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关于全国联网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联网问题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三峡的建成,该问题的解决就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在充分考虑我国电力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联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我国联网的网架和交直流的合理选择方案,本文还论述了诸如联网效益,联网方案评价,联网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西北电网与周边电网的联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电网与川渝、华北、华中、新疆电网联网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包括联网工程的联网效益、联网方案做一简介,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北与华中电网多点联网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良  张卫东 《中国电力》2007,40(11):46-50
结合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内资源、负荷和电网的具体特点,对两大区域电网间多点联网后的联网效益、影响因素、合理联网规模、联合电网运行方式及电网安全经济这行等问题进进探讨,分析合适的联网规模,对多点联网后联合电网运行方式提出优化建议,为西北与华中联网工程决策提供参考,并对今后跨大区联网工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陕西渭南银电联网实时收费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电联网系统是用电营销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银电联网收费不仅方便了客户.同时也缓解了供电部门自设收费点的压力,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介绍了渭南供电局与各商业银行联网收取电费技术方案,对目前银电联网系统的效率、稳定性、联网范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与华东联网后福建电网的稳定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建与华东联网对福建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及电网稳定的新特点。针对联网后福建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稳定措施。对联网后福建电网第三道防线的设置方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福建电网结构和电网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章岁  叶谨  余希 《电网技术》2000,24(9):26-30
对福建与华东联网后福建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福建电网暂态稳定、内部网架结构、低频振荡、无功补偿与短路电流等方面分析了联网对福建电网的影响,并给出了有关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联网对改善福建电网频率稳定性特别是大机组甩负荷后频率稳定性的作用十分显,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由于联网初期福建电网规模较小,在送电功率较大时联络线切除后对福建电网的影响较大。针对联网后的福建电网安全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西北与华中(四川)两大电网的主要联网效益,首次研究了水火电互补调节效益在西北与四川联合电网中的获取特点,并给出了合适的联网效益数值。从五个方面研究了两大电网联网的合理规模问题,特别是对联网效益与联网规模关系的分析,以及联网工程投入产出的综合分析,做了探索性的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对今后跨大区联网工程研究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全国联网这一特定问题,对交流和直流两种不同的联网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联网线路的输电能力、可靠性、可控性及工程经济性能.列举了很多国内外联网工程实例,对直流联网的优越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全国联网这一特定问题上,应优先考虑直流输电.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故障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我国微机型保护与录波器联网面临的问题及特点 ,提出一种分层联网模式设计方案 ,并对电力系统故障数据的远程通信、电力系统GPS对时问题进行专门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我国目前规划的2020年电网作为目标电网,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研究和发现了我国未来大区电网互联可能存在的联网技术问题,如:大区电网互联可能会影响网架薄弱电网的风内安全稳定水平的问题,多个大容量直流线路集中落点带来的电压稳定问题,直流联网送受端电网的相互影响问题,交流一点联网和多点联网的问题,大区电网交流互联的潮流控制问题,大区电网互联的低频振荡问题,电风互联对短路电流的影响问题以及我国大区电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电网故障诊断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故障信息的来源和快速集成中要考虑的问题,得出了对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的要求,提出利用Intranet平台,合理融合远程在线监测的关键数据,组建以保护和录波信息为主的电网重要信息快速集成系统.作为电网实时运行和快速故障分析恢复的参考。讨论了故障诊断数据的选取和信息集成中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和通信方式,给出了实用的主站和分站的结构图.合理优选了整个系统的通信方式,最后指出了电网故障信息快速集成和智能诊断管理的步骤及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配电抢修人员查找故障及处理故障的效率,应用了一种外施信号源型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系统.阐述了该型故障定位系统技术原理,分析了该型故障指示器的故障检测判据.结合实际工程,对目前现场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分析的故障指示器工程应用评价方法,最后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问题,本文分析了常规的各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产生的初始电流行波以及由多次行波折反射形成的暂态电流信号的故障特征,并介绍了分别利用故障初始行波和暂态信号的选线原理。最后,分析了暂态行波选线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当前精密系统电路存在故障检测复杂、可扩展性差和辅助维修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路板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基于LabVIEW开发软件,选用PCI8613和USB2810数据采集卡采集重构电路板信号.根据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建立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推理,实现电路板元件级的故障检测.对...  相似文献   

15.
电网故障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概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后,针对故障信息系统的信息来源、特点。分析了系统在电网运行、事故分析中的作用、价值。同时,针对各种系统实施过程中所引出的问题,提出了故障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模块化、信息处理智能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以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故障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分层管理概念,有助于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加速系统的恢复,为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复杂电路板的测试点少和测试覆盖率低以及传统的测试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IEEE1149.1标准被公布并发展出了边界扫描技术。本设计以边界扫描技术为基础,开发出由测试软件、测试控制器以及目标电路板组成的边界扫描测试系统,并通过对目标板的故障测试,验证了该系统满足完整性测试,互联测试的设计要求且对印刷电路板(PCB)和集成电路(IC)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桥接故障和呆滞故障有良好的故障诊断、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电路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故障样本需求大的问题,基于免疫系统的阴性选择机理,提出了建立人工免疫系统实现电路小样本故障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仅需电路正常模式测试数据加一组故障模式测试数据为样本,生成随机检测器,再运用变异实值否定选择算法优化随机检测器,结合基于故障样本生成故障类型检测器构成人工免疫系统的故障检测器,并采用二次匹配方法完成电路的故障诊断。对ITC’97的CTSV滤波器电路的故障诊断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小故障样本场合下的电路故障诊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串联电弧故障是引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对其有效检测能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和电气设备的可靠工作。 根据低压串 联电弧故障的检测难点,提出了基于非对称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用于适应性地提取串联电弧故障信息。 针对串联电弧故 障种类多、信息隐蔽等问题,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差场时域数据处理方法,将负载模拟的时域信号经过极坐标变换、三角变换后映 射到二维矩阵中,以增加故障数据点的空间占有率和数据关联信息。 之后,为了不增加时间开销,同时改善模型的识别效能,使 用自适应非对称卷积、多通道离散注意力机制改进残差神经网络,作为低压线路中的串联电弧故障模型。 最后,利用容器封装 已训练好的故障识别模型,实现故障信息的快速分析。 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对串联电弧故障的识别率达到 99. 95%,具有良好的 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廷冬  徐永海 《电测与仪表》2018,55(13):124-131
介绍了基于MMC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主电路拓扑及运行原理;对其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配置了相应的故障量测点以及保护方法;对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中存在的特殊故障及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交流输入侧接地电阻的选择对交流侧接地故障和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的影响,直流双极短路故障发生后采用具有直流故障电流抑制能力的箝位双子模块替换半桥子模块之后产生的过电压问题,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串联电容迅速放电产生冲击过电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应对策略,并通过PSCAD仿真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