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作西方戏剧理论的起源;实际上,柏拉图关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西方的“表现”派与“体验”派戏剧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戏剧思想主要包括观众的接受心理、演员的表演风格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行健的话剧《车站》借鉴了西方荒诞剧的一些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但在对时代内涵的传递和深层意义的探讨方面《车站》有其自身的独创性,它将西方荒诞派戏剧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将理性与非理性融于一体突现了作品的民族性,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荒诞这个西方舶来品的独特诠释。对于中国的荒诞剧来说:荒诞只是戏剧表达的手段,最深刻地揭示人生的本质和真谛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十年代欧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戏剧,根本改变现有的戏剧观念。本文从语言,情节及人物刻画方面探讨了荒诞剧一些显著特点,分析了这种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时代背景,指出了其作为“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显著差异,以及它用变形的审美手段来反映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凋零和荒芜,阐述了该种戏剧从最初遭受非议排斥到最终为人接受的一些过程。  相似文献   

4.
话语角色转换与戏剧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角色转换是一种语用策略,它透漏出交际者的内在意图。通过分析戏剧人物话语角色的转换来剖析人物的内在意图,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帮助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本文以曹禺的戏剧《日出》中的对话为例,验证话语角色转换理论对于戏剧人物形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在戏剧创作中善于运用原始意象来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戏剧作品《大神布朗》创造性地运用面具这一传统道具,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及矛盾冲突,升华了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以戏剧中人物的对话为语料分析省略和替代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曹禺的《雷雨》中的两个人物对话语篇,认为省略和替代是中英戏剧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各有特点。这两种手段在文中发挥着使语篇自然衔接的作用,不会影响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成熟,同时将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学界多将曹禺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放在一起来对比研究,曹禺也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本文从曹禺对戏剧人物的塑造来探讨莎士比亚对曹禺创作的影响和接受的复杂关系,以期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价曹禺剧作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将《老生儿》与《汉宫秋》两部中国戏剧译介到西方,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译者选择翻译元杂剧深受英国汉学场域和西方文学场域的影响,一方面顺应了英国汉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戏剧研究的贯通.在文本内容的处理上,译者综合运用了保留、删节、改写及添加策略,从译介东方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为西方读者接触和熟悉中国古典戏剧开辟了一条文献通道.  相似文献   

9.
“三一律”是戏剧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戏剧诗学研究的难题之一。它对欧洲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三一律”观念建构和解构的视角,对“三一律”观进行历时性研究,对“三一律”观建构和解构的“踪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关于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仪式的学说,很多现代学者对其有质疑,但迄今没有更权威的学说取而代之.酒神狄奥尼索斯本身亦庄亦谐的特点和精神是促使戏剧产生于酒神祭祀仪式的深层原因,同时祭祀仪式中的酒神颂及仪式中面具的使用对戏剧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