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进的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电池材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MSR),制得了粒子微细、粒径分布窄的LiFePO4和Li0.98Mg0.02FeP04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粒度分布仪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该反应条件有利于控制产物的形貌和粒径以及易获得Fe^ 2稳定的磷酸铁锂化合物。分别用LiFePO4和Li0.98Mg0.02FeP04作正极材料进行了电池的充放电等电化学实验,其结果显示,材料中锂离子的充放电平台相对锂电极电位为3.5V左右,初始放电容量超过160mAh/g,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仅衰减5.5%,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样品具有高的比能量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磷化渣为原料, 利用酸液水热过滤法对磷化渣提纯。将所得纯度较高的磷酸铁为铁源, 通过加入锰 盐来制备含有掺杂锰元素的前驱体, 经过高温还原后可得到掺杂锰元素的磷酸亚铁锂/碳电池正极材料。利用X 射 线衍射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LAND 测试仪对不同组成的磷酸铁锂/碳电池正极材料的颗粒形 貌、物相及扣式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掺杂锰元素的磷酸亚铁锂/碳材料在大倍率下仍能保持较高 的容量保持率, 这对于制作大倍率电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Co-Mn-O]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制备性能、改性和安全性能3个方面,论述了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Co-Mn-O]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150℃时将单质硫和石墨加热处理,制备硫/石墨插层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和比表面积测试(BET)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锂硫二次电池,测试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硫/石墨复合材料用作锂硫二次电池的正极时,可以减缓电池容量衰减速度,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950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420mAh·g^-1.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的镍源和锰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制备的LiNi0.5Mn1.5O4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以硫酸镍和硫酸锰为原料制得LiNi0.5Mn1.5O4材料的XRD谱图没有杂质峰,SEM图像显示颗粒细小且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显示在0.2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5.83 mAh/g,相比于其他镍源和锰源制备的LiNi0.5Mn1.5O4材料,具有更优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工艺流程中,研究高温煅烧与有机溶剂对正极活性材料的分离效果。正极片在500℃的N2氛围下加热5 h,活性材料的分离率(η)达到95.98%。在60℃固液比(g/mL) 1:25的条件下,将表面积0.25 cm~2的正极片浸泡在碳酸丙烯酯(PC)溶剂中超声120 min,活性材料的η达到68.6%。相比传统的处理方法,这两种方法降低了成本,避免因采用强酸强碱而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研究,探索材料制备工艺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球磨工艺对所制备锰酸锂电化学性能影响,并使用XRD、粒度分析仪、高精度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等对正极材料、电池进行分析,得出了的球磨方法.  相似文献   

8.
磷酸铁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化学研磨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高温固相法,化学研磨法可以有效细化磷酸铁锂的颗粒和晶粒,所得材料0.1 C放电容量为132 mAh/g,明显高于传统固相法112 mAh/g的容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酸洗法对固废磷化渣进行提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FePO_4·2H_2O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750?C时,制得的LiFePO_4/C材料晶体结构良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9 m 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3.5%;在10 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为65.0%;经过8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基本不衰减,表现出较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正>技术开发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简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钴酸锂材料,但由于钴资源缺乏,价格昂贵,特别是目前的钴价持续上涨,给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钴的稳定性差,容易分解产生气体放出  相似文献   

12.
技术开发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技术简介 与钴酸锂材料相比,采用该技术制备的氧化镍钻锰锂正极材料具有克比容量更高、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等优势,是应用于高比能量型锂离子电池的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裂解噻吩的方式制备了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通过SEM、IR、Raman和EDAX对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状薄膜材料,颗粒的平均大小约为400 nm,且主要由碳、硫两种元素组成.通过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04 mAh/g,15次循环后电池比容量维持在336 mAh/g.讨论了放电电压平台低及循环容量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尖晶石型锰酸锂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锰酸锂被认为是取代商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CoO2候选材料.以二氧化锰、醋酸锰及氢氧化锂为原料,蒸馏水为分散剂,在空气气氛下进行分段烧结,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正极材料为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晶度高,无杂质相,材料颗粒的粒径均匀,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3 mAh/g(0.5 mA/cm2,2.8~4.4 V,vs.Li+/Li);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7.9 mAh/g,不可逆容量损失为9.4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92.0%.得到了很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开发单位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技术简介该技术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壳层材料,制成核—壳结构的复合相变材料,即采用"微型容器"封装固—液相变材料。该相变微胶囊材料可解决固—液相变材料易出现的熔融流动、渗透迁移、相分离、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锂离子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找到合适的正极材料成为主要问题.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由于其出色的特性得到人们的注意,LiTi2(PO4)3作为一种新型的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也引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本文综述了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LiTi2(PO4)3的一些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车领域的高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传统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较低的原料成本,被视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其结构缺陷和不稳定的表面化学特性会恶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热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思路,并实现其工业化应用。首先,介绍了富镍正极材料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和电化学性能衰减机制。然后,讨论了通过调控界面结构提升富镍材料性能的改性策略,包括包覆电化学惰性物质、设计元素全浓度梯度及核壳结构、构筑核壳异质结构和调控包覆物质厚度等。再然后,总结了通过元素的体相掺杂提升富镍正极材料性能的策略,包括碱金属位掺杂、过渡金属位掺杂、氧位掺杂和复合共掺杂。最后,我们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能激发更多创新性的见解和策略,以促进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Ni1/3Co1/3-xMn1/3(OH)2,然后与LiOH·H2O、不同金属氧化物(MgO、ZrO2)分别混合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xMn1/3MxO2(M=Mg,Zr).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交流阻抗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包覆MgO后,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包覆ZrO2没有改变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无包覆的正极材料相比较,包覆ZrO2材料的首次放电量为119.07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64%,放电量仍达到110.31 mAhg-1。  相似文献   

19.
磷酸钒锂具有价格低、比容量高、放电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磷酸钒锂的结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对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Li/Fe配比、合成工艺相同条件下,采用Sol-gel液相合成法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利用XRD衍射分析和SEM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体进行物相表征,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和充放电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i、Fe物质的量比为1.05时合成的LiFePO4/C结晶度最优,交流阻抗曲线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小的内部阻抗,极化现象小,在0.2C倍率放电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5mA·h/g,电化学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