疵病的成因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一种消除“火山口”和针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继勇 《铸造》2012,61(6):636-640
对中文科技文献中,特别是标准中与“震”、“振”相关的术语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振动筛、震动筛、振实台、震实台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资料的分析发现,1980年前的科技文献中,采用以上用法的科技文献数量相当;1980年后,文献中使用振动筛和振实台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文献中涉及机械振动方面设备的术语,科技人员更倾向于用“振”而不是“震”.作为通假字,某些时候两个字是可以互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对错的问题,但作为科技术语,笔者认为,对以上两个字具体区分以使科技术语更为规范也是必要的.正如我们都使用“机械振动”,而不是“机械震动”;而在涉及地震、爆破的领域采用“震”也毫无疑义.对国家标准《铸造术语》中关于“震”的用法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与机械振动有关的相关设备的术语中使用“振”,更为合理.科技文献检索的结果也与笔者的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金属压力加工和塑料工程业界对于“成形”与“成型”两词的应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两个词的具体意义和运用渊源,指出统一使用“成形”一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放教育及其"教"与"学"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全社会成员接受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开放教育与传统学校封闭式教育完全不同,尤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念的转变上;“教”将以创新教育为宗旨,以学习对象为中心;而“学”则强调自主学习,通过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多种学习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使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怡球金属(太仓)有限公司2001年3月成立,2003年6月投产.投资总额2 998万美元,年产量9万吨,年产值16亿元,产品内销占25%,外销占75%,主要销往我国的香港、台湾,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总公司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已有23年厂史,目前是马来西亚股票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磷青铜“发胀”是液体内部压力不平衡的表现,在冷却凝固时,析出气体形成气泡,当析出气体达到一定程度不能外逸时,铜液内部压力增大而形成“发胀”现象。经过分析,发现析出的物体为锡和磷的低溶点混合的物。我们认为“发胀”与“冒汗”是同一回事,只是“冒汗”析出的气体较少而已。  相似文献   

19.
军队在进行夜间作战时,需要利用现代的仪器来进行观察。于是,人们把这些用于观察夜间景物的仪器叫做“夜猫眼”。在现代战争中,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夜猫眼”也在呈现神奇的作用。 利用夜间天空中极微星光,通过特殊的增强管放大数十万倍后进行观察的微光夜视仪,技术发展成熟,使用方  相似文献   

20.
锦绣铜山     
《资源再生》2007,(4):78
铜山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古称"大彭氏国",迄今已有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境内历史积淀沉雄厚重,文化底蕴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