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进行阻燃处理的必要性,综述了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各种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的特点及使用效果,不同阻燃剂的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特点及阻燃性能较差的原因。综述了近年来不饱和聚酯树脂所用的阻燃剂及阻燃改性方法,包括卤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及其它氢氧化物、纳米粒子和天然矿物等无机阻燃剂,分析了各类阻燃剂的特点及阻燃机理。提出对添加型阻燃剂表面改性来增加其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引入阻燃元素或阻燃基团来提高反应型阻燃剂的阻燃性能,以及比较不同阻燃剂的优缺点实现高效协同阻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广东化工》2021,48(2)
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无机粒子阻燃剂改性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无机粒子阻燃剂表面改性的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法、表面接枝法、机械力化学法、沉淀法等对无机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阻燃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未来无机粒子基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塑料》2015,(4)
总结归纳了各种无卤阻燃聚乳酸的制备方法,鉴于环保的压力,无卤阻燃剂逐渐替代了含卤阻燃剂,用于聚乳酸的阻燃处理中。常用于PLA的无卤阻燃剂包括磷氮系阻燃剂和无机纳米粒子(例如蒙脱土、海泡石和碳纳米管等)。对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研究进行了介绍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研究无卤阻燃技术对聚氨酯泡沫塑料(PUF)阻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不同类型阻燃剂对PUF的阻燃剂机理做了介绍。较全面地综述了反应型和添加型无卤阻燃剂对PUF阻燃的研究进展。其包括添加型阻燃剂中的有机添加型和无机添加型阻燃剂。另外,在无机膨胀型阻燃剂中,特别介绍无卤可膨胀石墨(EG)对PUF阻燃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功能化的核壳结构无卤复合阻燃剂将是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阻燃聚酰胺(PA)的发展脉络,总结了适用于PA的各类阻燃体系及其阻燃机理,包括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对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各的无机非卤阻燃ABS母粒及材料的界面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无机非卤阻燃剂与ABS树脂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制得的无机非卤阻燃ABS材料阻燃剂粒子被基体树脂包覆后均匀地分散在ABS树脂中,很难看出阻燃剂与ABS之问明显的界面,断裂截面显示出韧性断裂的基本特征,无机非卤阻燃剂与ABS良好的相容性是母粒法加工技术和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丽  安桃芳  刘玉飞 《广东化工》2022,(16):67-68+95
尼龙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易燃的缺点,需要对其进行阻燃改性才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尼龙阻燃改性的研究现状、途径和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几种用于尼龙阻燃改性中的无卤阻燃剂,主要有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磷-氮协效膨胀型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分析对比了这几种无卤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研究进展、优点与缺点,对尼龙阻燃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作为一类性能稳定且相对全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由于其易燃的缺点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抑制了在聚氨酯泡沫上的发展。本文首先对聚氨酯泡沫的反应型阻燃和添加型阻燃两种阻燃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无机添加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氨基阻燃剂及其复配和纳米材料阻燃剂进展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合成了新型磷氮体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用于聚丙烯(PP)阻燃改性。考察了阻燃剂IFR中聚磷酸铵(APP)用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微胶囊包覆效果以及UPR的用量对阻燃PP的阻燃性、耐水性、力学性能和成炭性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包覆层UPR用量的增加,阻燃PP的氧指数略微增大,耐水性有所改变,力学性能下降变化幅度不大,成炭性变弱。但当UPR包覆量为5%时,对PP的阻燃、耐水以及成炭效果都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飞机、高铁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然而由于速度的提高,对其中关键零部件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材料或者加工方法已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而表面织构技术可以有效的模仿自然界中超疏水植物叶片的表面结构,使得在材料表面实现自润滑效果,减少摩擦带来的耗损。基于此,主要介绍了自然界具有疏水性能的生物表面结构、织构化对金属表面、聚合物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表面织构对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对表面织构技术对聚合物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以及减磨机理的研究做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吴胜华  唐刚 《中国塑料》2019,33(2):47-5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苯基次膦酸锌(ZnP)并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苯基次膦酸锌(PLA/Zn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测试(LOI),UL 94垂直燃烧测试、微型量热(MCC)研究ZnP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阻燃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nP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成炭性,30 %(质量分数,下同)ZnP使得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LA上升8 ℃,750 ℃成炭率达到18.5 %;此外,ZnP可以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PLA/ZnP30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4.0 %,并通过UL 94 V-2级别,热释放速率峰值相对于PLA降低了24.9 %,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后背门护板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热流道注塑模具。通过模流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浇注系统;通过控制开放式热射嘴浇口前端最大直径解决了成型塑件收缩凹痕问题;通过在热射嘴周围与热射嘴前端定模区域设计单独的冷却水道,成功消除了热射嘴拉丝,流延与浇口残留过高的现象。结果表明,模具结构科学先进,成型周期控制在60 s以内,与同类车型门护板相比提高效率约8 %。  相似文献   

14.
利用白糖、环氧树脂E–51、乙二酸、增塑剂、固化促进剂等通过配方形成的高聚物粘结炸药(PBXs)替代材料,通过一级轻气炮实验,研究了材料在一级轻气炮加载条件下的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发现应力波幅衰减服从指数衰减规律。计算出冲击波波速约为1 500 m/s,波长约为1.5×10–3 m,通过和白糖颗粒直径的比较分析了应力波幅衰减的机理主要来自于粘结剂的粘性和颗粒滑移与破碎的能量耗散。将PBXs替代材料处理为黏弹性材料,利用Maxwell模型来表征材料在气炮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材料松弛时间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应变率的增加,PBXs替代材料的松弛时间反而减少,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幂率关系,在准静态条件下的松弛时间的应变率相关性在气炮加载下依然存在,从细观尺度下材料微结构运动特征给出了这种相关性的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李奔  朱光明  李素琴 《中国塑料》2019,33(2):138-143
综述了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拉伸方法、成孔剂方法以及纺丝方法,详细介绍了ePTFE在化工、纺织、医学、机械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曹宇光  宋明  徐国强 《中国塑料》2019,33(10):59-65
以聚丙烯加捻绳、编织绳为实验试件,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VIC-3D非接触全场应变测试系统及数码相机得到拉伸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力学参数及破断形貌,结合数值模拟对不同结构绳进行力学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加捻绳变形、应力均匀分布,编织绳交叉编织处变形明显,应力交错分布;绳在轴向拉伸过程中轴向应力与剪应力叠加使整体结构等效应力减小;绳股外层在轴向拉伸作用下,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断口整齐;内层在轴向应力与剪应力叠加作用下,处于二向应力状态,断口毛糙。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球近轨道的太空垃圾不断增多,因此考虑将微胶囊导入至航天器材料中,通过控制囊壁材料的光降解速率进而控制航天器材料降解时间。本文主要对以淀粉基为囊壁材料的光降解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淀粉被用作基体,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硬脂酸铁(FeSt3)和硬脂酸铈(CeSt4)作为光敏剂来制备光降解聚合物。研究发现,淀粉本身具有一定的光降解性,但光敏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促进淀粉的光降解,并且无论添加何种光敏剂,光敏剂质量分数为0.3 %时光敏降解性能均较好;特别是经光照72 h 后,含有0.3 %FeSt3的淀粉特性黏度和冲击强度分别降低67.64 %和59.59 %,羰基指数(CI)增加至17.68,受光降解作用影响作用最大,表明0.3 %FeSt3实现了最佳光催化降解淀粉的性能;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光照早期阶段,0.3 %FeSt3的光引发降解速率低于相同含量的CeSt4光引发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8.
韩阳阳  朱光明  李奔 《中国塑料》2019,33(6):132-138
介绍了共聚型光降解聚合物和添加型光降解聚合物两大类光降解聚合物以Norrish反应为主的光降解反应机理,以及综述了光降解聚合物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对各类光降解聚合物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提出了光降解聚合物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最后,展望了光降解聚合物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表面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接枝聚氨酯(PU)泡沫复合材料。采用超声处理使MWCNT在聚醚多元醇中均匀分散,原位聚合可以改善MWCNT与PU材料间的界面效应。结果表明,当MWCNT含量小于0.4 %(质量分数,下同)时,PU泡孔形态稳定,分布均匀且泡孔尺寸较小,并观察到泡孔壁网状结构间出现膜状结构;当MWCNT含量大于0.6 %时,泡孔尺寸明显变大甚至出现泡孔塌陷;复合材料的回弹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MWCNT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复合材料的溶剂吸附能力随MWCNT的引入对不同溶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极性溶剂水的吸附摩尔数随着MWCN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非极性溶剂石油醚的变化规律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正交试验,对塑料制品色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应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数据预测功能,构建颜料分散性能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塑料制品色差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转子转速>混合时间>混合温度;提高转子转速,有利于颜料粒子在塑料基体中的分散和分布过程,制品着色品质得以提升;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10 %,能够较好地预测塑料着色工艺中颜料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