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牛心坨油田坨33区块的火山岩,根据岩石中铀、钍、钾含量的不同,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通过对曲线数值的相对大小、曲线相对位置和曲线形态特征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岩性的不同响应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判别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牛心坨油田坨33区块的火山岩,根据岩石中铀、钍、钾含量的不同,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通过对曲线数值的相对大小、曲线相对位置和曲线形态特征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岩性的不同响应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判别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资料,明确了春风油田石炭系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分别从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两个方面对不同岩石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交会图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石炭系发育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类型,不同岩性的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差异明显,通过GR-RD交会图版和Fisher判别方法识别岩性效果较好,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5.
将牛心坨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两类,即原生储集空间和次生储集空间。原生储集空间包括气孔、角砾间孔、炸裂缝、冷凝收缩缝等。次生储集空间可以分为溶蚀孔、缝和构造裂缝。运用压汞资料和铸体资料分析了孔、喉结构;通过对坨33块钻井岩心直接观察和薄片鉴定分析,认为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收缩缝、溶蚀缝3种,其中以构造裂缝、溶蚀缝为主。坨33块的裂缝产状以网状裂缝为主、水平裂缝为辅。最后考虑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和演化,对坨33块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分为5个阶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均有挤压造山的特征。该区火山岩有熔岩和火山碎屑岩2种喷发类型,熔岩主要为流纹岩、安山岩和粗安岩,其中流纹岩为油气的主要储层,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构造活动是火山岩储层形成的先决条件,岩石类型和酸性流体是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火山岩储层物性取决于裂缝和次生孔隙的大小,原生孔隙对储集物性基本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火山岩裂缝一孔隙型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火山岩测井评价机理入手,指出岩石矿物成份的变化是导致火山岩测井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储层参数确定等方面开展了测井评价研究与应用,总结出适合地区特点、可操作性强的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辽河油田坨32井区中生界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坨32井区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粗安岩、安山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为(97.37±1.41)Ma和(79.52±1.25)Ma,喷发为两期5次,第1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第2期为晚白垩世中期。火山的喷发具有“反序”现象,利用岩浆流体动力学理论论证了这种“反序”现象是因为存在带状岩浆房,并建立了带状岩浆房和地表火山岩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牛心坨油田经过二十多年注水开发,存在油井含水上升快、水窜严重等问题,在该区块开展了弱凝胶调驱技术,取得一定的稳油控水效果,但在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方面经验较少,无法实现精细评价。为此,开展了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液流方向监测技术研究、调驱剂各组分对胶体影响、成胶体系性能评价及调驱剂驱油效果评价等。这些评价技术在调驱现场施工过程中,有效指导了调驱配方及施工参数动态调整,提高了牛心坨油田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克拉玛依油田九5区石炭系油藏是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藏的一部分,属裂缝性火山岩油藏,为低孔低渗双重介质块状油藏。通过油藏微观研究和单井产量分析,认为石炭系储层主要表现为I类裂缝型(IF)、I类裂缝-基质型(IFM)、II类裂缝-基质型(IIFM)、II类基质型(IIM)、III类基质型(IIIM)共3大类5小类,各类型储层静态和动态特征明显。平面上,石炭系储层从火山口向外依次发育I类、II类、III类储层;剖面上,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中上部,II类储层在石炭系全层段均有分布,II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下部。根据不同类型储层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制定了针对性的增产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预测油藏最终采收率可达16.7%。 相似文献
14.
地震技术在辽河油田黄沙坨地区火山岩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沙索地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历经近30a的油气勘探,未发现规模油气藏。通过对整个东部凹陷火山岩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黄沙索地区火山岩具备成藏条件。经过地震资料精细处理,通过相干分析、储层反演、三维可视化、属性聚类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辅以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发现了千万吨级储量的火山岩油气田,从而证实了地震新技术的应用对复杂油藏的研究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特征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火山岩油藏为砂岩油藏地质和开采方面截然不同的特征,对黄沙索油田进行了地质特征及油藏开发特点研究,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综合评价研究,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开发油藏。该类油藏的开发对于辽河油区新区产能建设、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综合运用钻井取心、3700测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等资料,对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该区太古界变质岩古潜山的岩性主要为浅粒岩、浅粒质混合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裂缝的分布在平面上、纵向上差异均很大。其解释成果已被试油和生产实际所证实,说明利用该方法研究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9.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主要采用闭式热水循环工艺和电加热工艺开采,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这两项工艺暴露出的能耗大、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为此通过对油井原油黏度分析、含水分析以及化学降黏、配套工艺等方面实验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开采工艺,成功实现了油田开采工艺的转换,实现了牛心坨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