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钢铁常温发黑处理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概述了钢铁的常温发黑处理工艺。为了揭示其反应机理,对CuSO4-H2SeO3常温发黑体系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且经X射线分析证实,其发黑膜层的主要生成物为CuSe。  相似文献   

2.
黄铜表面的发黑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不含CuSO4的亚硒酸发黑液在常温下对黄铜进行了表面发黑处理,并与多种发黑工艺的发黑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发黑系统成本低,配方简单,得到的发黑膜黑度高,色泽好,附着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林自华 《表面技术》2000,29(3):18-19
通过研究试验把钢铁常温发黑剂与室温快速磷化液有机的组合起来,配制成一种新的溶液-常温发黑、磷化液。然后再进行中温磷化增厚磷化膜得到一种 钢铁装饰防护膜-常温发黑、磷化膜。这种双层保护膜,既有常温发黑膜美丽的黑色外观,又有磷化膜细致的结晶、牢固的结合力及良好的耐磨、耐蚀等性能,尤其是显著提高了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低碳钢基体进行超声喷丸前处理来提高其表面高温碱性发黑膜的耐蚀性。方法采用超声喷丸的方法在低碳钢表面获得剧烈变形层,达到组织细化的效果,并分别在超声喷丸处理前后的钢表面制备高温碱性发黑膜。通过微观观察、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及全浸泡腐蚀试验,研究喷丸处理对转化膜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超声喷丸处理后,钢基体表层组织显著细化、均匀化,喷丸表面形成的发黑膜结晶颗粒细小、均匀、致密。该膜层与未喷丸表面的发黑膜相比,自腐蚀电位提高了170 m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85%,膜层电阻增大1倍以上,并且耐盐水浸泡能力增强。结论超声喷丸的方法可以用于低碳钢表面的前处理,以提高其后续发黑膜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铜盐—亚硒酸钢铁常温发黑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铜盐-亚硒酸钢铁常温发黑体系的发黑成膜机理和发黑膜性能影响因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对发黑膜的表面形貌、膜层成分、发黑膜晶态特征和相结构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发黑膜组成、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姚远  卢建树  吴敏 《腐蚀与防护》2008,29(9):544-546
介绍了低碳钢在氮气保护下与水蒸气的发黑反应,重点分析了温度对发黑膜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初步检测,作出了温度、膜厚及力学性能的关系图,并得到了较适宜的反应温度.利用Debye-Scherer公式,结合XRD电子衍射数据,估算出膜层晶粒尺寸约为27~39 nm.扫描电镜图显示,该膜层结构致密,微孔极少,且表面晶粒大小趋于一致,从直观上验证了XRD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黑色金属高耐蚀性发黑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嫒  王雪英 《表面技术》1997,26(3):17-18
研究一种黑色金属高耐蚀性,无毒发黑新工艺,并探讨了影响发黑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耐蚀性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8.
蔡毓英 《表面技术》1998,27(4):37-39
介绍了钢铁发黑技术发展概况、常温发黑的成膜机理和HH902钢铁常温发黑剂系列产品的技术特征,着重分析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规范问题。作者依据长期实践认为,前处理好坏是获得优质常温发黑膜的关键,后处理对发黑件防锈能力有重大影响。并指出了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必须抓住全过程工艺控制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6,(12):2532-2534
加入稀土元素后对12CrMoV钢的氧化膜组织进行观察测量,研究了12CrMoV钢的抗氧化性与稀土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后,不同氧化温度下的钢均呈现出抛物线形状的增重曲线,氧化膜对钢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在相同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条件下,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减小,试样氧化增重和氧化膜上的晶粒间的空隙在逐渐增加。在相同氧化温度条件下,氧化速率常数k_1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氧化激活能Q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稀土元素可以有效的改善12CrMoV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而且改善程度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孔庆平  尹冰 《表面技术》2007,36(6):85-86,92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常温获得黑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氧化发黑工艺,着重对硒-铜-磷系发黑液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黄铜氧化发黑的前处理、溶液组分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着色膜质量.最终研制出一种常温KY型发黑液,与传统配方相比,该发黑剂具有发黑时间短、发黑膜耐磨且黑色纯正、光亮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树成  王英兰 《表面技术》2012,41(3):112-114
简要介绍了钢铁发黑的几种方法,包括碱性高温发黑、常温发黑、余热成膜发黑。碱性高温发黑的工艺成熟,膜层为磁性氧化铁,装饰性和耐磨性好;常温发黑的设备简单,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余热发黑是利用工件自身余热成膜,具有节电、节水、无污染、无排放、操作简便的优点,而且形成的保护膜是高分子材料,耐腐蚀性高。因此,余热发黑技术在处理需回火的零部件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环保型钢铁常温发黑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宏 《腐蚀与防护》2006,27(11):588-589,59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开发了一种环保型钢铁常温发黑剂,发黑膜层具有很好的耐蚀性,与基体有很强的附着力且色泽黑亮。发黑膜层的AFM图显示膜层具有很好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快速化学发黑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一种不锈钢快速化学氧化法着黑色工艺,本文着重讨论了该配方各组份的作用及其对着黑色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着色时间短、环境污染小、黑膜附着力强、光泽性好等特点;同时该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 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电化学着黑色工艺与成膜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着色法对不锈钢着黑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钝化处理、着色液组成等因素对着色的影响,测定了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并根据着色膜的组成、微观结构分析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钝化和封闭处理能明显提高着色膜的耐磨性和抗色变性;电化学分析表明在1 mol/L H2SO4溶液、3.5%NaC l溶液和10%NaOH溶液中,着色膜腐蚀电位比不锈钢基体分别正移1130、565和790 mV,且腐蚀电流密度都比相应介质中的小;扫描电镜和能谱结果显示膜层为封闭块状结构,着色膜主要成分是Fe、Cr、Mn等元素,封闭处理能明显减少其裂纹数目.该成膜反应机理为:1)不锈钢基体的溶解形成大量的M e2+;2)金属/溶液界面上的M e2+与Cr3+水解形成合金氧化膜沉积在基体表面上;3)电化学致密过程中4H2MoO4+2SO42-+4H+2(MoO)2SO4+6H2O+6[O]和M e+[O]=M eO反应是着色膜致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钢铁表面无硒发黑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在常温发黑工艺中使用的亚硒酸或二氧化硒具有毒性大、价格高的缺点,提出了以硫代替硒与铜离子反应作为主成膜物质确立的无硒常温发黑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对该发墨体系的主成膜剂及其它添加剂的选择方向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树成 《表面技术》2006,35(3):70-71
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他添加物,研制出了使用工艺简单、节水、节电、无污染的钢铁防锈发黑剂.论述了钢铁防锈(高分子)发黑剂的热聚合-沉积发黑方法与原理,并对膜层性能进行了检验.发黑膜层与基体结合力强、耐蚀性高、致密性好且色泽光亮,是一种理想的钢铁防锈发黑剂.  相似文献   

17.
钢铁常温无硒发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钼-铜-硫体系常温无毒发黑液的新配方及工艺,实验摸索出辅助成膜物质、络合剂、氧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作用及用量,探讨了发黑机理及影响发黑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此工艺配方能较好适用于铸铁,钢铁等表面的发黑处理.具有发黑、高效、低耗,防腐性能好,色泽均匀,环境污染轻,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DD—921钢铁常温发黑剂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龙田 《表面技术》1994,23(5):221-223
研究了钢铁常温发黑过程的成膜机理,各组分之间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常温发黑的优缺点,工艺控制参数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黄中艺 《腐蚀与防护》2008,29(2):101-102
研究了轴承不锈钢9Cr18的发黑工艺。将发黑处理后的9Cr18钢轴承增加电解工艺,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轴承的耐蚀性,同时不降低其硬度。扫描电镜和俄歇能谱分析表明,其耐蚀的原因是因为表面膜中的Cr/Fe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